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明器雕塑研究

2016-02-12 01:57汪阳坤汪冲云
陶瓷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国古代模型

汪阳坤 汪冲云

(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院 陶瓷美术学院 江西333001)



中国古代明器雕塑研究

汪阳坤 汪冲云

(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院 陶瓷美术学院 江西333001)

[摘要]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雕塑明器 模型 俑

一.明器雕塑产生的原因

器物是人类造物中的伟大成就,其中制造工具不同的水平等级,就给人类进化的等级自然给予了客观的划定。器为人用,古代人们除了给在世的族群制作了大量的精美器物,同时也给已故的先人也制作了大量的器物,制作这些器物的原因有多样,或出于巫文化,抑或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或其他。无任如何,中国古代明器的制作成就了优秀的造物与设计文明,古人对故先人的厚待、感恩与缅怀,也是善良人性光辉的永恒普照。明器中雕塑造型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是雕塑艺术的独到形式造成的。如雕塑尤其圆雕,造型独立,不需要像绘画艺术一样依附某个载体,现实生活中的物象都是完整独立的个体,与雕塑的立体独立表现不谋而合,雕塑材料随手可拾,所以在中国古代有众多的雕塑造型出现就不足奇怪。

二.陶瓷明器的产生及其表现题材

明器,亦称冥器、盟器,是指仿照实物制成的殉葬品,造型有瓷俑、器物,房屋、亭阁,动物模型之类。明器功能仅供殉葬,不可实用。《礼记-檀弓篇》有,“夫明器,鬼器也。”秦至隋唐,殉葬使用明器风气甚盛。随着陶瓷生产的继续发展,尤其至三国两晋时期,明器材质以瓷器为多,造型有砻、碓、磨、臼、杵、灶、谷仓、米筛、畚箕猪栏、狗圈、羊圈、鸡笼、瓷佣、皈依瓶等。宋代以后,明器多以纸质替代并逐渐流行开来,陶瓷材质明器逐渐减少。宋代赵彦卫说,“古之明器,神明之器也。今以纸为之,谓之冥器”。明清时期,很少瓷制明器,但有少数锡、铅制作的明器产品。

古代各种陶瓷模型及瓷俑,都是古人专为已故者在另一个世界享用而烧制的明器。这些器物包括先人生前住室,出行交通工具,炊事工具,加工农作物的器具,关养禽兽的栏舍,堆置谷物的场所,以及男仆女婢、侍从武士、五禽六畜等。纵观古代明器造型,整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陶瓷模型造型;另一类是瓷俑类造型为主。模型类又有灶、井、仓、圈、笼舍、桶、磨、臼、案、榻、钟、车、建筑类等。俑类则有胡俑、跪拜俑、伏听俑、蹲俑、炊事俑、磨坊俑、杂技俑、表演俑、力士俑、牵马俑、男坐俑、女坐俑、孩坐圈椅俑、文吏俑、男侍俑、持镜女俑、女侍俑、胖娃俑、成人俑、骑马俑、抚盾武士俑、甲骑武士俑、供养俑人首蛇神(龙身、鱼身、乌身)俑,方相、镇墓兽、生肖俑、骆驼俑、马俑等。

三.陶瓷明器模型及人物俑的特点

模型是指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陶瓷明器造型多为人们生活日用器形,如灶、谷仓、案、几、榻等。从这些存世明器造型本身功能上看,都是生活实用器。由此可见,陶瓷明器虽为古代已故之人所备,但因对象特殊,这些虽具生活实用的造型,但已全然丧失实用的目的。仔细观察这些陶瓷模型,我们看到,这些模型虽都是生活实用造型再现,但由于深埋地下,而且模型体量较小,完全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功能。所以这些模型只是象征层面意义颇多。那么为什么古人制作这些看似实用却无任何实用效果的器物呢?从考古发掘我们知道,这些陶瓷明器较多出现在官僚、富庶人家墓葬,陶瓷明器在宋之前较多,而汉代流行厚葬之风,这与宗教转世观念也有很多吻合之处。古代人们为了将此世的美好生活延续来生,在宗教与世俗流行观念下,生存状态与衣食住行等依然是来世必须关注的要点,因此很多官宦、富庶人家便安置了很多模拟此生的用品,希望将美好延续下去。所以在宗教与传统观念影响下,很多具备经济条件的家族便出现较多的明器,而平民则较少出现大量明器陪葬。灶、仓、井、畜圈、车、屋宇等都是生活常见物象,也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这些造型以微缩化形式出现在出土器物中,自然合乎情理。所以陶瓷明器由于制作技术、生产水平制约,墓穴空间等因素制约,这些器物造型大多较小,且多为实际生活器物的翻版,审美意义在这几乎可以忽略,其象征意义大大多于装饰审美意义。古人希望来世仍然衣食无忧,这种希冀强烈程度今人不难想象。

陶瓷明器中出现的人物题材,是现实生活的心灵转移,也是官宦贵族生活的期盼。女侍俑、胖娃俑、执镜女俑等,是贵族、官宦希望来生也如今生一般富贵荣华。但有些瓷俑是特定时代、特定社会阶层的标配,如文吏俑、骑马俑、抚盾武士俑、甲骑武士俑等,分别是宋青白瓷制品、南朝青瓷制品、唐初青瓷制品,唐初盛行。成人俑为隋代产品,胖娃俑为唐代邗窑白瓷产品,供养俑则为辽金白瓷器;镇墓兽在南北朝多陶制品,隋朝则有少许青瓷制品。至于另一类特殊的产品——人首蛇身、人首龙身、人首鱼身俑,则是比较耐人寻味的设计制作。人首蛇身俑身卷曲盘旋,见于宋代。人首龙身俑首见南唐,元代亦有,有学者认为是《秘葬经》中所记载的墓龙,这个适用各阶层,但依据中国传统文化,庶民使用恐亦不妥。人首鱼身俑,古称“仪鱼”,《秘葬经》曾记载此俑放置公侯卿相墓中。江西彭泽宋墓有发掘出土,造型憨厚、生动。人首乌身俑则和方相神并排陈列。方相为明朝宣德、弘治年间人物,旧时汉族民间普遍信仰的神祗。

为驱疫避邪的神。是周礼规定的司马的下属,最高官阶为下大夫。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为国家驱疫。除神祗外,人物造型整体祥和宁静,也有一部分人物俑表情丰富、生动。一些动物如生肖俑、骆驼俑、马俑也是颇有趣味的动物雕塑产品。生肖俑是代表十二时辰动物形象。生肖俑盛于隋至元代。隋为青釉器,宋元则多青白器。造型一类有俑带生肖;一类为人身生肖俑。唐代青瓷骆驼俑昂首健硕,神态稳健。马俑制作以北朝最佳,矫健壮硕,配鞍鞯,饰璎珞。

四、古代陶瓷雕塑作为娱乐把玩的瓷玩

我国陶瓷雕塑历史悠久,迄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出土过陶塑品。瓷质雕塑品较早的应当是晋代青瓷谷仓堆塑的人物、禽兽雕塑。这些瓷雕依然是埋藏地下的明器。但由于物质生活与文化艺术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制作与使用过程中也感到这些瓷雕的生动可爱,于是出现了供玩赏的瓷玩。宋代江西吉州窑和宋、元、明时期德化窑瓷塑,胎质细腻,施釉均匀,造型生动优美,器形典雅大方。

陶瓷雕塑把玩件多见摆设人像、仙佛、动物。题材有官吏、武士、仕女、仙翁、菩萨,以及动物牛、羊、马、犬、猫、鸽、鹅等。这些纯供人们把玩、欣赏的陶瓷雕塑,虽脱胎于古代明器,保留着明器雕塑的造型规格、制作工艺手法等,但现实中已无明器的主要功能,除了其中部分神佛雕塑作为传统宗教供养可能外,大多成为实实在在人们生活审美的对象。

五.总结

古代陶瓷明器雕塑是古代文化和艺术的记载与体现,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与标准。纵观古代明器陶瓷雕塑,结合众多发掘实物,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结论:

1.古代陶瓷雕塑明器,除了帝王侯器物,大多数雕塑造型体量不大;

2雕塑大多取材民间生活器物、动物、人物;

3.雕塑题材中出现较多的仍然是生活、生存需求的反应为多;

4.明器中鲜见神仙佛道造型;

5.明器雕塑制作影响人们生活审美,雕塑制品走向现实民间,成为日常审美产品。

Study on the sculpture for tombs in ancient China

Wang Yangkun / Wang Chongyun (Jingdezhen Ceramic University)

中国古代雕塑造型丰富、种类繁多,在明器中却是主要的艺术表现载体,因而本文着重于古代明器雕塑造型进行研究,将明器造型从题材、风格、内容、材质规格等方面分析比较,揭示雕塑手法在明器中的表现特色,为历史上雕塑手法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模型
一种去中心化的域名服务本地化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不等式创新题的模型化解题探究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模型小览(二)
战国诸子叙事与中国古代史传文的成熟
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中国与希腊古代洪水神话比较探究
中国古代的律文解释与近代的刑法法条解释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