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春,马 雪,程纪香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简称黔东南)拥有苗、侗、汉、水、瑶、壮、布衣、土家等民族,其中苗族、侗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68.4%,是典型的以苗族、侗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千百年来,黔东南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不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成为人们在欢庆丰收、欢度佳节、祝贺新婚、祭祀祖先、缅怀先烈等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现今,随着黔东南城镇化的快步推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改变,曾给人们带来快乐、健康的民族体育活动开始淡出人们的生活,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萎缩”“断层”甚至失传。为此,笔者将如何使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后依然能持续发展并成为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研究的契入点,以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发展为方向,在正确认识和了解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及其在城镇社区中开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探寻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城镇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以期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全民健身的有效手段。这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更好开展,也有利于黔东南民族文化特色城市的打造,更好发挥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城市品牌效应。
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丰富,大多以自娱自乐、游戏与消遣的活动方式出现。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运动器官正常发育,还可以提高心肺、代谢及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得到改善。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节奏明快、风趣活泼,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其寓娱乐于体育活动中的独有特点,能使人忘掉烦恼、调节感情、陶冶情操。
黔东南又被称为“百节之乡”,这里一年中的节日集会就有200多个。苗族比较重要的节日有:过苗年、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等;侗族有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等;水族有端节;瑶族有“盘王节”等。各种节日期间,人们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如跳舞、武术、摔跤、踢毽子、抢花炮、斗牛、赛马、斗鸡、斗鸟、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等。
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常以表演项目类为主。它们将体育之美、民族音乐之美、舞蹈之美及民俗风情之美融为一体,加上新颖的编排和表演者高度的技巧,使得其极具观赏性。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这些民族体育项目具有了巨大的吸引力,一次体育活动的举办往往成为一次民族的盛会。每当有活动举行时,人们便身着色彩绚丽、风格独特的民族服饰,合着欢快的民族舞曲,表演或欣赏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赏者都能充分感受到传统体育的无穷魅力,享受运动给他们带来的欢快感、愉悦感。如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动作刚劲有力、豪放潇洒;而纯朴活泼的芦笙舞、庄重的踩鼓舞、侗族的多耶舞、土家族的摆手舞等,所展现出的强烈的运动美感和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更是极大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
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生产劳动、民间艺术、道德风尚、风土人情乃至除暴安良、保家卫国等主题内容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各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如木鼓舞是苗族人以敲击木鼓起舞进行祭祀的民间舞蹈。一般木鼓舞为族群全体参与的大型祭祀活动中的一部分。木鼓被作为族群的象征,以敲木鼓、跳木鼓为核心的祭祀活动充满着强烈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寓意,具有鲜明的原始文化的特征;黔东南台江县反排木鼓舞,主要有高斗(斑鸠)舞、高斗大(斑鸠合翅)舞、扎夏(五祖宗)舞、扎夏(打猎)舞等章节。这几个章节分别表现苗族祖先从东方迁徙来时日夜兼程、坝上涉水、披荆斩棘、打猎御敌、开垦田土、共祭祖先的情景,彰显人们相亲相爱、团结互助、不忘历史的精神风貌,反映了苗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极具民族性。
黔东南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更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最活跃的地域之一 。当前随着黔东南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城镇社区体育结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它能使历史悠久、健身娱乐性和观赏性强的民族传统体育在城镇社区中得到传承与发展,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弥补社区体育活动资源不足,丰富社区体育活动内容,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兴趣,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人们通过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能够真正领悟各民族传统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在推动民族大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认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1.1为黔东南社区体育发展注入活力,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姿多彩,是各族人民生产生活、健身娱乐的真实反映。其许多项目不仅具有简单易学、功效显著、老少皆宜、经济实惠的特点,且符合现代社区体育所倡导的休闲性、娱乐性、趣味性、观赏性、简便性的要求,能满足不同健身人群的不同需求,能为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社区文化的建设注入丰富的民族文化养料,故深为当地社区居民接受与喜爱。同时黔东南现代城镇社区如果能将传统体育与现代社区生活方式有机融合,必将使浓郁民族风情和强大生命力的城市社区体育文化碰撞出火花,而这,无疑会大大有利于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城市品味的提升。
2.1.2为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创新拓宽空间当前,随着黔东南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村寨正慢慢走向衰落,大量村寨的农业人口不断涌入城镇,使城镇社区得以扩大并成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新载体。以凯里为例,走在凯里街头,充满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与广场比比皆是,民族风情浓郁。近年来黔东南凭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加上政府有关民族文化政策的有力推动,积极引导传统体育与城市文化紧密结合。如中国5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规模最大、民族特色最为鲜明,成为凯里市的民族文化品牌。芦笙节期间人们欢聚舟溪甘囊香芦笙堂,开展吹笙跳月、斗牛、斗鸟、斗鸡、赛马、赛歌等民俗民间竞技活动。另外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正在以其独特的文化优势在城市社区中通过与现代体育文化交融碰撞得以传承与创新,如苗族的鼓舞、芦笙舞、板凳舞等就通过融合现代健身操特点而逐渐成为城镇居民自娱自乐的重要健身方式,斗鸟、斗鸡、斗狗以及陀螺、武术也成为了城镇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健身方式。这些事例充分表明,将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城镇社区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新生并得以延续的一种有效方式。
2.1.3促进城镇社区各民族的团结随着黔东南城镇化的发展,各族人民“大杂居”的城镇社区越来越多,因此民族团结显得尤为重要,而体育运动正是促进团结的重要手段。在城镇社区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群众基础好的民族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各族群众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还有利于各族人民加深了解和交流、增进情感和友谊,从而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发展。
目前黔东南地区社区健身的场地设施、经费及活动内容还不能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而传统体育项目大多对场地、设施、经费要求不高,具有简单易学,参与性广,趣味性强,能满足不同群体的健身需求的特点,因此将黔东南民族体育融入城镇社区体育具有可行性。
2.2.1经济实惠,易于推广黔东南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大多不需要太多投入就可以进行简单的活动,如有些项目的器材可以就地取材自己制作,有些只需一块空地、或一件道具,或几个人就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或山坡、场院、沙滩、河流、草地等都可进行。如陀螺、押加、珍珠球、蹴球、武术、打手毽、玩花龙、丢花包、打鸡毛、跳绳、踢毽等。这些项目运动量和强度可自行控制,加之活动形式和内容又贴近人们的生活,因而能满足社区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的人的健身需求,极大丰富人们的活动内容。另外黔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类项目大多集体育、音乐、舞蹈、艺术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与参与性,深受人们喜爱。如苗族的板凳操,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体育娱乐形式,其特点是道具简单、内容健康、节奏热烈欢快、练习形式多样、运动量可大可小、易学易懂、四季可跳、参与性很强、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素质和技术的人都适宜。各类人群都能从健身操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并从中得到乐趣。再如木鼓舞健身操,有机地将苗族的传统音乐、舞蹈与现代健美操融合在一起,表现了苗族同胞粗犷、豪放的精神风貌和古朴雄浑的苗族风格。如今无论大街小巷还是学校机关都能看到人们跳木鼓舞健身操的身姿。
2.2.2群众基础广泛由于黔东南民族体育活动具有强烈的节日依附性,因此每逢节日期间,人们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如跳舞、斗牛、赛马、斗鸡、斗鸟、吹芦笙、踩铜鼓等。全村男女老少届时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参加或观赏。雷山县的苗年节最为隆重。多年来,雷山苗年节变成了雷山一张烫金的名片,在贵州乃至全国形成了文化品牌。期间雷山县数万民众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无比热闹与欢腾,参加跳芦笙、踩铜鼓、斗牛等活动。又如爬坡节是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凯里炉山爬坡节吸引着上万群众参加登山活动,场面蔚为壮观。此外还有斗牛、广场舞、斗鸟等比赛活动。再如中国5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从1999年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行了十二届。每届芦笙节都盛况空前。凯里及周边的数万苗族群众自发地欢聚舟溪甘囊香芦笙堂开展吹笙跳月、斗牛、斗鸟、斗鸡、赛马等民俗民间竞技活动。这些都充分表明,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人从小就受到本民族或邻近民族体育活动的影响和熏陶,因此在城镇社区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可行性。
当前,黔东南地区社区活动资金短缺,体育场地设施、维护经费更是不足,而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项目大多来源于生产生活,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活形式,受场地器材、经费限制较少。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可选择适合本社区环境开展,简单易学,具有现代社区体育的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强等特点的项目重点推广,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社区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把不同民族的居民凝聚在一起,既增强了体质,又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流。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对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到社区健身计划中,完善场地规划和建设,确保其在城镇社区的推广。
中小学生是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群体之一。如果在校期间掌握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技巧,能有效地带动家庭在社区内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黔东南许多民族体育项目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宗教祭祀色彩,为了更好地使其在城镇社区中开展并被不同民族的人民所接受,需要在保持其最本质民族文化内涵的前提下,融合现代人们的审美、文化娱乐观念和价值取向等元素进行科学改编整理,使其更有利于人们的健身健心、能被大家广泛认可和接受。如摆手舞、铃铛舞、芦笙舞、木鼓舞、水鼓舞等经过精选改编,已演变成城市居民自娱自乐的重要健身手段——民族健身操、健身舞。它们有机地将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与现代健美操融合在一起,既表现了古朴、雄浑的民族风格,又彰显了时代风采。这充分表明,挖掘传统,融合现代,是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新形式下焕发新的生命力的一条有并行途径。此外针对当前开展还不规范的某些运动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环境加以改进和提高,以符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使更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真正融入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利用广告、电视、电脑、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在城镇社区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正确认识和了解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树立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意识,使传统体育文化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文化内涵上都能得到传承和发扬。
利用社区内的学校、体育组织、企事业机关单位等,因地制宜,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民族项目比赛和表演等;同时利用社区文化广场、公园和空地的晨晚练体育活动点推广一些健身娱乐效果好、群众基础广的传统项目;另外建立一些能长年坚持传统体育活动的骨干队伍,利用节假日去各社区表演和交流以带动更多的人,从而在城镇社区营造浓厚的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氛围。
民族地区的高校在传播民族文化知识、培养民族传承人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所以黔东南的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应积极引导拥有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老师、学生参与到社区民族文化的建设中来,同时培养一支熟悉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深入社区对居民的民族体育活动进行组织、指导和管理。
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活动基本是群众自发组织,指导和管理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各级政府应重视社区体育服务工作,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如每个街道社区成立可通过建立社区体协、体育服务中心、体育辅导站,组织指导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负责社区间的体育文化交流,使社区体育制度化、常态化,从而使健身效果好、费用少,又具有民族气息的传统体育活动成为社区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
由于黔东南各项民族体育活动都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城镇社区开展传统体育活动需充分重视其文化内涵和民族习俗,尊重民族平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社区内的体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活动,使参与者在活动中产生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从而推动民族团结及民族特色社区的构建。
黔东南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如何保护与传承民族体育文化资源需要政府引导及各方面的积极努力。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城镇社区体育不仅可以打破社区体育发展的瓶颈,还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扬光大,最终提升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城市品牌。
[1] 田祖国,张建新.民族传统体育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参与价值和实践[J].安徽体育科技,2005(3):74~76.
[2] 王国洪.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10(1):42~43.
[3] 彭长锦,白晋湘.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城市社区的传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8):36~38.
[4] 刘涛.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社区体育发展及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2(27):77~78.
[5] 翟晓英.民族传统体育对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54~157.
[6] 蔡志霞.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之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11(7):91.
[7] 王国洪.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1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