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海关税收工作综述
2015年,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贸易萎缩、大宗商品价格深度下跌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显著下行,尤其进口总值大幅下降。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4.6万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同期(下同)下降7%(按美元计价为4.0万亿美元,下降8%),与年初确定的6%外贸增长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出口14.1万亿元,下降1.8% ;进口10.5万亿元,下降13.2% ;作为海关主要税源的一般贸易进口5.7万亿元,下降15.9%,由此导致海关税源萎缩,税收下降明显。在此背景下,全国海关依法征管、应收尽收、竭尽全力缩小税收缺口,落实国家税收政策,推动贸易便利化,服务进出口企业,坚决不征“过头税”。全年实现税收净入库15094.1亿元,下降12.6%,其中,关税为2560.8亿元,下降9.9%,进口环节税为12533.3亿元,下降13.1%,税收与外贸同比基本吻合且税收降幅分别小于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降幅。
此外,全国海关征收船舶吨税47亿元,增长4.0% ;征收上缴罚没收入22.4亿元,下降10.8% ;征收进境物品进口税14.1亿元,增长90.3% ;征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6.5亿元,下降5.2%。
2015年,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复苏基础不稳,国际贸易下降,金融风险增加,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当年全球经济增速仅为3.1%。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失衡等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海关税收征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国内外需求不足导致外贸进出口下降、税源萎缩。2015年,我国外贸出现进出口下滑,特别是进口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最大降幅为20.2%,导致海关税源萎缩。作为海关主要税源的一般贸易进口(不含加工贸易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降幅创2000年以来新高,同时占全部进口的比重也由上一年的56.6%降至54.8%,成为全年税收下降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和加工贸易内销便利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货物出区和加工贸易内销征税2975亿元,逆势增长3.5%,但因其占税收总量仅为20.3%,对制止税收下降作用相对有限。
(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为税收减收主因。海关税收实行从价计征,进口货物价格涨跌与海关税收密切相关。扣除不可比因素,2015年应税进口价格平均下降17.5%,因价格深度下跌导致税收减收 3033.8亿元 ;进口数量平均增长1.5%,数量增长带动税收增收261.8亿元,二者相抵海关税收减收约2772亿元。前10位税源商品中(占税收总量 40%以上),除通信设备1项,其余 9项商品进口价格均呈下跌态势。大宗商品如原油、未锻轧精炼铜及铜合金价格分别下降 45.6%和20%,农产品如黄大豆价格下降24.7%,机电产品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价格下降7%,上述4项商品进口量虽分别实现1.7%、1.4%、15.1%和7%的增长,但未能抵减价格深跌影响,造成税收减收1025 亿元。受供需结构失衡及企业经营困难等影响,部分能矿类及机电类商品市场需求减弱,部分商品进口出现量价齐跌。比如,进口汽车数量和价格分别下降21.5%和4.1%,进口铁矿砂数量和价格分别下降1.6%和39.4%,进口成品油数量和价格分别下降2.8%和31.2%,上述3项商品导致税收减收近1000亿元。
(三)结构优化带动税源结构出现新变化。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发展迅速,传统税源商品进口放缓,新税源培育不断加快。比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其上下游材料进口增长,2015年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等先进技术设备进口量分别增长18.7%和28.9%,合计征税1210亿元,占税收总量的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超过铁矿砂分别成为第三和第四位税源商品。区域外贸发展更加均衡,产业逐步向内陆转移,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明显优于东部地区,2015年中西部地区19个海关征税同比下降4.4%,明显低于东部地区23个海关13%的降幅。
(四)政策性减税的叠加效应压缩了税收增长空间。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海关积极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年减免税513亿元,进口天然气增值税返还、石脑油、燃料油消费税退税等共148亿元,增长26.5%。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和国家自贸区战略推进进一步加快,我国已实施17个优惠贸易安排,全年累计优惠税款423亿元,增长9.6%。2015年实行较低进口暂定税率商品749种,同比减收28亿元。以上税收政策合计优惠(减收)税款约1112亿元。此外,国家提高成品油和电池、涂料等进口环节消费税税率,分别增加税收26.1亿元和0.5亿元。增减相抵后税收减收1085亿元。
(五)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加大为海关税收带来不确定性。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加速,人民币汇率不再单边升值,而呈现“升贬互现”的双边波动走势,且浮动区间扩大,海关税收波动随之加大。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计征汇率以8月为分水岭“前升后贬”,总体较上年贬值1.1%。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商品,折合为人民币计征税款后拉动税收增收149亿元。与此同时,由于美元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美元升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进口更加谨慎;加之人民币贬值,也一定程度引起资本外流,抑制进口,间接影响税收。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海关总署党组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形势,部署全年综合治税工作;先后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18条措施,下发了加强综合治税、防控税收风险的指导意见,制定了综合治税工作方案并将相关措施分解、督办和落实;成立税收督导组赴部分直属海关开展督导检查,“挖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各直属海关“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重点抓好责任落实,强化监控考核,依法征税,力堵跑冒滴漏,尽最大努力确保应收尽收。
(二)建言献策,扩大进口,稳定增长。一是年初和9月先后两次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扩大原油、汽车、先进技术设备、牛羊肉等进口的政策建议,国务院领导做出重要批示。在国务院办公厅强力推动下,第四季度有关措施逐步落地。7家民营企业获得原油进口资质,四季度进口原油494.6万吨,增加海关税收14亿元。其中,一般贸易进口原油449.2万吨 ;加工贸易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进口45.4万吨。牛羊肉进口国别政策得以放宽,牛羊肉生产企业在华注册数量增加,四季度牛羊肉进口20万吨,增长73.4%,增加海关税收10亿元。二是充分发挥海关一线监管贴近企业的优势,开展关税政策执行成效评估,强化与各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合作,依据国家政策导向,从鼓励扩大进口、引导境外消费品回流、支持民族品牌参与国际竞争、优化税则体系等方面着眼,通过座谈、宣讲、网络和媒体等多种渠道,搭建行业、企业反映税收政策调整需求的平台。三是组织开展税则调研,支持国内重点行业发展,2015年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上报税目及税率调整建议48项,其中高速电力机车的牵引变流器进口暂定税率调整等29项建议被采纳。另外,上报涡轮增压器、丙烯酸钠聚合物等出口退税率建议共54项。
(三)深化改革,服务企业,便利征税。一是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促进区域通关便利。二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在沿海地区展开,“一站式作业”稳步推进。三是深化关检合作“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降低企业贸易成本。四是进一步拓展无纸化通关改革覆盖领域,并延伸到税款征缴入库环节,报关单无纸化率已达90%以上。五是实施有条件的汇总征税改革,在提供税款担保的前提下“先放后税”,提高企业资金效率与效益,1383家企业参与,涉及货值1263亿元。六是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和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改革,全国16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整合优化为124个,产业结构、业务形态、监管水平不断优化,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七是积极推动新兴贸易业态发展,对跨境电子商务监管实行“全年(365天)无休日、货到海关监管场所24小时内办结海关手续”的工作制度。
(四)突出重点,加强监管,打击走私。一是加强进出口货物监管,在强化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双随机”(布控查验货物随机、实施查验关员随机)布控查验改革,随机布控率达 78%。二是针对“出境游”、“出境购”人员大幅增加,克服一线关员人力资源紧张困难,加大对旅客行李物品的检查力度并全面实施机检,随机抽查,加强重点航线航班监管,对高风险旅客行李物品实施100%查验,提升开包检查率。三是针对“海淘”、“网购”进口商品的显著增长,采取措施加强对进境邮件、快件监管。对来自重点国家和地区、高价值的邮件、快件全面实施查验;打击伪造虚构收寄件人信息的走私行为;规范试点网购保税进口经营行为,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四是重拳打击涉税走私。开展打击冻品走私等“五大战役”专项行动和“以打促税”百日攻坚战,重点打击涉税商品走私、重点渠道走私、非设关地偷运走私等违法活动。2015年,全国海关共立案侦办涉税走私案件24974起,案值536亿元,涉税121亿元。
(五)多管齐下,强化督审,防控风险。一是加大对综合治税的督察审计力度。充分运用内部在线督察,对权力运行的“关键点”、问题的“多发点”、信息化难覆盖的“薄弱点”以及业务改革的风险“变化点”等实施重点督察审计。二是加强税款入库监控,确保税款及时入库。2015年追缴超期税款(税单开出后超过15天未缴税)43亿元 ;会同人民银行共同研究解决商业银行延迟海关税款入库问题,加快推进“财关库银”联网系统建设,对23家商业银行下达限期整改通知,提高税款入库时效。三是严厉打击行业性、区域性税收瞒骗。对集成电路、手机及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等高风险商品特许权使用费实施价格核查,对飞机租赁、汽车和加工贸易棉花等重点领域开展税收稽查。全年审价补税150.5亿元、归类补税8.5亿元 ;稽查补税51.3亿元。
(海关总署关税司供稿,刘挺汀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