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神话是文化的源头,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洪水神话,但每个民族的洪水神话又都各具特色,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与人文色彩。洪水神话研究对我们了解民族的起源和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通过对希腊洪水神话与中国“鲧禹治水”洪水神话的比较,探究洪水神话中蕴含的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古希腊;洪水神话;比较
作者简介:刘佳杨(1990.10-),女,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02
神话是古代原始先民对世界的起源、自然现象、人类发展等问题的初步认知。受当时认知的局限,原始先民在无法认知自然、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的时候,只能通过想象幻想等方式对一些现象做出初步的理解,所以神话反映了当时原始先民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活动。尼采曾指出,“没有神话,一切文化都会丧失其健康的天然创造力。唯有一种用神话调整的视野,才把全部文化运动规束为统一体”。弗莱也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神话中包蕴了后代文学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所以,研究各个民族的神话的异同,对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起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了解其他民族的途径之一。洪水神话是叙述洪水灾难使宇宙毁灭和人类如何重新繁衍的史前故事,它在世界范围具有普遍性,具体到各民族又有独特性,因此对世界洪水神话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据记载,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洪水神话故事,很多民族都有相似的洪水母题,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希腊神话中的洪水故事,而在中国流传最广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洪水神话之所以具有这种世界性,学术界认为有很多原因。根据出土的化石、地质分析等科学考察提供的依据,有的学者认为远古时代地球上确实发生过毁灭性的大洪水,中国古语有云“沧海桑田”,描述的就是海陆的这种风云变幻。因此,不同地区的原始先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纷繁的洪水神话;而一些学者根据荣格的原型理论,认为洪水神话是集体无意识的反应,是古代先民的遗传记忆。荣格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生平经历,而是从自己的祖先那里通过遗传的方式来继承原型。因此,洪水神话的产生只是集体无意识的反映并不取决于到底有没有发生过毁灭世界的大洪水。现在更多的学者认为,神话是原始先民根据自己的经历辅以想象幻想等加工并在世代口耳相传中集体创作的结果。无论哪种原因,洪水神话的这种普遍性,体现出各民族人民极其相似的原始认知。正是这种相似性,证明了人类具有相似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但是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环境、地域、历史的发展等外界因素不同,造成了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这些价值体系在神话中都会有所反应,世界洪水神话浩如烟海,一一进行比较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下面将通过对希腊大洪水神话和中国古代大洪水神话的对比说明这种价值体系的不同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形成。
古希腊的神话非常丰富绚烂,天神众多、关系复杂且自成体系。其洪水神话的大概情节是:天神宙斯不断听到对人类罪行的控诉,他下界巡视一圈发现确实如此,于是决定发动洪水毁灭人类来建立新的秩序。普罗米修斯的儿子丢卡利翁事先得到父亲的警告,造了一条大船。当洪水到来时,他和妻子皮拉逃到船里顺水漂流。由于他们非常信仰神祗而且无罪,所以宙斯决定放过他们,他们到达帕尔那索斯山后,又得到忒弥斯女神的指点,将石块扔到身后,丢卡利翁扔的石头变成了男人,皮拉扔的石头变成了女人,人类得以重新繁衍起来。
我国反映洪水神话的有鲧、禹父子治水的故事。发生大洪水以后,“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故事大概讲的是: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鲧盗取天帝的息壤来堵洪水,被发现后被祝融杀害于羽郊。三年后鲧的肚子突然裂开了,生出了大禹。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采用疏导的方法来治理水患,从而使水患得以平息,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重新安居乐业。后来禹因此被推举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传颂千秋万代。通过中希神话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有以下几点不同:
一、对立关系与自然灾害
在希腊神话中,故事的主线是人类的堕落导致社会的无序,洪水的起因在于人类的邪恶,导致上帝发怒借洪水毁灭世界,特别强调神与人的对立关系,一旦人表现出对神的不敬,就会受到惩罚,重者会丧失性命。在灾难中得以幸存的是一些善人,他们得到了神的警告而存活下来,在这些神话的流传过程中可以看到人神之间的鸿沟非常大,当然,这与西方浓郁的宗教氛围是分不开的,建立神性崇拜有利于宗教更好的统治人心。而在我国,我们的祖先把洪水的发生看做一种正常的自然灾害,或者是对当权者治理不当的警示,不会与老百姓的品德产生直接的联系。在神话中并没有出现神惩罚人的情节,在鲧禹治水的故事中,虽然鲧被天帝杀死,但是神并不是阻止人类治水,相反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很多天神都下界提供了帮助,可以说在中西方的神话中,人和神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
二、神定胜天和人定胜天
希腊神话中,洪水是作为惩罚人类的一种手段出现的。而在中国的神话中,对洪水的起因没做详细的交代,这一环节的缺失,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先民的人本主义思想。在我国古代神话里洪水只是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更多地表现的是人们的抗争,积极地治理洪水。同时,在希腊神话中,天神作为发动洪水的一方,站在了人们的对立面,人们面对洪水,只能选择逃命,束手无策。突出强调了神的威力,表现了神才能主宰一切、神定胜天的思想。而在中国的神话中,突出表现的是英雄人物通过其个人的努力带领人民治理洪水的过程。鲧为治理洪水励精图治,冒着生命危险盗取息壤,九死不悔,腹生大禹继续他的事业;大禹继承了鲧的精神,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鲧禹都心系百姓,甘于奉献,老百姓心里时刻铭记着他们但却未将他们置于神坛之上受人祭拜,而是将自己当成他们的子民,体现出了华夏原始先民“人神合一”的思想。华夏民族认为天地人三位一体,宇宙中的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交融,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
在希腊神话中,作为善人的丢卡利翁,在面对洪水的时候完全听从上帝的安排,只带着自己的妻子一起逃生,并未告诉其他人将要发生洪水的消息。同时,在洪水退去后,面对整个世界的重建,是通过他与妻子向身后丢石头的方式来创造人类,重新让人类繁衍起来。丢卡里翁和他的妻子没有与其他人取得任何的联系、是作为个体的形式来面对洪水。而在中国的神话里,天神、英雄与老百姓是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对抗洪水:鲧和禹为治理洪水废寝忘食,老百姓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同时天帝派出各路神仙来帮助大禹,可以说缺少任何一方洪水都不会治理成功。这些都反映出我国社会崇尚奉献、团结、服从集体利益、与他人互敬互爱的集体主义思想,正如我们总说的一句老话“人多力量大”。同时鲧禹治水的故事也对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流传过程中强化了后人大公无私、舍身为人的思想品质。
在世界各地流传的洪水神话,有许多基本相似点,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母题,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来剖析中西方的洪水神话的文本内容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及思想观念,我们可以看出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对东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心理和价值体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也是我们研究神话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
[2]王健. 洪水.神话.宗教[J].世界宗教文化,1998,(3):30-32.
[3]袁珂,周明.中国神话资料萃编[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5:24.
[4]茅盾.神话研究[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1.
[5]施瓦布.希腊神话故事[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