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川
中国的博士生如果想要顺利毕业的话,据我了解通常必须在核心期刊(SCI等等)发表论文才能如愿。而美国的博士生毕业却没有“必须在重点刊物发表论文”这个“硬杠子”。据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教师高翔撰文披露,美国的博士生“是否能够毕业,由导师组根据论文的质量来作判断,而不用借助SCI的发表情况”(《南方周末》2016年2月11日)。
根据常识判断,学生的水平如何,该不该毕业,其身边的指导教师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而指导教师都经过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认真考核,肯定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业务素质也过硬的。但在目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新华网2015年12月31日)的情况下,我又感到这种“不盲目信任导师”的做法似乎更保险一些,而且顺带把“腐败”也反了。学生和导师一天到晚都在一起,都是熟人。万一学生或者家长搞点“请客送礼”,导师经不住考验,随随便便就把垃圾论文打个100分或者“优”,轻轻松松就把博士帽子送出去,怎么了得?所以还是要不远千里万里请素不相识的核心期刊的编辑(好多都是洋人)来“把关”,咱们大家都放心。
这边放心以后,我却为那边的美国佬担起心来,他们那么搞,难道就不怕“腐败”,不怕搞垮他们的科技水平?我没条件去那边调查,只好搞点逻辑推理。美国佬那么“盲目信任”指导教师的做法至少也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从实际效果看来,美国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人才辈出,长期执掌世界科技牛耳,今年轰动世界的“引力波”大发现又是由他们牵头和主持的。根据我们经常讲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美国历代成千上万的“导师”应该说绝大多数是认真负责的,本身的品德和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也是没有搞腐败的,否则美国的科技就不可能呈现今天这种令人嫉妒的局面,美国的“负责人”和人民群众也就决不会那么“盲目信任”指导教师了。
这大概是又一个“中国式”的东东——中国式博士生培养制度。此制度好不好,有不有效,能不能赶上和超过美国的科技水平,我不敢妄议。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中国工程院院士锺世镇曾经很不客气地指出:“中国发表在SCI上的论文85%都是垃圾论文。”(《新快报》2012年9月7日)而网络上的指责更不客气:“文科学术99%是制造垃圾,理工科学术90%是垃圾。”(人民网2013年8月4日)这说明我们在培养科技人才的时候也许顾得了“反腐败”,反的效果如何姑且不论,但货真价实的“人才”出得实在少。
如果堆积如山的论文仅仅“无用”,恐怕还好些,无非浪费了若干精力和钱财罢了。但论文成了“垃圾”,不仅无用,必然对人和环境都有害——热衷于制造“垃圾论文”,必会使制造者的道德品质和整体科技水平越来越下滑,整个科研制度也难以令人恭维,这就不得不叫人忧虑了。不过这是一些人几年前的看法,也许最近的情况已經大大好转,垃圾论文只占80%甚至70%了。待我有空再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