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洲资产评估公司副总裁 蒋骁
“互联网+”与“+互联网”的战略选择——我国制定的“互联网+”战略实质是包含了“互联网+”与“+互联网”两种模式。“互联网+”更多强调“逆袭创新”,容易产生爆发性增长。“+互联网”则更多强调“顺势创新”。“+互联网”拥有的是存量优势、行业标准优势和公信力优势。资产评估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加快行业的升级转型,应该选择的是“资产评估+互联网”战略,而不是“互联网+”战略。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战略。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评估行业需要紧跟国家战略,依靠互联网加速行业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是最近两年来经济生活领域最热门的话题,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行业的龙头企业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商业模式和爆炸式的估值数据,人人都在谈论着互联网带来的财富神话。但是考虑到发展机遇、行业规模等因素,这三家龙头互联网企业的神话是难以复制的,具体到每一个行业,我们应该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将互联网与原有的产业进行融合升级。
我国制定的“互联网+”战略实质是包含了“互联网+”与“+互联网”两种模式。
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几个月前,有一个做餐饮的朋友找我聊估值的事情,他拥有三家川菜餐馆,目前在考虑进入战略投资者。他说:我现在是一家“互联网+”的企业,你觉得我现在引进战略投资者能给什么样的估值,我个人觉得应该不低于40倍的PE(市盈率)。他的开价着实让我吓了一跳,我问他,你这个40倍PE是怎么考虑的?他分析到“餐饮行业送外卖最大的障碍在于饭菜的温度,因为如果送到指定地点的时候饭菜温度低于70度的话,饭菜的口感就会大大下降,我现在研制出了一种保温的外卖餐盒,能够在一个小时内保证饭菜温度不低于70度。然后我最近又做了一个点餐的APP,在五公里内的顾客都可以通过这个APP来点餐。目前我有3家店,使用我的APP下单的客人正在逐渐增加,我这个互联网+概念使得我的营业收入比以前增加了50%。同样,你看“饿了吗”,目前还是一家亏损的企业,但是他的估值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而我的每一单收入可都是有利润的,参考目前市场上互联网企业估值动辄上百倍的估值,我开价40倍PE不算高吧?”
在这里,我绝对没有否定这个餐饮老板与互联网结合的思维,事实上,我想要表达的观点正是支持像他这样的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思维,但我想要强调的是,这种模式确切的说是一种“+互联网”战略,而并非“互联网+”。当然,他的估值参考对象也不应该是目前已经极度疯狂的互联网企业估值,他的追求应该是获得恰当规模的资金来进行产业规模的扩展,而不是看到互联网高估值后希望自己也“沾网”成为“一夜暴富”者,否则的话那就本末倒置了。
“互联网+”更多强调“逆袭创新”。大体而言,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向商业的逆袭,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向金融业的逆袭,互联网传媒是互联网向传媒业的逆袭……这种由“新”向“旧”的突入式扩张,已经造成了强烈的震撼。“互联网+”有新技术优势、体制机制优势和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容易产生爆发性增长。
“+互联网”则更多强调“顺势创新”。比如工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等,主要是传统行业以既有业务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提高为用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互联网”拥有的是存量优势、行业标准优势和公信力优势。
互联网领域有个很普遍的说法,“风来了,猪都会飞”。目前中国已有50余家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互联网企业,巨大的财富效应使得大家都希望成为那只“被吹上天的猪”。但是冷静思考一下,我们做一个行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是想要追求那一小段飞起来的感觉吗?还是想要做一个基业长青的公司?多次的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给我最深刻的认识就是,任何行业一旦疯狂的时候就是接近出问题的时候。
资产评估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其特点和发展历史决定了我们的创新只能是“顺势创新”。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加快行业的升级转型,但不能指望互联网来彻底颠覆这个行业,我们应该选择的是“资产评估+互联网战略”,而不是“互联网+战略”。
京东集团C E O刘强东先生近期作了一场题为《十二年互联网从业思考》的演讲,其中提到“传统商业的价值和经济规律完全适用于互联网,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要符合传统经济规律,所以我们互联网的看法,总结就是任何一种互联网商业模式,如果不能够降低行业的交易成本,不能够提升行业交易效率的话,那么最后注定会失败的。”我非常赞同刘强东的这个观点,具体到资产评估行业,我认为“+互联网”的战略主要可以体现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顾客体验三方面。
资产评估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在工作中搜寻资料、整合资料和流程协同会成为评估人员工作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1. 搜寻资料。这些年互联网在日常工作中的普遍运用已经大大改变了评估师日常工作中搜寻资料的习惯,评估师越来越多地利用互联网上的报价信息、交易信息、诉讼信息等来获得评估所需要的各类基础资料,同时,随着境外项目的增多,评估师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利用Dataroom等网络数据库的形式来获得企业的基础信息,完成部分以往必须在现场才能进行的技术信息收集工作。
2. 整合资料。评估人员在获得资料以后,如何辨别资料的真伪和提炼其中的有效内容是一个重要工作。利用大数据的积累,评估师和内部风控人员可以有效掌握某一类资产或企业的价值特点,已有部分评估机构开始尝试在公司内部建立“比对数据库”,即通过数据整合技术,将日常项目中获得的经确认有效的各类外部信息整理在数据库中,后续项目不仅可供项目人员使用该数据库的资料,也可以供审核人员比对项目评估结果是否在合理的区间内,以决定是否需要“报警”。譬如我们公司正在将所有上市公司公告的重大并购案例中的关键数据,如PE、PB倍数、三年合计承诺占估值结果比重、分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数据等逐步录入比对数据库。项目审核人员在审核项目中,首先会调取数据库信息比对该项目结果是否在合理区间内,如超出合理区间,会进行“报警”,着重向项目人员了解是否有足够合理的证据来解释超出合理区间的原因。
3. 流程协同。一个资产评估项目通常会经历承接、现场工作、测算和撰写报告、内部审核和公司签发等流程。以往传统的做法是项目人员将项目信息口口相传,将项目成果手手相递,项目效率受空间的限制极大。目前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云端数据存储功能,无论项目人员身在何处,都可以将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上传到云端,项目小组成员可以协同工作,项目审核人员可以同步审核,大大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同时数据云的运用还大大增加了公司低成本虚拟办公室办公和异地办公的可行性。
交易成本指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包括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目前资产评估项目的交易成本主要集中在评估服务需求双方信息不对称上,包括评估服务需求者搜寻合适评估机构的成本和评估机构搜寻合适项目机会的成本两方面。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评估服务需求者开始通过网络发布需求信息或招标信息寻找评估机构,而评估机构开始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手段介绍公司特点,评估协会也在尝试通过协会网站发布行业排名等信息使得评估服务需求者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评估机构的规模质量等信息。上述种种做法已经开始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获得显著成效,评估机构跨区域执业数量的增加也是这种成效的一个体现。
评估是一个专业化的市场服务,应该让客户获得专业、有效、有价值的服务。不管什么类型的业务,关键是要让客户自愿购买你的服务,只有让客户获得良好的顾客体验,评估的业务拓展才能获得良好的成效。
我们在日常与客户的沟通中了解到,对于评估机构面对的客户而言,评估人员的专业性和沟通的有效性是最重要的体验需求。让顾客可以在项目承办前就了解到项目人员的专业特长和业务忙闲程度能使得客户对项目团队服务有更好的预期,评估公司可以学习其他服务类公司的做法,尝试通过互联网做一个与客户实时互动的平台,平台中客户可以了解到评估机构中每个评估师的专业特长等信息,客户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的需求部分参与到项目负责人员的选择中来;同时这个平台也可以将公司更高层的专业权威人员纳入技术援助中来,一旦遇到更大的项目疑难问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得到更高效的解决;客户在项目运转过程中,为了与自身的经济行为相配合,也非常希望能了解到项目的实时进度,评估机构可以学习目前的快递行业全过程公开“包裹行踪”的做法,将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进度与顾客分享,甚至更进一步公开每个参数的选择,给客户在一个更透明的平台上全程了解项目的信息,提升顾客体验。
基于以上的战略方向和具体内容的分析,我们坚信评估行业利用“+互联网”战略可以更好地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建议国内外的行业协会能利用互联网给予评估机构更好的技术支撑。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建行业数据库。目前国内外的评估行业均尚未有自己组建的数据库系统,但对于评估行业而言,数据来源的充足与否是项目质量和行业发展的核心需求,同时数千家评估机构日常业务中积累的数据如能有效整合也将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我们建议国内外行业协会可以携起手来,讨论组建行业数据库的可行性。
2. 增加信息发布内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评估行业的作用和地位已经逐渐被社会认可,协会的公信力使得协会发布的信息是社会各界极其重视的信息来源,我们建议协会能利用协会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发布更为细分的评估机构排名、特长等信息和专业标准等知识,以供评估服务需求者使用,降低评估委托中的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