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党“德才兼备”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历史演进

2016-02-12 01:51:15袁绍东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德才兼备干部队伍干部

袁绍东

(中共阜阳市委党校科研处,安徽阜阳236000)

试论我党“德才兼备”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历史演进

袁绍东

(中共阜阳市委党校科研处,安徽阜阳236000)

从我党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历史沿革来看,德才兼备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和总的原则。随着形势发展和党的中心任务的调整,德才兼备这一标准的具体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认真研究德才兼备具体内涵的演进脉络,探讨其演进规律,对新时期我党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德才兼备;干部选用;又红又专;“四化”标准

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对干部选拔任用实践意义重大,是我党干部队伍建设必须认真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从我党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历史沿革来看,德才兼备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和总的原则。随着形势发展和党的中心任务的调整,德才兼备这一标准的具体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为此,认真研究德才兼备具体内涵的演进脉络,探讨其演进规律,是新形势下我党干部队伍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改革开放前:仿效照搬,“才德兼备”“又红又专”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对干部选拔任用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党的“二大”党章曾明确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五人组织之,并选举候补委员三人,如委员离职时,得以候补委员代理之。”[1]但是,由于当时恶劣的政治环境、社会条件以及自身不成熟等原因,并没有形成一套独立的、符合实际的明晰标准和具体规定,在干部选拔任用实践中更多的是仿效和照搬苏联俄共(布)党的做法(如强调干部工人化、推行宗派主义干部政策等),或者是完全受制于共产国际,极大地损害了我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革命的发展。

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1937年5月,毛泽东根据当时革命形势的需要,第一次对干部标准问题作出了明确界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这些干部和领袖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这些人不要自私自利,不要个人英雄主义和风头主义,不要懒惰和消极性,不要自高自大的宗派主义,他们是大公无私的民族的阶级的英雄……”[2]抗日战争爆发后,蓬勃发展的抗战形势对我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才德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毛泽东所说的“才”主要指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等,“德”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政治觉悟和工作作风等,“才”“德”共同构成了“贤”。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3]“才德兼备”和“任人唯贤”标准的提出,为我党干部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执政地位的确立,党的中心任务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对当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建设新中国的艰巨繁重任务,迫切需要一大批党员领导干部。1957年10月,毛泽东在八届三中全会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又红又专”的干部标准,要求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又红又专。这里的“红”指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观点等;“专”指精通技术和业务,具备为人民服务的知识、技能等。1958年1月,毛泽东针对“红”与“专”的关系,进一步指出:“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一定要批判不问政治的倾向。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这就是又红又专。”[4]“又红又专”作为我党干部选拔任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干部选任标准的形象化。对当时的干部队伍建设和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仔细分析“又红又专”标准的提出及实施过程,不难发现,二者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红”“专”并列,而是更侧重于“红”,即以“红”统“专”。正如毛泽东所说:“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5]后来,随着阶级斗争意识的增强,“专”的标准逐渐被“红”的要求所淹没。1964年6月,毛泽东在十三陵水库管理处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接班人问题的著名讲话,提出了“五条标准”: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马列主义,懂得多一些更好;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要能够团结大多数人;有事要跟同志们商量;自己有了错误,要作自我批评等。在五条标准中,没有一条与“专”有关,均是“红”的要求。尤其是“文革”时期,“红”与“专”、政治与业务被人为的割裂开来。“红”被打上了阶级斗争的烙印,“专”被完全隐没。按照当时的说法,“专”与“白”是联系在一起的,“专”就等于“白专”道路,在实践中甚至出现了“空头政治”论、“唯成分”论等。干部队伍建设受到了严重破坏。

二、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前:干部“四化”,高素质干部队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6]191。然而,当时我们的国家却缺少这方面的人才,直接影响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对“文革”时期扭曲的“红”“专”关系进行了重新表述:“专并不等于红,但是红一定要专。”[6]262并且对关于“白”的一些错误认识进行了澄清。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干部老化的情况不说十分严重,至少有九分半严重”[7]尤其是中央核心层和省部级干部,他们年龄更是存在偏大的现象。另外,经过“文革”的摧残,大多数干部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思想也普遍僵化。为此1980年8月,邓小平在“德才兼备”干部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干部的“三化”标准:“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6]326

1980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对“三化”标准进行了进一步扩展,增加了“革命化”。这样,“四化”标准就有了完整、规范的表述。1981年月,干部“四化”标准被写入党的文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干部“四化”标准写入党章:“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到此,干部“四化”标准不仅成为了一个系统的体系,而且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的指导方针。革命化包括干部的政治信念、政治态度以及道德操守等;年轻化包括年龄、身体、思想等,要精力充沛,能承担繁重工作,有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知识化、专业化主要指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包括学历、知识面及专业特长等,要拥有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比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

20世纪90年代,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我党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能够抵御各种风险和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干部队伍面对这种情况,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标准,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并且对“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具体内容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即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的五条基本要求。“高素质干部队伍”标准是对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的新拓展,是对新形势下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高度概括。

党的十六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给我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8年2月,胡锦涛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2009年9月,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重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8]这些标准既科学总结了我党长期以来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经验,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党德才兼备的干部原则。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复杂形势。2013年6月,习近平在总结我党干部选拔任用经验的基础上,对好干部标准进行了进一步概括,即“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勇于担当、清正廉洁”[9]。

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立身之本。党员干部要时刻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理念信念很重要,不仅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而且还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是考察、选拔干部的首要标准。习总书记把它比成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仅不能缺“钙”,还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为民服务是好干部的为政之要。对党员干部来说,为民服务就是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出实招、求实效。“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10]。要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着力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正如习近平所说:“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勤政务实是好干部的应有作风。勤政就是忠于职守,勤奋敬业,不当“懒官”。做到“专心致志,朝夕以思职事”,反对漫不经心、办事拖沓,更不允许各种形式的擅离职守、消极怠工、违抗命令的行为。务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责任胸怀。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包括能担负起工作职责,反对“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的现象;对于工作中的失误,敢于承担责任,不文过饰非,更不嫁祸于人;对于现实生活中凡涉及到的各种利益问题,能够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对于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的行为,正气凛然,敢于斗争。

清正廉洁是好干部的行为底线。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规范自身的从政行为,不得谋求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以外任何私利和特权。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党员干部把清正廉洁当作一种境界去追求,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人。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勇于担当,清正廉洁”五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当前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党干部队伍建设。

[1]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一大——十八大[G].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6.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7.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7.

[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1.

[5]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471.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1.

[8]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11-412.

[10]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67.

责任编辑:孙静

D262

A

1009-0169(2016)10-0035-03

袁绍东(1980-)男,山东梁山人,中共安徽省阜阳市委党校科研处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政党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德才兼备干部队伍干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30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看干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未来英才(2016年3期)2016-12-26 09:03:28
完善干部“德”的考评机制与方法的思考
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周丽现象”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1期)2016-08-06 16:32:04
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40
学生游戏的德育价值及游戏活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6期)2016-03-22 10:44:49
加强医院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探索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