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瑜
有人说,知足常乐,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于我何加焉,这个应当“止”;又有人说,男儿当自强,应如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这个不应当“止”。“止”与“不止”,都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人们都不愿意一生如草芥般沉寂,都希望自己能长成参天大树,这便是与生俱来的不知足。拿破仑有一句流传颇广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的核心便是要不断地进取,一代名流征服欧洲的事迹至今镌刻在法兰西的凯旋门上。
知足是人生难得的一种处世态度。欲望是无止境的,就像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知足意味着淡泊名利,超越尘世的俗欲而得到心灵的宁静。知足意味着拒绝盲目地与他人在无知方面进行比较,多多感念自己所拥有的物质财富。譬如,拥有健康的身体、爱人的眷恋、亲人的惦念、老师的教诲、长辈的叮咛……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知足的依据和理由。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不想做自己,一味地羡慕别人,我们羡慕不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这正好反映了我们“不知足”的一面。
有时候,“不知足”并非全都是坏事,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内在动力。“知足”是一种快乐,“追求”是一种幸福。人活在世上,有追求、有目标,才有奔头、有活力。人一旦有了目标,有了追求,就寻求到了新的人生支点,就能走出多彩的人生之路。知足是为了现在好好地活着,不知足是为了明天活得更好。知足能够使人感觉工作和生活都轻松愉悦,不知足使人更加发奋图强。工作上我们应该不知足,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一个高标准,才能不断审视自己,找出差距和不足,以便迎头赶上。但是,“不知足”一旦放错了位置,或超越了“度”,也足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在懂得了知足和不知足之后,还应当有知不足的时候。“知不足”与“不知足”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知不足”其实包含的是一种自省的精神。記得一个科学家说过:“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种知不足、不知足的精神,令人敬佩。我欣赏知足常乐的人,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淡然之美。
该知足的时候应当知足,该不知足的时候应该不知足,这才是对待人生和生活的正确态度。
【点评】
这篇文章总体来看能够体现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但全文的主题前后脱节,开头部分都在谈“止”与“不止”,后面部分却转移了话题,谈论“知足与不知足”去了,使得文章中心不集中,主题不鲜明,让人看不清这篇文章到底在议论什么。因此,修改的时候,要让话题始终保持一致,不要节外生枝,要围绕主题展开议论,保证主题的鲜明突出。
【升格作文】 说
有人说,知足常乐,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于我何加焉,这个应当“止”;又有人说,男儿当自强,应如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这个不应当“止”。“止”与“不止”,都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人们都不愿意一生如草芥般沉寂,都希望自己能长成参天大树,这便是与生俱来的不知足。拿破仑有一句流传颇广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的核心便是要不断地进取,一代名流征服欧洲的事迹至今镌刻在法兰西的凯旋门上。
的确,人生不当轻易言“止”,进取和一往无前永远是浩如烟海的世界中生命奔腾的主旋律。不“止”,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不“止”,才能有生生不息的奋斗;不“止”,才能有辉煌壮丽的人生。若“止”,人类也许至今还停留在洪荒时代;若“止”,太空中永远不会留下人类探索的脚步。文学家们不断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不“止”;体育健儿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同样是不“止”;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世界的奥秘,更是不愿“止”。
生命岂能悄然流逝,它应似奔腾的野马,在驰骋中留下一串清晰的足迹。
人们都渴望生如夏花之绚丽,这份渴望就源于生命进化中的不知足,即“不止”。但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都是行走在生命的蜀道上步步如上青天之难。君不见孔丘遍访诸国求政而不得的难堪,孟轲遭遇被君王接见却因政见迥异而不被采纳的尴尬;君不闻陶潜“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愤懑,浔阳楼上白居易泪湿青衫的抽泣声。生命岂能无止境地追求,它应在生命的驿站停留片刻,享受生命的惬意。所谓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当我们力所不及时,当我们无路可走时,不妨选择“止”,不妨牢牢把握当下,品味现在。
“止”亦好,不“止”亦佳;该“止”时则“止”,不该“止”时不“止”,人生就会多一些乐趣,少一些烦恼;生命就会多一些充实,少一些空虚;日子就会多一些色彩,少一些单调。
【评析】
修改之后的文章,紧扣题目构思,切合题意要求,中心论点明确突出,主题保持了前后的一致性。开头提出问题——“止”与“不止”,都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接着分析问题,以拿破仑的名言为纲领,阐述“不止”的重要性和价值度。在充分议论之后,作者又从“止”的角度展开论述,作者以历史人物设例,以孔丘之难堪,孟轲之尴尬,陶潜之愤懑,白居易之抽泣,论证“止”的意义与价值。最后解决问题,围绕主旨,以辨证的观点得出结论,深化论述,并照应开头。
【规避策略】
①在写作中,要看清题目,读懂题意,明确要求。②注意行文中思维的收与放、张与弛,既要利用发散思维适当拓展,又要利用聚合思维适时收束,切不可天马行空,题外生题。③形成统观全局和瞻前顾后的写作习惯,保持话题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