周山彦,刘新伢,高志才,李开文,李晓通
马林诺夫斯基在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的序言中这样写道: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在本乡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成果,一个民族研究自己民族的人类学是最艰巨的也是最珍贵的。[1]费先生的《江村经济》始终贯穿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的再生产过程两个主题,描述了开弦弓村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换,为我们做实地考察提供了范本。然而费先生在《云南三村》的调查中表明了自己的工作态度,我不想从哲理上去解决中国社会这个问题,我只想从实际研究工作中探索出一个从个别逐步进入一般的具体方法。如果有了了解一只“麻雀”的五脏六腑和生理循环运作,有了标本,再去与其他类型作比较,不同类型和模式就出现了[2]。
对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调查,并不能看到整个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全貌;对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麻雀”式解剖,为大家提供一项少数民族现代变迁的整个过程。其中也遵循了从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具体、个别、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过程。对大园子村吹枪变迁的描述,分盏炮阶段、民运会吹枪阶段、吹枪校本化传承三个阶段。在分析过程中始终贯穿两条主线:第一,吹枪之所以称之为吹枪而不是它物,必须恪守地方性文化知识;第二,吹枪之所以称之为运动,必须坚守其原生性文化中的运动元素。
寒冬腊月的大园子村,终日被绵绵的雾雨所包围,气温不算很冷,用当地人的话说:“你不动(劳动)就冷,你动着还会热得出汗”。雾雨细而绵,只是在路上走得久了,头发和眉毛上就会凝聚上一层薄薄的雾水,散落在身上的雾雨早已被火烫的身体蒸发干,不用打伞。傍晚时分,随着叮叮咚咚的铃铛声望去,走在乡间泥泞路上的老者,叼着旱烟,戴着竹叶帽,手里提着四、五只鸟,肩上挎着水壶与盏炮,盏炮上附着一团黏黏暗捞港(汉译为黄泥巴),驱赶着两三头耕牛往家走。
这个季节放牛的老者,将牛驱赶到放牛地后,让牛自行啃草吃,便会自行生火取暖。村子里有很多荒山和闲地,放牛的目的地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带上盏炮上山的老者会选择鸟类较多的放牛地。一般情况下上午11点能到达放牛地,太晚牛会挨饿。下午5点驱赶牛回家,雾雨绵绵的天空,下午5点已泛出傍晚的黄昏。驱赶牛回家不能太早,太早了村子里的人会笑话,会背负懒惰的名声。
从上午11点到下午5点,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放牛的老者会选择紧邻火堆高度为7米到17米之间的生长茂盛的大树旁生火,一般种树选择在坡地,然而整个村落大部分的地,都是坡地,平地比较肥沃,大多播种小麦或者油菜,不适合放牛。一级青烟直冲天,二级青烟随风翩,细微的微风将火烟吹向火堆旁的大树,会引来一群群取暖的小鸟,当地把这类鸟的名字叫“火烟包”。凭借着火烟的吸引以及掩护,放牛的老者取下手中的盏炮,开始猎取树上的“火烟包”。子弹是现场泥搓的,每发射一颗子弹,搓泥一颗子弹,经验丰富者一分钟能发射6~8颗子弹。发射8~10颗子弹之后用水壶往枪管里加水润滑。
1.2.1眼动眼观三路:上观鸟儿的行踪,寻找射程范围内的猎物。鸟儿在大自然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保护色,在周围环境的庇佑下为猎人锁定目标增添了许多困难。但是恰恰鸟儿的活泼好动的天性暴露了自己。很多时候猎人都是依靠鸟儿在其原地跳动的瞬间才能锁定猎物。中观手上的弹丸、枪管的润滑程度。观察弹丸的大小是否合适,有经验者可凭手指感觉搓定弹丸,一般射击3次需灌水润滑枪管。弹丸由当地的黄泥浇水揉制而成,绿色环保,成本低廉,揉制成功的子弹块可以独立粘付于枪拖之上,粘性极好。下观脚下的路,观察脚下地面是否有凹地,是否有石头,是否有干枯的树枝。一则防止踩踏避免自己受伤,二则防止自己的行动被猎物发现和脚下发出声响赶跑猎物。
1.2.2手动当发现猎物时,左手拿枪,右手搓弹丸。枪管是由内径0.015~0.018米,长1.3~1.5米的竹子制成,当地称为薄竹,独特之处在于中间没有竹节,竹节两头的直径相差0.001米,单颗竹子高达10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右手搓出的圆形球体必须要大小合适,能充分利用枪管两头的内径差带来的气压差,最大限度地增强子弹的出枪速度。除此之外手上还要负责托枪瞄准,在丛林中扒开或折断档路的树枝,对打下来的猎物进行装袋处理等动作。
1.2.3脚动脚动往往是与眼动、手动一起的。当锁定猎物之后,必须依靠脚步的快速移动来找寻射击的最佳位置,需要找寻猎物与枪头之间有无其他物体遮挡子弹飞行路线,猎物头部是否正对猎人。猎物头部正对自己命中率很低,因为长有复眼的鸟在子弹出堂时还有能力飞走。最佳位置是鸟头背对、侧对枪头,枪头与鸟头之间没有其他树枝遮挡,如果遇到风还要根据风向调整射击的位置和角度。
眼动、手动、脚动三位一体构成吹枪狩猎的“动”态文化特征。由于吹枪是无声枪,因此猎人往往需要“补射”,当第一枪未能击中猎物时,可以“补射”第二枪、第三枪。有经验的猎人可以在一分钟之内射击6次到8次。每一次的弹丸都是现场搓捏,因为提前搓捏弹丸脱水后会干裂,不易射中。这就要求手指的快速搓捏,锻炼末梢感觉神经。在射中猎物之前往往需要慢速,轻盈的脚步靠拢猎物,当射中猎物之后往往需要快速的脚步、猛烈的的行动在最快时间抓住猎物。因此射击前后的脚步也是不一样的。
跟随老者来到家中,地炉已存留了一堆暖暖的柴火,儿媳的饭已上气,估计再过半小时即可开饭。本来在哭闹的孙子看见爷爷手中的鸟儿,兴奋地擦下眼泪,跑来抢爷爷手中的成果。爷爷把盏炮高高地挂在家中指定的柱子上,高度明显高于孙子的起跳高度,象征着自己的特权,预示着孙子没有达到玩盏炮的年龄。孙子想要学盏炮,必须经过爷爷考核,得到爷爷的喜爱与欢心,方能将绝技传给孙儿。
美酒是猎物的绝配之物。白天打来的猎物,经过地炉的火烤熟,香飘数里。通常情况下,打到猎物会与自己最亲的亲戚或者关系最密切的朋友一起分享,美酒自然是少不了的。吃一口香肉,喝一口美酒。寒冬腊月,晚饭后聚在一起,亲戚或朋友感情交流,维系和丰富村民感情生活的意义。
在大园子村,能否在饭桌上喝到美酒,成为衡量人与人关系的一项准则。如果能吃上盏炮打来的猎物,那么证明关系更为亲近。村里大型的栽种、宰猪、宰羊、建房等等都需要聚几家男人的力量于一役,维系几家人的关系在村民生活中显得非常重要,盏炮通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85~1990年期间,国家民委组织了大规模的民族民间体育的挖掘、整理工作。这一时期,时任当时县体委主任的谢某刚好是大园子村人。他带领有关工作人员到自己的家乡挖掘和整理盏炮。大园子村属于汉族与苗族杂居的村落。每年都会召开花山节,有盏炮,吹枪表演。盏炮是苗族同胞喜爱的项目,在汉族并不流行。谢某当时就征求民委主任小罗(汉族)是否愿意从事吹枪整理挖掘工作,其主要有两方面的客观愿意:第一,小罗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第二小罗是本村土生土长的苗族,既符合国家提出的要求,又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及语言。后来,盏炮正式更名为吹枪,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小罗后来参加云南省的省、州级民运会并斩获20多枚金牌;2010年吹枪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罗被列为传承人。
2.1.1打固定靶:水解了人与鸟类灵活性的对抗原生态的吹枪体现的是人与鸟之间的对抗。鸟类的机动性、反应速度、视野范围可谓是人的数倍,因此人能够通过吹枪捕获到比人体各种生理机能快数倍的鸟类,一种原始的狂喜与兴奋悠然心头。这是人类探索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在吹射过程中,每一次搓泥弹丸,每一次瞄准,每一次动作都是与鸟类灵活性的对抗。成为民运会项目后,改打固定靶环,吹枪固定靶环圆形靶环由小到大依次3环(直径0.251米)、4环(直径0.214米)、5环(直径0.182米)、6环(直径0.152米)、7环(直径0.122米)、8环(直径0.091米)、9环(直径0.06米)、10环(直径0.03米)[1],比赛以累计中靶数高者为胜[3]。
2.1.2机械式射击动作:忽视眼动、脚动的动作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组委会将盏炮划定为射击类项目。设立靶环,分跪姿和立姿两种姿势。立姿靶心高度距离地面1.3米,跪姿靶心高度距离地面1.1米。1998年子弹延续用民间泥土制作弹丸,吹枪延续民间通花杆。到2005年云南组委会废弃了泥土作为子弹、通话杆作为枪管,采用了赵氏弓弩系列吹枪产品。将子弹改为长0.12米的钢针镶嵌0.01米直径的塑料尾翼制成,枪管采用直径0.01米、长1.25米的铝合金制成。
将泥丸改成钢针较原始泥丸有两大优点:第一,钢针更容易插在塑料靶环上,这是基于裁判的角度;第二,泥丸会污染运动员口腔,钢针镶嵌的塑料尾翼则可以规避卫生问题。固定姿势射击有两大关键点:第一,赛场上必须保持安静,观众不得在运动员视线范围内拍照,不得欢呼,不得鼓掌加油。每一次视觉、听觉上的刺激会影响运动员的心跳频率,进一步影响呼吸。呼吸频率一旦破坏,吹气量发生变化,则严重影响射击成绩;第二,吹枪依靠呼吸肌发力,对呼吸肌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主要发展呼吸肌收缩的稳定性,对于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来说不符合身心特征。
2.1.3组织形式机械:缺乏文化底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仿照奥运周期,每隔4年一届,举办时间不固定;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效仿全国民运会,为参加全国民运会人才选拔;州市级民运会仿照省级民运会,四年一届,举办时间不固定。因为经费紧张而推迟举办的情况时有出现。4年是古希腊的一个奥林匹克祭奠;8月是古希腊的闰年的神圣祭祀月。1896年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以来,并没有放弃古希腊的原始文化,时隔2000年依然坚守着古代奥林匹克的深厚底蕴,使奥运会得到全球性传播[4]。中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周期每隔四年一届,在中国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基础,只是一味的迎合国际潮流;举办时间的选择没有文化底蕴,中国拥有许多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国家有法定的传统节假日制度,诸如春节,端午,中秋等。倘若在中华民族的春节等节庆召开民运会,则具备本土特色的文化底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必将伴随传统节日一道向世界各地传播。
胡小明先生一直认为:高校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重要场所。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5],在当今的社会制度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开展受两面的社会因素影响。第一,受民运会的影响,高校作为代表队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技;第二,受高等院校综合评估的影响,高校力图打造自己的文化特色,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传承提供了空间。
与此同时,高校不同的专业,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则要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一味地照搬照抄民运会赛场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形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会陷入“三分钟热现象”。因此需要对民运会赛场上的吹枪进行技术革新,要对吹枪在民运会赛场上的技术及规则进行适当的修订,就需要到大园子村原生性的地方性盏炮文化中汲取滋养。在新的历史时期,站在技术革新的突破口,必须坚守其文化轴心。在轴心文化的引领下,吸纳工业革命带来的声、光、电,将吹枪演绎成为一项以自己文化为轴心的本土现代化民族体育项目。
盏炮所针对的靶子是灵动性强的小鸟,体验的是人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兴奋与快感。高校不能再让同学们打鸟。在一次室外吹枪课中意外发现同学将运动场边的果子摘下,放在枪管里吹打他人,被打的同学则反过来摘果子还击。这本来可定义为“不按要求”上课的表现,但却与原生性的吹枪同出一辙。对于打破民运会赛场上的打固定靶,具有很强的参考性。
民运会比赛所采用的钢针对人体杀伤性较大,因此吹枪动态“打人靶”必须将子弹进行改良。原生态的吹枪运动以本地的黄泥或者白泥为子弹,经过简单加工处理之后粘性极强,用手搓泥丸,使之以枪管直径相吻合,子弹直径大约为0.01米。由于吹枪射击时用嘴直接吹射枪管,因此枪管上遗留的黄泥会污染口腔,因此被民运会组委会改编成钢针加塑料尾翼。为遵循原生态文化,经过仔细研究与推敲,将民间的泥土用面粉代替,既可以解决卫生问题,又与原生态文化相吻合。改良靶位和子弹后的吹枪运动,摒弃了民运会赛场上的静态文化特征。运动员吹射过程中可以指挥队友协作,培养团结合作能力,是一项很好的训练准确性、灵活性和反应能力的项目。
“以动制动”是吹枪运动文化的轴心[6]。盏炮所体现出来的对抗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与鸟类对抗灵活性;另一方面是盏炮者之间的相互较量,通过狩猎数量的多寡进行较量。从地方性知识到吹枪轴心文化的凝练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两点:一是构成吹枪技术动作的基本形式;二是构成吹枪运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基于此吹枪“以动制动”游戏活动诞生。游戏规则如下:
A将队员分为正反两个组。带上护目镜,穿上射击位置区位图,队员可以是1对1;2对2;3对3;4对4。
B每名队员手持一杆枪(通常是短枪,长度为0.75米)和一团面粉混水后制作的粘性合适的面团。
C射击时间为5分钟。
D设立总裁判兼计时长一名,分裁判的数量与场上队员的数量一致。每名裁判盯住一名队员。如场上是3对3,则需要6名分裁判,分别记录其得分情况。
E射击的基本动作及要求。在5分钟时间之内,比赛双方在各自的射击区域,自行搓揉自己手中的面团作为子弹,以击中对方固定的射击部位为目标。每射中一次,得一分,最终以团体总分多者为胜,单场可设立最高射击王。对跨出射击区的队员扣除本人所有得分,并立刻驱逐下场。
“以动制动”吹枪游戏,摒弃了民运会赛场上静态文化的特征。运动员吹射过程中可以摆各种造型,指挥队友协作,培养团结合作能力,是一项很好的训练准确性、灵活性和反应能力的项目。每名队员的心率达到中等运动强度以上。
中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需要地方性知识来引导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东西方体育文化交织中再也承担不起因失误而损耗的文化遗失。对地方性知识不准确的理解或解释,不论是故意的过错或是出于无知,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带来巨大的灾难。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历程,实质上是一次从地方性知识[7]到文化轴心[8]的转变与升华的过程。在接受了所谓西方体育文化精髓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丧失了地方性知识以后,变得面目全非,陷入非本土亦非泊来品的怪圈。然而东方学者更应该坚守自己的文化,匠心挖掘地方性知识,按照地方性的知识来建构整个项目的发展。
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产品只能是项目之流而不是项目之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村落少数民族体育的传播提供便捷,村落4G网络的覆盖,为我们研究和学习村落地方性知识提供了新的路径;翻转课堂及微课等网络课堂的兴起为学校学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广阔的平台;物理学、数学、化学等学科的成果直接为少数民民族器械的改良提供了支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农村涌入城市,面临很多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根植于农村的地方性知识涌入城市后项目发展的文化轴心的变迁。
[1] 费孝通.江村经济[M].北京:页商务印书馆,2005.
[2] 费孝通,张之毅.云南三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 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省体育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和表演规则及裁判法[M].昆明:云南省人大办公厅印刷厂,2010.
[4] 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 (美)米切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北京:三联书店,2013.
[6] 周山彦.吹枪运动文化属性的皈依[J].文山学院学报,2016(6):.
[7] (美)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南京:艺林出版社,1999.
[8] (德)雅思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