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监督检查
2015年,财政监督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决策部署,服务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以强化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市场秩序为突破口和着力点,依法履行职责,强化责任担当,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财税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将重心聚焦到财政系统执行财经纪律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严肃财经纪律,整饬财经秩序,保障重大财税政策贯彻落实取得新突破。
(一)开展盘活地方财政存量资金专项检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和李克强总理有关指示精神,2015年3—4月,组织全国35个专员办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联合开展了盘活地方财政存量资金专项检查。共查出各类违规问题资金约9561亿元。按照要求将7个省(区、市)的12个涉及财政资金盘活不力的典型案例上报,作为国务院第二批督查问责事项对地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通过以查促盘,推动地方积极作为,地方库款同比大幅下降。截至2015年11月末,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共收回存量资金3503亿元,调剂用于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
(二)开展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为贯彻落实《预算法》,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和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首次对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开展检查,以全面掌握地方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查处一批未按规定公开预决算的典型案例,同时从公开率、内容完整性、细化程度和公开及时性等方面对各省市预决算公开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排名。此次检查工作受到央视、新华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有力推动了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提高了财政透明度。
(三)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抽查。根据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部级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组织对10个省20个县的涉农资金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共查出违规问题1515个,违规资金合计约34亿元。组织对整个抽查工作(涉及20个省)情况开展集中审理。以部级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处理决定,责成地方政府严肃查处有关责任人员,并按要求将检查的有关情况上报中纪委。在开展上述工作的同时,根据有关线索和部领导批示,对重大举报事项进行核查。参加财政部稳增长财政政策落实情况督导组,对部分省区财政政策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督查。严肃财经法纪权威,公开曝光5起违反财经纪律的典型案例,扩大财经纪律监督的影响力。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部党组关于全面推进财政内控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积极协调构建财政部内控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联合各牵头单位通过开展内控专项检查、总结专项内控风险防控情况、统计报告风险事件、召开预备会和内控办工作会议等方式,全力保障内控委日常工作运转和内控委历次会议顺利召开。严格督促各单位切实贯彻落实内控委会议决议和各项内控规章制度。推动内控制度体系和机制建设,起草《专员办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 )》;联合制发通知明确将因私出国(境)及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有关工作纳入内控管理范围;制发《财政部内部控制风险事件统计考核通报制度》,从2015年开始部内所有单位内控考核情况纳入其公务员年度考核体系。加强内控培训与宣传,举办财政部内控工作培训班和财政系统内控工作培训班;及时向中办、国办上报信息,报告财政内控工作进展和成效,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有关单位合作完成财政部重点研究课题《现代财政内控机制研究》,为财政系统内控建设下一步发展打下理论基础。推进内控信息化建设,推动部内各单位将内控流程和防控措施有效融入业务生产系统,积极开发内控管理系统。推动地方财政系统内控建设,制发《关于加强财政内部控制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财政部门2016年全面建立内控制度并予实施。
落实中办、国办和中纪委、中组部等七部委颁发的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和部党组有关决定,2015年对部属15家单位开展了内部监督检查或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对象为历年最多。突出经济责任审计,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单位主要负责人执行中央和部党组重大决策部署、重大项目决策与管理、执行财经纪律、预算财务资产管理、完善内部控制等方面。针对审计发现部分单位决策机制不健全、预算执行不严格、资产管理不到位、业务操作不规范、内部控制不严格等问题,及时反映情况、纠正问题、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解决建议,促进内部制约机制的完善。切实加强内部监督与财政部巡视工作、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干部选拔任用职责离任检查等工作的协调与配合,为其他监督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和专项核查材料。
依法履行《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赋予的会计监督检查职责,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指示精神,创新和完善会计监督检查模式,提升会计监督检查的效率和精准性,推动跨境监管合作,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创新检查模式,强化重点行业检查。采取统一组织和专员办就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5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上而下开展联动检查,并通过从事务所延伸的方式,对粮食生产流通、电子信息、电动汽车及风电等新能源行业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开展了检查,发现会计师事务所错误发表审计意见、部分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调节报表利润、滞缴漏缴税收等重大会计审计违规问题。通过检查重点揭示系统性、行业性、制度性的问题,发挥规范会计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和公众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方面的有效作用。首次与证监会有关部门联合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检查,加强部门间合作,形成监管合力。
(二)组织地方财政部门开展全国联动检查。围绕国家宏观调控重点和财税体制改革热点以及进一步深化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的要求,组织地方财政部门对节能环保企业、文化产业企业、农业粮食相关行业企业开展监督检查。组织地方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开展检查。加强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监督检查。
(三)开展2015年金融企业会计监督检查。根据部领导指示精神,结合专员办职能转变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重点关注区域性金融风险,充分发挥就地监管的作用,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就地开展监督检查,发现地方性金融机构在会计核算、薪酬福利、税收缴纳、风险分类、拨备计提、呆账核销、内部控制、财经纪律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严肃纠正违规问题并提出完善监管的意见建议。
(四)全面推进公示公告。向社会发布2014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32号、33号、34号),对检查处理处罚及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逐户公告。国内主要媒体和门户网站进行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为会计监督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诚信建设。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要求,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作为检查执法结果公开的重要内容,纳入国家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强化检查成果运用,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震慑力和影响力。按照加大公示公告力度的要求,各地财政厅(局)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查前公示和查后公告制度。29个省级财政部门以及2000多个市(县、区)财政部门将检查名单、检查内容等向社会公开 ;1000多个省市县财政部门已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告。
(五)推进跨境监管合作。尊重和遵守国际通行惯例,坚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我国企业合法权益,在跨境监管合作中坚持有理有节,据理力争,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国家财经外交提出大量政策建议。一是继续深化内地与香港监管合作。根据香港方面的协查请求,组织对有关在港上市企业及相关事务所进行专项检查。二是妥善应对美国跨境监管要求,稳妥推进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的检查试点合作谈判。三是推动与欧盟监管合作。在中欧审计监管等效的基础上,通过中欧财金对话以及中英、中法、中德财金对话等途径推动双边监管谈判工作,正式启动中欧审计监管等效适当性评估工作。
(六)服务财政金融改革,发挥财政改革管理的助手和参谋作用。在严肃查处违规行为、促进政策制度落实的基础上,总结反映共性问题,促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特别是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和《证券法》修改的过程中,从财政部门职责和监督检查实际出发,围绕促进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强化会计中介机构管理、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等重要方面,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建议。
树立全国财政监督工作一盘棋的思想,改进和加强对地方财政监督工作的指导和服务,鼓励地方创新和特色。
(一)召开全国财政监督工作会议推动工作。5月份在江苏镇江召开全国财政监督工作会议,刘昆副部长与会并做重要讲话,为深入开展财政监督工作明确了方向和重点任务。
(二)加强工作指导。加强对地方严肃财经纪律、会计等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指导督促,及时推进工作;加强对地方财政系统内控建设的指导推动,提高各级财政部门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
(三)加强工作协调,做好服务支持。支持地方财政部门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对下级财政部门财政监督工作的督导,坚持并提升符合实际而行之有效的好制度、好做法。加强工作宣传和成果交流,充分利用报刊、简报等媒体形式,及时总结报道地方财政监督工作创新,重点工作及时跟进,及时交流工作动态和经验做法,有效推动全国财政监督工作深入开展。
(财政部监督检查局供稿,衡卫峰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