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维护和巩固意识形态安全

2016-02-11 15:17李晓阳熊久勋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领导权四个全面意识形态

李晓阳 熊久勋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上海 200082)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维护和巩固意识形态安全

李晓阳熊久勋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上海200082)

[关键词]“四个全面”;意识形态;安全;领导权

[摘要]“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提出的战略布局,面对当前复杂尖锐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我们必须深入研判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进程中,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背景,高度警惕意识形态斗争出现的新情况,积极探索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新举措,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整体向前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相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布局和思想。作为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安全关系着国家的兴亡盛衰,习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10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高度关注意识形态安全,进一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自信,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提出的战略布局,标志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事业进入新阶段,但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无疑给当前意识形态安全编织了更为复杂严峻的背景。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2]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对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威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西方国家便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3]16在政治上,他们借助强大的科技优势实施“和平演变”的图谋,利用规则和信息优势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监控和渗透,“棱镜门”事件透露出来的网络霸权和信息优势即暴露出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乃至政权稳定的威胁。在经济上,他们一方面鼓吹“中国崩溃论”,企图混淆视听、挑拨离间;一方面宣扬“中国威胁论”,刻意丑化抹黑、曲解诋毁。在文化上,他们兜售“普世价值”,推崇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妄图搞乱人们的思想,搞乱中国的意识形态。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防范西化分化图谋,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优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一思想认识,汇聚前进力量。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社会转型和利益分化对意识形态安全构成消解。首先,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所赋予的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助推下,一些人由于对部分歪理邪说存在模糊认识,在多元社会思潮错误蛊惑下盲目发声,进而影响舆论,扰乱社会心理平衡。其次,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下,尤其是改革已然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一些人由于利益诉求不能得到满足,在一些有图谋的错误舆论引导下无法正确得看待改革攻坚阶段出现的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从而错误发声,扰乱人们的是非观念,冲击人们的价值认同。最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方面需求不断得以满足,一些人开始追求物质享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沉渣泛起,也在不同程度上消解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法治手段和法治思维的缺失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挑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正确阐释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然而一些西方宪政主义者打着法治的幌子,宣扬西方法治理念和法制模式的“普适性”和“优越性”,利用民主、自由、人权等概念,批评党的领导过于“强势”,将矛头直指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由于监管不够,这种负面信息广为流传,一些意见领袖和网络大V甚至蓄意编造谣言,嘲讽和围攻主流意识形态,恶意搅乱舆论环境。此外,一些新闻媒体缺失法治观念和精神,为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利益而置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于不顾,热衷于报忧不报喜,对经济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做到全面、客观、准确的报导,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的公信力和认同度有所丧失。面对这种复杂严峻的形势,若不能以法律手段有序推进、强化意识形态的依法治理的话,势必会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传播力和辐射力。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党的建设面临的考验和挑战对意识形态安全产生冲击。“能否有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系到党自身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感情和态度”[4]33,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考验,部分党员的信仰缺失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觉。有的对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马克思基本理论理解不够深刻,产生排斥抗拒的心理和情绪;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丧失信心;有的甚至心为物役,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一攻就破,在利益的驱使下以权谋私、贪污堕落;这些思想的混乱和言行的不一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者,党必须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强大来赢得话语权,否则广大人民群众就会失去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甚至会对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怀疑和动摇,从而丧失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群众基础。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紧迫性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习主席深刻指出:“在意识形态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只有深入研究,主动作为,才能在这场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面对空前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积极应对,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1.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有待加强

“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以及自身变化的滞后性,导致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5]26,增强马克思主义回应现实挑战和期待的能力,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的任务越来越重。

一是主流意识形态理论阐释力亟须提升。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真空地带,然而一些理论学者不敢研究,回避甚至淡化意识形态争论,以学术研究的自由或包容性否定马克思主义引领的必要性;一些党政机关不去研究,以“假、大、空”的官腔官调回应群众诉求,一味地热衷于政治性宣传和说教,缺乏灵活性和亲和力;一些高校教师不想研究,仍采取传统单项式我听你说的灌输方法,考虑不到受教育者的需求特点,盲目唱高调、喊口号,从而也就解答不了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

二是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传播力亟待强化。当前我国正处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关键阶段,各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一旦被西方敌对势力有意歪解,再经由网络传播,便会产生极大舆论效应甚至酿发重大社会事件。然而一些主流媒体或权威机构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法创新传播理念和手段,从而在重大事件面前“失语”,不能及时发布信息回应民众关切,不能及时解答人们心中的疑虑和困惑,在日趋激烈的思想舆论交锋和竞争中失去主动权和话语权。

2.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和蛊惑性不可低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扩大,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思潮存在于主流意识和主流文化之外,并代表着社会经济领域的不同利益和价值取向不断交融、交流、交锋,极具欺骗性和蛊惑性,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一是多元社会思潮的渗透方法更显隐匿,欺骗性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潮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表达着自己的诉求和主张,它们不断转换手法、变幻表现形式,或是打着各种幌子来掩饰其错误本质,或是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隐性渗透并广而蔓延,极为容易造成民众思想上的困惑和理想上的迷失,从而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管控和导向难度日益加大。

二是多元社会思潮的传播手段更加多样,蛊惑性强。在社会结构不断变化与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当代,一些错误社会思潮不会自动销声匿迹,而是不断寻求传播渠道、转换传播手段,或者打着学术发展和创新的旗号进行传播蛊惑,或者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和媒介进行渗透欺骗,通过变异翻新影响人们的判断力和免疫力,持续挑战和威胁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3.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

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同时也正处于信息网络高速发展期,二者相互影响,使得网上正负能量角力、政治斗争较量更为激烈。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2]

一是网络的开放性和社会性使得“谁都可以说”。日益普及的网络化使得每一个网民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各类社交网站和即时通信工具使得网民随时随地都可以联系互动,就社会事件频频发声,互联网逐渐成为多元舆论生成策源地、传播的集散地和交锋的主阵地,加大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防范难度。

二是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造成“什么都可以说”。社会化媒体促进了信息的开放和沟通的便捷,却也使得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负面言论和不满情绪。当前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就妄图抓住社会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大做文章,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扩大化、政治化,进而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混乱杂陈的信息一方面使民众在海量信息面前难辨真伪,最终变得迷茫、失语、甚至轻信;另一方面也挤压了主流声音的传播空间,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一些人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心理,增加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难度。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策略路径

“四个全面”作为当前引领中国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战略抓手,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第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以巩固思想根基。为了巩固我们的思想文化阵地,坚决抵制西方文化对我们的渗透和演变,就必须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首先,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作为党的理论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既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又真心实意地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要系统学习习主席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观点,加强阐释、宣传和引导,真正使主流意识形态为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和认同,真正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仰和价值追求。其次,旗帜鲜明地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做斗争。至言不出,俗言胜也;至理不明,谬论妄也。面对复杂尖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我们必须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舆论斗争,对待错误思潮和不良图谋,要敢于亮剑,理直气壮地进行理论辨析和批驳,帮助人们分清是非、澄清认识,抢占价值观和思想阵地。最后,积极推进话语体系和话语权建设。“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如何使用语言、使用何种话语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沟通机制的畅通与否以及效果好坏。”[6]118因而,意识形态工作要善用群众语言,把抽象深刻的理论转化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改“假大空”为“短实新”,一方面关照群众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用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语言阐述理论,真正使意识形态工作建构出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话语体系和话语范式。

第二,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人民性以夯实群众基础。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增速换挡、转型阵痛和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突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就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共识。习近平同志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方面,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动摇。“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基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5]26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从而增强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也就自然增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引导力。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动摇。“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3]18因而,意识形态工作应该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正确审视和解决广大民众思想中的疑虑和困惑,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并提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理论和对策来整合引导人们思想行为,为全面深化改革汇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第三,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法治化以营造良好环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做出全面部署,指出没有任何领域可以置身于法治之外,意识形态领域和虚拟世界管理同样需要法治化。“加强意识形态法治化建设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是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有序发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由之路。”[7]26在理论层面,要抓好正面宣传教育,开展积极舆论斗争。对“法大还是党大”、“法治还是党治”、“有宪法无宪政”等伪问题,要把道理说清楚、讲明白,澄清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在实践层面,面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面对社会转型和利益分化的影响、面对网上舆论斗争成为新的舆论斗争形态,要确保意识形态发展方向的不偏不倚,就需要依靠法律的规定与限制。为此,要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网络空间治理方面,采取法律手段来严密防范和抑制不良信息,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社会稳定;同时还要提高执法效力,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管控新闻媒体,依法疏导多元舆论,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第四,在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党性以汇聚发展力量。“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懈努力,把意识形态领导工作提高到新水平。”[3]21党要管党,首先就要管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要把正确的历史观、特别是近现代史观教育作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主课”[8]8,要使广大群众科学看待党在历史进程中所犯的错误,充分认识坚持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进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任和信心。其次,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对党员干部来说,理想信念的“缺钙”是最严重的病变。要坚持思想建党,加强理论和党性教育,使党员干部站稳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理想信念;同时还要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解决党自身建设面临的矛盾问题,从而坚定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带动人民群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最后,还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意识形态工作渗透到各行各业,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全党动手,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和支持,及时形成决议,抓紧贯彻落实,切实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发展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2]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4-08-21(1).

[3]石云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2).

[4]姜迎春.“四个全面”开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新局面[J].当代电力文化,2015(3).

[5]许志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1).

[6]李明德,张园.互联网思维下舆论引导的改善与创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7]朱文华.加强意识形态法制建设研究[J].理论建设,2015(2).

[8] 张国祚.怎样看待意识形态问题[J].红旗文稿,2015(8).

(责任编辑:白林)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55(2016)01-0031-04

[作者简介]李晓阳(1992-),男(汉),河北邢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硕士研究生;熊久勋(1991-),男(汉),河南信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

[收稿日期]2015-12-15

猜你喜欢
领导权四个全面意识形态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论领导权结构、企业避税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
论列宁、葛兰西领导权思想的比较研究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伊索克拉底《泛希腊集会演说辞》中“领导权问题”矛盾论述出现的原因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