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伟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也谈陶刻的文化艺术价值
王跃伟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陶以素面素心充分展现其独特的天然材质所蕴含的淳朴、典雅、精致、含蓄的肌理之美,当然也有不少艺人在紫砂陶表面进行装饰,以提高不同人群对它的审美需求而产生的观赏性。紫砂陶刻,是所有装饰中最具代表性和独创性的技艺手法,是将诗文、金石、书法、绘画以及篆刻诸多艺术在紫砂器上的结合和运用,蕴含着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陶刻作为紫砂陶装饰的主流。
陶刻艺术;装饰;文化艺术价值
紫砂自问世以来,陶刻就是它不可缺少的装饰内容。最早的陶刻来自于古代人在制作的原始陶器时在泥坯上划刻,烧成后留下的印记和符号。紫砂陶也是如此,最初的陶刻是机械的、没有生命的刻画印记,后来紫砂发展到明、清两代,许多画家、文人参与了紫砂刻饰,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手段都融入紫砂陶刻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和风格,为提高宜兴紫砂陶的品味以至后来紫砂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正体现了“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紫砂艺术魅力。
陶刻是紫砂装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紫砂壶的陶刻装饰,即是在制成的紫砂壶上以刀镌刻正、草、隶、篆等各种书法或山水、花卉等国画白描。元代开始有紫砂壶陶刻装饰的发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是紫砂陶刻装饰最为辉煌的时期,发展到现代的陶刻装饰,不但注重形式、内容、手法、技巧以及作者的文化修养,而且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时代感,有鲜明的个人风格,选用多种泥色与各种不同书体,围绕品茶、赏壶、茗香等内容,营造出优雅、舒适、情调怡人的环境和文化氛围。
宜兴紫砂陶以素面素心充分展现其独特的天然材质所蕴含的淳朴、典雅、精致、含蓄的肌理之美,当然也有不少艺人在紫砂陶表面进行装饰,以提高不同人群对它的审美需求而产生的观赏性。紫砂陶刻,是所有装饰中最具代表性和独创性的技艺手法,是将诗文、金石、书法、绘画以及篆刻诸多艺术在紫砂器上的结合和运用,蕴含着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陶刻作为紫砂陶装饰的主流。
陶刻,俗称“刻字”、“雕刻”,艺人们用锋利的小钢刀在泥坯上雕刻文字和图形,然后装套进窑烧成,它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于壶艺中,是紫砂装饰的主要手段。紫砂壶中的文字陶刻装饰,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已趋成熟。陈曼生的参与使当时的紫砂一改过去的繁琐,变得造型简洁、明快、新颖、美观,线面结合较多,体现了设计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大面积的留白,显得干净利落,让诗、书、画尽情发挥,从而将诗、书、画、印集为一体,达到完美统一。所以,曼生与诸名匠的合作也就成了“壶随字贵,字依壶传”,此举一直影响至今。
今天的陶刻艺术,题材已极为广泛,不但注重形式、内涵、书法、陶刻技巧,以及陶刻家的文化素养,也已经注意到了“陶刻应该有它本身独立存在的表现形式,而不只是把书法、图案搬移到壶体之上”。陶刻艺术不但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因为表现形质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
紫砂陶刻的技法一般分印刻和空刻两种,此外还有涩刀、迟刀、留刀、切刀等用刀方法。印刻就是先将一幅书画作品的底稿印制在坯体表面,然后再运刀依样镌刻,此种技法一般适用于陶刻初学者;而空刻却是在印刻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层,它是在陶刻者已熟练掌握陶刻的各种技法,且对作品胸有成竹的情况下,确定大体轮廓安排后,以刀代笔,刀法或轻或中、或虚或实、或粗或细、或刮或划,眨眼功夫就能将一件陶刻呈现到坯面上的手法。空刻精细作品时,行刀要浮沉利钝、深浅宽窄、刀势气脉连贯,以显示出迹外传神的韵致,但无论是印刻还是空刻都并非易事,都应以追求简练准确地表达毛笔运行中的笔法和意境为最高境界。
紫砂陶刻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紫砂陶在材质之美、造型之美之外,又添加了构成之美和书画之美。文人雅士的内涵情趣、东方的哲学观念以及美学思想,逐渐全面渗透到紫砂陶刻的艺术内部,为紫砂艺术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使紫砂陶刻艺术成为世人珍爱的艺术。
[1] 李坤 《紫砂精壶品鉴》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