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提供:段滨红 王丹(黑龙江省医院内分泌科)
一例关于高预混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例报告
病例提供:段滨红 王丹(黑龙江省医院内分泌科)
患者肖某,女,55岁,职员。
主诉
口渴多饮8年,视力下降、下肢麻凉5年,加重2天。
现病史
患者8年前出现口渴多饮,就诊于某院发现血糖增高,空腹血糖1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5mmol/l,诊断为糖尿病,开始胰岛素治疗。5年前出现视力下降,下肢麻凉,就诊于某院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周围神经病变,先后于2012年和2014年进行右眼底激光光凝术。2天前再次出现右眼视力下降,伴双足针刺样疼痛,来院就诊,收入院。患者入院前应用诺和灵50R 早15u晚15u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降糖,空腹血糖6~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18mmol/l。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4~5年,现口服施慧达2.5mg每日一次,血压控制于130/80mmHg以下。
个人史
无烟酒嗜好。
家族史
父亲患高血压、糖尿病。
体格检查
血压130/80mmHg,脉搏56次/分,呼吸18次/分,身高159cm,体重63kg,BMI 24.9 kg/m2,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肢端痛温觉减退。
辅助检查
TG 3.81mmol/L,LDL-C 3.81mmol/L,HDL-C 1.2mmol/L,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66.88mg/ g,HbA1c 7.6%,C肽(0分 0.847nmol/L,120分1.6nmol/L),入院时早餐前血糖6.0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13.7mmol/L,午餐前血糖7.1mmol/L,午餐后2小时血糖10.3mmol/L,晚餐前血糖7.6mmol/L,晚餐后2小时血糖13.3mmol/L,睡前血糖4.8mmol/L,肝胆胰脾彩超示脂肪肝,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未见明显异常,眼底造影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右眼Ⅲ期,左眼Ⅰ期)。
入院诊断
1.2 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右眼Ⅲ期,左眼Ⅰ期)
糖尿病肾病Ⅲ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高血压2级
3.高脂血症
4.脂肪肝。
病例特点
·中年起病,病程较短,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
·餐后血糖波动大,合并有多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早发、进展快;
治疗经过
给予降糖、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营养周围神经治疗。鉴于该患者的餐后血糖高而空腹相对低,而且胰岛β细胞功能也有一定的损伤,同时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将诺和灵50R相同剂量转换为门冬胰岛素50早晚餐前注射,治疗方案更换后的第10天,降糖方案调整为门冬胰岛素50早10u晚10u餐前皮下注射,二甲双胍早0.25g午0.5g晚0.25g三餐后口服。血糖监测情况为早餐前血糖6.1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6.8mmol/L,午餐前血糖6.7mmol/L,午餐后2小时血糖7.9mmol/L,晚餐后2小时血糖6.4mmol/L,睡前血糖6.0mmol/L。三个月后复诊,体重62kg,HbA1c 6.5%。
治疗心得
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主要以主食为主,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国家。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需终生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而这例患者的病情具有国内2型糖尿病患者的普遍性。本例患者降糖方案选择为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降糖,每日胰岛素注射次数较少,而且可减少或避免体重增加,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使其坚定长期治疗的信心。对于人胰岛素50R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可转换为相同剂量的门冬胰岛素50起始,在优化血糖控制的同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患者体重,而且餐前即刻注射更加方便,可进一步提高治疗依从性。这例病例充分的体现出高比例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作为新一代的胰岛素药物能够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节约胰岛素用量,更适合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来源的中国人群。
10.3969/j.issn.1672-7851.2016.08.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