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南区合作社的研究

2016-02-12 06:21黄俊亮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南区边区群众

黄俊亮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陕甘宁边区南区合作社的研究

黄俊亮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在南区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下,边区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壮大,为陕甘宁边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支持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体现的”公私两利“政府与群众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民办公助”放开搞活的改革创新意识,依靠群众冲破教条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为我们当前引领和发展经济新常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南区合作社;合作经济;合作共赢;放开搞活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资本所有者以契约形式联合,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这就是合作经济,也称作股份经济,这种经济组织方式包括合作成员个人所有和合作成员共同所有,是一种典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中都体现出它最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优势。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发展的合作经济,呈现出一片蓬勃的景象。由机关、部队、学校的集体经济组织逐步发展为吸收小手工业者、专业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开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商品流通、调节市场供求,对打破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经济封锁,促进边区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党中央、毛主席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合作经济,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合作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合作经济组织,其中规模最大、影响范围较广、最为成功的便是“南区合作社”。

一、南区合作社的发展情况

(一)南区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南区合作社是在贯彻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关于发展合作事业,保护和促进边区私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下,通过金融和行业政策的支持、吸收群众资本发展起来的。最初通过半自愿半摊派方式募集了159.9元苏票,建立专营消费业务的合作社,逐渐发展为拥有股金42790余万元,18个分支机构,4000多名社员,兼营商贸、生产、消费、运输、信用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业务为一体,是最大程度实现了民办政策的综合性模范合作社。

在这个发展历程中,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6年12月开办到1939年2月,结算了6期股金,这个阶段是合作社经营业务逐步发展、盈利增加、股金扩张的阶段;第二阶段从1939年初到1942年底,为解决南区合作社扩大股金的方式比较单一、入股规模受到合作社章程限制的问题,采取了合股、朋伙等方式实施了合作社民办政策,扩大了与私营资本的合作范围和规模,使南区合作社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第三阶段从1942年底到1947年,南区合作社在不断调整组织管理模式、经营结构的基础上,优化和发挥在南区的农业、工业和商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为南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综合性模范合作社。

(二)南区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南区合作社组织结构在发展最成熟的阶段,本身系统拥有8个直属合作社,3个合股企业,2个合作经济单位。8个直属合作社又拥有16个经营单位,分别是南区系统直属各社的领导机关南区合作社,拥有总社营业部、柳林子药社、柳林子牲口店3个经营单位;三十里铺分社(兴华社),拥有三十里铺街1个营业部,3个附设饭馆及挂面铺的门店;沟门上分社(民合栈),拥有1个营业部,1个门店;信用社拥有一个营业部;任家台民益点,有总社投资专营牲口的1家门店;新合织布工厂,有总分社及银行和群众投资的1个织布厂;罗家崖分社(新民社),拥有1个营业部、1个门店、1个运输队;运合过载栈,有南区总分社投资的经营单位1个。3个合股企业分别是与延属地委合股经营的沟门上油粉坊,与一个商人合伙开办的延安市公益杂货铺,与延安县府合股开办的复成过载栈(集成栈),它们既受合作社的领导,本身又不是合作社的组织,所以是合股企业。2个合作经济单位是县联社直属的全县运输大队,全县供销社,它们归县联社领导,但与南区合作社有不可分离的社务和业务关系。

南区合作社采取了民主集中制的管理模式,8个直属合作社在南区合作社系统下以社员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通过定期召开社员大会,选举社员代表,在社员代表大会上产生理事会作为执行和监察机关,理事会每月定期举行会议,讨论确定全区合作社的经营和业务方针。同时8个分社都另外有自己的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除了新合工厂外,都选举了自己的理事会。南区合作社总社直接领导各分社和合股企业,制定合作事业方针和经营政策,并监督各分社执行。南区合作社各分社和合股企业在资金上相互融通,业务上既分散办理,又适当集中。

(三)南区合作社的主要经营业务

从业务性质来看,南区合作社各社和合股企业的业务主要有:2个从事生产事业,1个专营信用事业,1个经营全县合作社联合采办事业,1个经营全县运输事业,6个经营消费事业,经营消费事业的6个经营单位中,有1个附带经营运输,3个附带经营妇纺业务。手工生产事业,主要有制粉、榨油、制糖和酿酒等农产品手工业;剪羊毛、抓羊绒、制毡、织口袋、制皮等牲蓄手工业;织布、织袜、纺纱等纺织业。信用事业,贷款业务主要以每元每月付息2毛的利息,为群众买牲口、开工钱等办理生产信用贷款业务;为做小生意、投资商业贸易办理商业信用贷款业务;为日常消费一时不能周转,阴历年节购买生活用品,或者红白喜事办理消费信用贷款业务;存款业务主要是通过每元每月付息1毛5分的利息,按月计提,复利计息,而且存款数目不限,随时提取,吸取广大储户资金。供销事业,主要是供给群众生产上的原料和工具,联合采办群众的农副产品如粮食、草料、木材、木炭等,联合采办的农副产品既用于各分社的商品销售,也用于政府各机关的日常消费。消费事业,主要是向群众和边区政府机关供应各类生活消费品,如布匹、食盐、火柴。运输事业,采取三七入股、对半分红等方法组织发展运输队,为边区运送食盐、粮食,对边区经济和军事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南区合作社的作用和贡献

抗战时期的南区合作社,对促进边区经济发展,改善边区军民生活,打破国民党顽固派经济封锁,支援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南区合作社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对边区合作经济和合作事业的发展,革命及政权建设的发展、巩固,边区社会的进步有比较突出的历史贡献。

(一)推动了边区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以南区合作社为代表的合作经济,有效地将南区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党政军机关等各阶层的群众组织起来,开展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信用金融活动,有效地推动了边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南区合作社以最有利于民众需求的方式组织起来,通过发放耕牛贷款,组织劳动力、调配生产工具,有效地整合了农业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从1938年起到1942年,南区合作社给社员调剂耕牛200余头、供给犁铧6000余个,锄头640余把,镰刀260余把。工商业方面,南区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南区工商业水平极其落后的状况,带动了本区群众副业的发展,比如妇纺业和织布业的发展,基本保证了本地区群众的穿衣问题,从1942年到1943年的一年多时间,南区已发展纺纱妇女八百余人,纺棉纺毛达到八千斤左右。信用金融方面,通过吸收民间游资,经营信贷,有效抵制了高利贷、扶助了生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改善了边区人民生活,推动了边区社会发展

南区合作社不仅是生产、商贸方面的经济合作组织,也是群众生活、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社会合作组织。合作社对边区经济发展的推动,特别是将群众手中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开办工商业实体,发展繁荣贸易,提高了群众的收入水平,从而让群众有条件改善生活状况。合作社的农副业生产,手工业生产,解决了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即使在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或遇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也能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合作社的商业贸易活动,将边区生产的富裕商品销售到外地,从外地将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用品购进,供应给群众,南区合作社在1937年至1939年的三年间就经营了9646万元的日用品,销售农副产品17.34万元,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南区合作社还发挥了政治动员和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这种群众合作的生产生活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改变了乡村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状态,是一种比较进步的新型乡村社会雏形。

(三)对边区合作经济模式的普及和发展起了示范引领作用

南区合作社对边区合作事业普及和发展的主要示范效应就是改变了边区合作社普遍公营的状况,边区合作社一直由政府主办,以“摊派入股”方式吸收群众参与,直到南区合作社成立才真正建立了群众自愿入股、自主管理、互助合作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对边区合作事业的突破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南区合作社作为从事生产、消费、运输、信用、商贸的综合性合作社,在边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作用非同小可,不仅成为了农村经济的核心力量,也在管理制度、领导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成为了合作经济的典范,为其他合作经济组织培养了大量人才,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模式。边区政府采取了大力推广南区合作社模式的政策,为边区合作事业由量到质的飞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有力的支援了抗日战争

南区合作社从保障边区抗日根据地军民生产生活需要,在发展边区抗日根据地经济方面,较好的体现和执行了抗战时期我党在边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的财政经济方针政策,缓解了根据地在经济封锁下的困难局面,有力的支持了抗日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必要的经济和物质条件。南区合作社在团结和教育群众,组织和动员群众积极支援抗战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合作社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使群众习惯了集体式的生活生产方式,改变了自我封闭的陈旧观念,锻炼和教育了群众,提高了群众的觉悟,坚定了群众克服困难的必胜信念,使他们能够坚决的拥护我党和边区政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积极参加抗战。

三、南区合作社的历史经验

南区合作社成为边区合作经济的典范,主要是贯彻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据“公私两利、民办公助”的方针;坚持一切为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各种困难,提高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紧紧依靠群众的力量、群众的智慧;坚持冲破一切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束缚,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办好南区合作社。这些符合了边区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实际情况。

(一)公私两利体现了政府与群众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

边区农村经济的分散性,农业规模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南区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在执行政府政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它开展的各类业务活动中,向农民发放贷款,为党政军各机关采购土产品,代替政府动员群众交纳公粮、征收税款,帮助边区发展教育事业,发挥了贯彻落实政府各项经济政策延伸政府职能的作用,合作社中的消费、生产、运输、供销和信用社等业务单元,使广大群众以不同的经济活动和分工方式重新组织起来,构建了崭新的社会经济体系,帮助群众增加了收入,减轻了负担,获取了实际利益,改善了生活;比如通过包运食盐,为困难群众垫付储蓄券、公债、教育基金,帮助购买工具、耕牛、与群众合伙喂养牲畜等,这种边区政府和群众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是南区合作社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也是我们党扩大执政基础,增强党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本领的有效方式。

(二)民办公助体现了放开搞活的改革创新意识

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具有的分散、有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特点和优势,在公有经济的帮助和引导下,把分散的经济力量组织起来,将公营经济占据整个社会经济的经济形态,发展成为公有经济引导下与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形态,是生产关系领域的重大改革和实践创新,有利于社会经济主体在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经营业务方面进行不断创新,使整个社会经济充满活力。南区合作社“民办公助”的鲜明特征就是通过合作、合股形式将私人资本吸收入社,采取合作和股份制的管理模式;在打破农民入股限制后,南区合作社从入股到退股,增股和分红,经营和管理方面实现了完全自愿原则和民主参与方式,政府只帮助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和困难,不干预它的管理和经营业务,群众的参与程度、自主管理意识空前提高,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党历史唯物主义在经济领域的成功实践,具有很强的改革创新意识。

(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

南区合作社在发展定位、经营方针、管理方式上充分贯彻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南区合作社是为群众服务的,以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群众提高生产生活能力,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为目的的在为群众提供日常必需品方面,它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将犁铧、食盐、布匹、火柴这些日常生产生活必需品卖给群众,惠及群众利益;在组织群众生产方面,通过合作社集体化的原材料供应、生产管理、产品销售,改变了群众以往分散式手工业生产效率不高,产品质量低劣,收入水平较低的落后状况;在解决群众困难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合作社在创办之初,就注重调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遇到群众婚丧嫁娶手头资金周转不开的,可以向合作社借款,帮助医治生病群众,帮群众代写书信对联,调节群众邻里纠纷,使南区群众切身感受到合作社就是于己有利的组织。南区合作社是依靠群众来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根据群众自愿的原则,将群众的资金汇集到合作社,由群众充分参与进来开展各种经营业务;根据群众的意见改革合作社的组织结构,精简机构,克服了机关官僚作风;采取群众拥护的管理体制、群众能够直接受益的经营方式,合作社获利多,群众受益就多,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充分激发群众的创造性。

(四)坚持冲破教条和形式主义束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南区合作社在解决自身运营管理机制体制的问题上,不断打破教条和形式主义束缚,采取灵活务实做法。边区合作社发展初期,主要以摊派入股的方式吸收群众入社,犯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错误,群众入股不但受到限制,退股也不自由,这些做法严重的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群众入社热情不高。面对这种情况,南区合作社及时调整政策,取消了摊派入股的方式,放宽了群众入社和退股条件,开始与各类商贩合伙做生意,采取与商贩二八入股、按股分红的方式,打破了以往的教条模式。边区政府在解决南区合作社管理方式问题上,也在不断突破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桎梏,与合作社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针对合作社自身的问题、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没有进行具体的行政干预,而是放权让利,从方针政策上引导。合作社没有起到给群众便利,反而给群众负担,使群众失去热情,引起群众抵制和批评时,边区党和政府主动反思方针政策,与边区实际工作的偏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打破一切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束缚,努力探索合作社管理的新思路,使南区合作社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壮大。

总之,南区合作社是合作经济的典范,它是集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政府延伸功能于一体的群众组织,为边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在党和边区政府领导下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的产物,也是我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改造旧有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的伟大实践,在我国近现代经济组织实践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合作经济本身具有现代经济组织模式的形态特征,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化分工内在要求的,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广泛参与性、分工专业性、联系紧密性的特征要求,也体现了现代社会组织精密化、功能多样化、协作系统化的特征要求,代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前进的方向。

[1]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2.

[2]李云峰,等.南区合作社史话[M].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 51.

[3]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19.

[4]李灯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头陕甘宁边区的商业[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孟黎加.坚持南区合作社发展之路[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1992(7).

(责编:刘海琴)

D231

A

1008-8431(2016)05-0028-04

2016-08-25

黄俊亮(1979-),男,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南区边区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白塔小学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中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超级组(南区)精彩掠影
苏里格南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