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合斌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素质更加出众,篮球战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涌现出多种具有特色的战术体系。这些战术体系在篮球比赛中被广为应用,并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增加了比赛的竞争性与观赏性。而如何设置一套符合自己球队的战术体系是球队的核心任务。现阶段的篮球风格有着快速的攻防转换特点,进攻愈加流畅。如何在快速转换中让得分变得更快捷有效,或者在出现机会时果断出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得分,是篮球教练们一直研究的课题。在篮球战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下,出现了一种在运动中以快攻为主、以快攻为前提条件的进攻战术。它不追求通过繁琐的全队战术来创造良好的得分机会,而是依靠简单战术在快速移动的同时让球保持在运动当中,努力把握每一个空位投篮机会。同时队伍中没有明显的绝对核心球员,每一个队员都可以作为进攻的发起者,也可以是进攻的终结者,不分主次,全队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出最简练最具效率的进攻,这种战术就是“跑轰”战术。
“跑轰”战术(run and gun)是在由守转攻的过程中,尽一切可能发动快攻,力争获得人数或者位置优势,果断进行攻击对方篮筐,及在半场阵地战中,球员通过不断的移动和传球制造投篮机会的战术方法。[1]
最早运用跑轰战术思想的是20世纪40、50年代NBA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他们的比赛特点表现在进攻节奏快,外线投篮较多,是较早运用快速简练进攻体系的球队之一。但这时候的跑轰思想还处于萌芽时期。直到20世纪60、70年代,NBA先后踊跃出很多使用跑轰战术的教练与球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唐·尼尔森执教的金州勇士队、达拉斯小牛队以及迈克·德安东尼所执教的菲尼克斯太阳队。在NBA球员越来越全能的发展潮流中,他们无疑是跑轰战术的先行者,特别是菲尼克斯太阳队把跑轰战术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光在NBA,在亚洲也有很多擅长打炮轰的球队,比如韩国队,我国CBA联赛2009~2010赛季的上海东方大鲨鱼队,以及山西队、广厦队、北京金隅队。他们都秉承了快速攻守转换,外线投篮为主的跑轰战术思想。
2.2.1追求速度跑轰战术第一特征就是速度。他们的克敌利器就是快速地来回奔跑。通过高速流畅的轮转,用速度来解除阵地战时的进攻压力;带快比赛节奏,在快速奔跑移动中寻找得分机会;通过速度优势在比赛中寻找位置上、人数上的优势,从而形成以多打少的机会或位置上的优势,破坏对方的防守阵型,完成进攻。选用跑轰战术的队伍是用自己的速度优势带快比赛节奏,破坏对方的防守体系,使对方无法跟上节奏,从而战胜对手,以快制敌。这种以快节奏为主的战术在比赛中能打出非常华丽的进攻,并且以较大的比分战胜对手,使得比赛具有较高的流畅性和观赏性。如果一支球队改变自己原有的攻防体系而去应付跑轰战术,那么运用跑轰战术的球队就占尽了先机,取胜的筹码就会加大;跑轰队伍打法确实非常具有观赏性,当然也有它的弱点。速度既有好处,也有缺点,这是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很可能没在击溃对手之前,自己的体能已出现过度消耗。当球队在进攻流畅,命中率较高时,体力的消耗往往容易被球员忽略,而在比赛进行到后半段时,球队进攻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容易暴露体力严重不足的现象,对手就会抓住这一致命弱点来应对。体能一旦出现问题,技战术执行就一定会出现瑕疵,这就会给对手的得分制造机会,这也正是跑轰队伍的弊端之一。但现代篮球运动高速发展,球员身体素质不断提高,比赛中的速度和节奏越来越快,分值中很大一部分的得分是由快攻中快速突破、快速扣篮、快速投篮来结束。因此跑轰战术给了球员发挥自己特长和优势的很大想象空间。
2.2.2依靠中远距离投篮跑轰战术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投篮,得分对中远投的命中率有较强的依赖性。中远距离投篮是一种高效的得分手段,用最少的体力去完成得分任务。现代篮球运动中运动员的投篮动作越来越完善,中远距离投篮得分在比赛总得分的比例也有所上升。特别是在跑轰战术中,中远距离投篮是主要的得分手段,所以要求各个位置的球员都要有较为优秀的投射能力。在跑轰战术中,利用快速的攻防转换,制造出空位的机会会更多,所以中远距离投篮是一个跑轰队伍中必不可少的进攻手段。跑轰战术中二次进攻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如何提高投篮命中率,减少投篮失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2.2.3突出的个人能力跑轰战术的个人能力主要包括突破能力、投篮能力。跑轰战术中对个人技术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因为在比赛中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一对一的情况,篮球队员不仅要有突破的能力,还得掌握一定的投射技术。这样才能在进攻端发挥更强的威力,这也是跑轰战术真正意义所在。跑轰战术会更多地制造快攻机会和得分方式,因此也是一种高效的手段。比赛中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快攻机会,在防守端就要更加积极,对对方的有球队员进行压迫式防守,并积极拼抢篮板球,利用自身攻防转换速度快的特点以及个人的攻防能力造成人数或位置上的优势,并采取恰当的方式在进攻端轻松得分。
2.2.4依托积极防守跑轰战术不仅仅是进攻的战术,它与防守战术也是相辅相成的。它的开始端就是防守,通过全队强悍的防守,在获得球权的情况下,通过快速反击,在进攻端获得更多优势,所以积极有效的防守是快速进攻的先决条件。在防守中,球员的个人防守技术是建立在球队的整体防守战术体系基础之上的,可起到相互弥补的作用。要充分利用个人防守中球员防守的特点,并通过快速的轮转换位来弥补个人防守中的不足,使之防守更有效率和威慑力。在防守成功后,利用个人的运球快速推进或者传球在进攻端获得更有利的机会,然后球员再利用自己的个人技术成功完成得分。
2.2.5依赖全队配合跑轰战术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要依靠全队长期的默契配合。跑轰战术就是依靠全队的集体力量并兼顾个人攻防特点发挥出最大优势。在防守中,五名防守队员要根据场上的不同变化采取恰当的防守策略,力求在防守端遏制对手,在抢断球和抢下防守篮板后第一时间寻找处于最佳位置的进攻队员,利用快速的攻防转换速度在进攻端寻找对方的防守漏洞,并根据进攻队员的特点完成这次进攻。所以跑轰战术对全队的配合也有很高的要求。
跑轰战术具有快速的攻防转换特点,通过快速的跑动让比赛的回合变得更多,进而带快比赛节奏,让对方队伍无法适应,破坏对方的防守体系,从而赢得比赛。
跑轰战术进攻方式相对简单,对队员的整体战术意识要求不高。只要队员个人攻防能力强,熟练掌握局部的二、三人配合,并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就能胜任。
跑轰战术适应现在的篮球运动的变化规律,队伍中没有明显的绝对核心球员,每一个队员都可以作为进攻的发起者,也可以是进攻的终结者,不分主次,使对方防不胜防。
跑轰战术依靠快速的攻防转换,如果在由防转攻阶段被对手限制,在快速反击的过程中进行延误,使之无法快速地运球过渡到前场或者阻断传球路线,迫使球队降低进攻转换的速度,打断了进攻的节奏,对于不善于打阵地战的跑轰队伍就会造成很大的限制。
跑轰战术依赖于很多中远距离的投篮。而随着比赛的不断进行,球员要保持整场的投篮手感是很困难的。跑轰战术的队伍由于要适应快速攻防转换,所以中锋和大前锋可能在身高和体重上没有优势,所以一旦投篮不中,拼抢前场篮板和二次进攻的机会会比较少,所以投篮命中率对跑轰战术的球队至关重要。
跑轰战术的一大特点就是跑,是一种快速移动,快速攻防转换的战术。对队员的体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队员的体能状况对跑轰战术的实行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跑轰队伍中以较年轻队员为主。跑轰队伍一旦在进攻端出现问题,可能陷入到往返奔跑的恶性循环中,对跑轰队伍的体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体能消耗巨大,可能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比赛失败。
4.1.1体能优势通过队伍体能优势,运用快速的攻守带快比赛节奏,迫使对手跟上比赛快速转换的速度,失去自己防守位置,打乱对手的攻防节奏,在心理和体能上把对手拖垮,使对手跟不上比赛的节奏,在打出自己风格的同时也限制了对手的进攻,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如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中国与韩国的男子篮球总决赛,距比赛结束还有3分多钟中国队还领先13分。由于韩国队充分利用体能优势,采用全场紧逼的跑轰战术,使中国队失去身高和阵地战的优势,由于体能与速度跟不上韩国队,使韩国队屡屡得手,韩国队最后顽强的追平比分,在加时赛中反败为胜。跑轰球队如果想要发挥优势,必须依靠速度,全场快速的攻防转换,必须依靠队员的体能来保证,而年轻球员的体能优势是提高速度重要的保证。2012年,湖人坐拥看似豪华的整容,以及配备了跑轰大师德安东尼作为教练,很多人都对湖人队抱有很高的期待,然而湖人队首发阵容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33~34岁,年龄的限制外加伤病的困扰,跑轰战术的优势无法得到体现,使得赛季的湖人队勉强挤入季后赛。
4.1.2个人的攻防能力跑轰队伍依靠个人的攻防能力为球队其他成员乃至自己创造良好的攻击机会。通过多次运球突破,使对手使用过多的协防,其他防守队员的注意力也会分散,而在外线的外线队员就会得到更好的投篮机会。突破的队员如果速度快过对方队员而没有遇到协防,则可以选择上篮或者投篮完成得分;如遇到扩大人盯人防守,在突破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外线球的快速转移,以及队员的积极跑动寻求更好的得分机会。同时准确的中远距离投篮又能够为突破创造机会。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篮小组赛中国队对阵法国队的比赛中,下半时距离比赛结束还有8分钟时,中国队还依旧领先于对手有13分之多,然而法国队依靠后卫突破能力强的特点,不断地突破分球,并利用掩护进行快速移动,迫使中国队过多地使用协防,让法国队6号球员里加多得到了大量的空位投篮机会,连续4记外线投篮,反超比分最终逆转了比赛。
4.1.3攻防转换比赛中对手通常会采用扩大防守来进行限制,降低攻防节奏。跑轰队伍在进攻端就要利用球员的速度进行突破,发挥球队的灵活性。防守端采用压迫式的紧逼、夹击、协防等集体防守,迫使对手犯错,或对外线投篮不准的球队采用收缩内线的防守方式;进攻端利用断球、篮板球、对方失误或得分发动快攻,加快比赛的节奏。通过进攻和防守两方面的积极转换,从而在比赛中占得先机,赢得胜利。跑轰战术不是一味强调进攻、放弃防守的一种战术。它强调的是攻防转换的节奏。在防守端,跑轰队伍要时刻保持对球的压力,甚至保持全场的紧逼防守。通过速度和快节奏的攻防转换,不知疲倦地奔跑来拖垮对手。而最具代表性的跑轰队伍就是NBA当年德安东尼执教的菲尼克斯太阳队。它的一大特点是队伍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中锋队员,所有球员都有很好的奔跑能力。这样保持了队员在防守与进攻时的机动性,让对手在快速的攻防转换过程中无法形成防守阵型,破坏对方的防守节奏,得到很好的进攻机会。太阳队也在当时利用流畅的攻防转换速度,掀起了一股跑轰狂潮,成为运用跑轰战术最具代表的一支球队。
4.1.4速度“跑轰”顾名思义,是由“跑”和“轰”组成的篮球战术。一个执行跑轰战术的球队最关键的一点也是第一要务是需要“跑”起来。随着现代篮球的不断发展,球员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出众,很多战术的实施是建立在球员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之上的。如果球员身体素质不突出,速度较慢,就缺乏了跑轰战术的执行能力,同时也就发挥不出跑轰战术的优势。跑轰战术就是通过快速的跑动,较快的攻防转换,增加进攻回合,带快比赛节奏的一种战术,通过速度优势争取在对方没有形成防守阵型时用最快速,最有效的得分手段结束进攻。这样对对方队员的体力消耗十分巨大,迫使对方不能按照自己的比赛节奏进行比赛,破坏对方的攻防体系,从而出现很多漏洞,跑轰队伍就会变得更加主动,赢得比赛胜利。在亚洲韩国男篮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利用速度和中远距离投射能力,成绩一直稳居前三。而太阳队当年的跑轰教练德安东尼所执行的跑轰战术倡导7s进攻,将比赛中一个进攻回合所用时间压缩到了极致。有资料显示:2004赛季太阳队平均一次进攻回合的时间为14s左右,而10s之内完成的进攻次数占到了全场总进攻次数的30%。
4.1.5精准的命中率跑轰战术追求快速攻防,加快比赛节奏。对方在快速退防时,往往首先采取缩守篮下防守为主,这就给外线投篮创造了机会;阵地进攻利用个人能力创造外线攻击机会、或采用简单的战术,局部的二三人的配合,造成人数或位置上的优势以便为外线创造机会、利用无球队员的积极跑动寻找外线攻击机会、利用快速传球,创造外线攻击机会。如果中远距离投篮命中率不高,对方就会缩守篮下,给进攻带来压力。中远距离投篮是现代篮球比赛中采取进攻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取胜的法宝。中远距离投篮命中率高,就会迫使对手拉开防线,防守的重心向外转移,不敢紧缩篮下防守,为我方队员突破到篮下创造机会,使对手不能内外兼顾,从而赢得比赛。
4.2.1由防转攻时反击快攻的方法
(1)当抢到后场篮板时,两侧球员迅速快下(一般为前锋队员),将球传给组织后卫,后卫运球迅速由中路推进,寻找时机将球传给快下的队员,或者自己进攻。
(2)抢到后场篮板后,同样是传给组织后卫,前锋快下,组织后卫由边线推进或者传球推进,最好选用运球突破的推进。(可以吸引对手注意力,为快下队员创造更有利条件)
(3)抢到篮板后,此时已经有队员快下至对手半场,并且处于有利位置,传球队员观察到后,迅速一传给位置好的快攻队员,完成得分。
(4)抢断球后,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线,运球或者传球进行攻击。
(5)跳球获得球后长传或者短传结合运球进行进攻。
(6)掷后场边线、端线界外球长传或者短传结合运球进行进攻。
4.2.2由攻转守时快速回防的方法
(1)进攻得手以后,五名队员迅速回到自己的半场,站好防守位置。
(2)进攻失利后,对手抢下防守篮板,由最靠近的一名队员上前延误,迫使对手无法传球或者快速推进,失去快速进攻的机会,其他队员迅速回防,站好自己的防守位置。
(3)进攻失误或者被对手抢断,距球最近的队员应以最快的速度追赶或积极防守,延误或破坏对手的进攻。
现代篮球运动快打已成为主流,而跑轰战术正是利用这种特征,通过球员不断快速移动和快速传球来创造最佳投篮机会。球队中的任一球员都可以在球场上的任何位置,随时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投篮机会,运用流畅、快速的跑动,加快比赛节奏,借此在比赛中完成得分。现如今,篮球运动员个人技术更加完善,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在篮球比赛中各个技术环节都得到了提高,并且现代篮球比赛中中远距离投篮得分更加行之有效。跑轰队伍中不仅要求队员速度要快,而且要有一定的投篮能力,这也迎合了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基层很多球队的队员都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但缺乏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身高,即使是中锋队员也是如此,但在另一方面可保证队伍拥有较好的速度与灵活性,符合跑轰战术的要求,队员的快速移动能力可保证在跑轰战术中高速的轮转速度,从而实现以小打大、以快打慢的快节奏比赛效果。
[1] 阮永福,郭永波,李强.现代篮球“跑轰”战术特征及应用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6):729~734.
[2] 张莉清,宋子玉.篮球比赛中跑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运动,2013(11):31~33.
[3] 李思源.篮球“跑轰战术”思想体系的发展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8):63~65.
[4] 谭小明.NBA“跑轰”进攻战术模式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3.
[5] 施泽.NBA进攻战术流派与平面动画演示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6] 王贵民.小球、跑轰、快打 傻傻分不清楚?[J].NBA特刊,2010(2):56~61.
[7] 邢进.篮球跑轰进攻战术体系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4):193~194.
[8] 王楠.现代篮球“跑轰”战术特征及其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6(3):147.
[9] 郭祺.现代篮球快攻战术解析与发展特点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5.
[10] 翟延露.篮球跑轰打法的利与弊[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