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乐石谦飞
(1.太原市龙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2;2.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论新常态下太原市创新型城市更新
——打破“递弱代偿”的悲观论调
韩乐1石谦飞2
(1.太原市龙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2;2.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递弱代偿”哲学理论和太原市城市更新所面临的创新需求进行分析,从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的角度论述“递弱代偿”理论和创新这一时代主旋律间的矛盾关系,提出了破除阻碍创新发展思想论调的必要性和在城镇化进程中进行创新型城市更新的必然要求。最后对太原市在新形势下多渠道发展创新型城市更新的情况做了阐述,并对未来作出展望。
递弱代偿;城市更新;创新;新常态
学习和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全面创新引领和推动“六大发展”是城市建设者在新常态下践行城市更新的一大关键。要创新,则势必要破除一些阻碍发展的思想论调。
(一)“递弱代偿”理论的发展
近段时间以来,在学术领域有一种名为“递弱代偿”的哲学理论悄然进入公众视野,并在知识界一度引发激烈的讨论。该理论自奉开辟一种新的宇宙万物演化规律,认为,愈原始愈简单的物类其存在度愈高,愈后衍愈复杂的物类其存在度愈低,并且存在度呈递减趋势,此为“递弱”。随着存在度的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身能够稳定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展自己续存的能力及结构属性,此为“代偿”。随着生物属性或能动性的提高,即代偿度升高,它的可生存性倾向逐步趋近于零,即存在度降低,这就为人类的繁衍在世,划定了一个日益逼近的自然极限。通俗的理解,人类不是因为科技的进步而使生存能力变得愈加强大,反而是因为人类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弱而驱动人类不得不去搞发明创造来提高科学技术,倚靠科技的不断进步(代偿)来弥补自身越来越差的生存能力(递弱),最终在宇宙史的演化中达到极限,走向灭亡。
该哲学理论源自热力学第二定律,参照的是“‘热’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影射到其万物演化规律中即可理解为:科学技术或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凭空出现而不产生其他机能的衰减。其凿之堂堂,言之皇皇,看似严丝合缝,推理缜密,实则以过度理性的思维营造了一个与科学发展相冲突的悲观论调。
(二)太原市城市更新面临的困境
1.新常态下的城镇化
我国经济在十二五末开始进入一种新的常态化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一是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在结构上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率达到85%又是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重要节点。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继续稳步推进城镇化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一道新命题。
面对新常态的挑战,顺应经济的常态化而实现自身的常态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首当其冲的就是城镇化速度的放缓,其次是围绕城镇化速度放缓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其中包括城乡二元结构和人口流动问题、住房市场畸形膨胀问题、城市污染和碳排放问题、城市更新难和城市病加剧问题等等。早在“十一五”时期,国家和地方就已经针对上述城市更新的相关问题出台了政策助推城镇化,一些城市率先开始了以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为主的城市更新实践,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全国上下迅速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实践,并为我国城镇化率的攀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6.1%,较上年增长1.33个百分点,但事实也表明,我国城镇化距离中等发达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为此,中央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的目标。这一目标是在充分考虑我国现有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制定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太原市城市更新的创新需求
太原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在城镇化和城市更新中不断发展。太原市的城镇化发展现状在我国中部地区城市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全国的城镇化进程具有一定影响,对城市更新领域学术研究亦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据2015年《中国城市年鉴》中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度,太原市固定资产投资1746.09亿元,较上年增长4.5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73.84亿元,较上年增长4.3个百分点。然而,单从数字层面看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数字增长的背后掩盖了许多问题与不足。仅太原市城市更新当中,就存在诸如城市更新的投资环境不佳和市场驱动力孱弱、系统性创新能力不足、对城市基础设施修建与健康性住房保障需求的日益增长间的矛盾解决乏力、对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间矛盾的解决乏力、城市更新中对生产要素分配不力和生产关系间纠纷不清等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为:融资困难、城市规划实施不力、建设效率低下、“深度城镇化”建设不到位、土地开发强度大、城市空间结构欠优化、回迁安置不系统以及干群关系处理不当等等。
如果说上述城市更新问题是城市发展到一个阶段所固有的表现,则经济的“寒冬”给太原市城市更新带来的诸多不利对城镇化来说可谓雪上加霜。例如产业结构的失衡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制约,全球化的经济低迷和美国对亚太经贸的扰乱策略对我国投资市场和城市投资环境的破坏等等。城市更新若想在着力破除自身固有弊障的同时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寒冬”,没有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理论的创新、科技的创新,是无法在城市发展中内生出驱动力量来驱动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无法满足社会快速化发展需求,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的,更无法使小到一个地区、大到一个国家的城镇化建设在经济“寒冬”中再发新芽。
所谓太原市城市更新面临的困境即在于此。转型已然势在必行,创新迫在眉睫。
(三)“递弱代偿”与城市更新之悖逆
“递弱代偿”理论的出现,作为一种学术性论断在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同时也具备相当的必然性。一种哲学理论或者学说要想获得人类社会的基本认可,需要的是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释,更需要的是能对人类生产活动提供指导并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以一种冷面、漠然和悲观的态度解释并预言以及断定事物的发展变化与最终归宿,消极地分析眼前的世界,且对现实的人类生产生活不起丝毫的指导作用。
“递弱代偿”理论正是这样一种预言了万物的发展规律,断定了人类最终归宿,又对现实无甚指导作用的哲学学说,人类只能目视着这样的预言和断定而无能为力。换言之,以人类当前对世界的认知水平,远没有总结宇宙万物演化规律的能力,人类对科学世界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任何一种现今被人类社会认可的理论学说在未来都有可能随着人类对科学的探索而被证伪。按照恩格斯在其《自然辩证法》当中的论述,“要建立大发展观,人类及其文明发展的方向和实质是不断创造和开拓文明圈,循着人类对自然物质层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认识与改造的方向而不断深化和拓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从本质上看是追求一种有序化的过程,是对无序和混乱的不断克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就在于不断地推进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并不断地完善和拓展人工自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个社会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科学技术来满足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日益增多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二十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熊彼得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创新”概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经济新常态下对创新的重要诠释。创新作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要以制度创新保障科技创新。“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只有立足过去和当前,放眼可预见的未来,不断创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才是符合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递弱代偿”此种悲观论调与创新这一时代主旋律的矛盾,不应渗透到越来越广泛的公众当中,它不会调动起公众思考宏观视野的兴趣,更不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实践,阻碍科技创新与进步。
城市更新靠的是生产力的不断创新,包括科技、思想、政策等等,我们必须看透“递弱代偿”与城市更新实践之悖逆,打破“递弱代偿”悲观论调,以创新型城市更新助力新常态。
综上所述,走一条以创新驱动为原动力的城市更新之路无疑成为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必行之势。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是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低碳生态和传承文脉的城镇化,十二五末期和十三五初年,太原市在城市更新上同国家经济一道,走向一种更高级、更优化、更合理的创新型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一)规划创新带动经济环境
规划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更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抓手,城市更新的创新转型需要合理的规划作为先导和支撑。
近年来,太原市成功地完成了首次“三规合一”编制,使太原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统一,为项目的有效实施和落地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还相应的编制和完善了《太原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2015-2017)》、《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20)》、《太原市绿地系统规划(2015-2020)》、《太原市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等多项专项规划,更在城市存量土地开发和旧城道路街巷改造的同时编制和维护各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统筹规划全市公共资源的同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以城市规划的法律性强力约束和规范城市建设行为,又灵活地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作出必要的修改,以再次保障城市规划能够合理地落地实施,传承了太原市的历史文脉,为我市绿色、低碳、生态的城市运行搭建,基础的平台。
这一规划创新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得以科学的推进,在更新城市落后面貌的同时使受益居民享有了健康的住房,使城市土地资源得到了更优化的整合,并且带动了全市人口的引流和城市化率的直接增长,同时更为山西省打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更健康的投资市场,未来将直接拉动山西的经济增长。
(二)绿色创新带动产学研发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编制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已经明确提出,“按照全省统一推进目标,2016年,太原市、山西科技创新城将率先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到2020年,全省要建成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初步建立干线管廊、支线管廊和缆线管廊协调发展的格局”。山西省要求已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内所有管线必须入廊,燃气管线和其他输送易燃易爆介质管线应在符合专项技术要求下纳入综合管廊。在地下综合管廊以外的位置新建管线的,规划部门将不予许可审批,建设部门将不予施工许可审批,市政道路部门将不予掘路许可审批。
这一科技创新将使太原市“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得到明显改善,并随着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建设的普及逐步消失,届时,城市街道的景观风貌将焕然一新,市政管线运营水平和城市防灾抗灾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在城市扩张和低密度、高通勤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全市出租汽车已率先更换零排放电动汽车,未来还将引进零排放电动公交车)和公共充电桩的规划落地使我市城市交通的低碳减排量再创新高。新型无臭植物式中水处理站将以阳光房的形式出现在我市多个大中型棚改项目中,包括东山王家峰、民政园片区、晋东棚户区、建材厂和职工新村片区、桥东街棚户区和晋源明太原县城安置区等,日处理污水量将达数百吨,处理后的中污将用于小区绿化浇灌、洗车和冲厕等日常生活消耗。全新的绿色理念和技术带动了我市棚改生产线上的产、学、研,此举或将激发太原市城市水务的全新变革。
(三)政策创新带动发展速率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的创新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解决政府公共财政资金不足问题的全新视野和大胆尝试,推广PPP,是推动公共服务从“政府供给”向“合作供给”的一次重大转变,对带动太原市公共领域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山西共有12个城市建设项目被列为PPP重点项目,其中3个为国家级PPP项目,9个为省级PPP项目,并有32个项目纳入省级PPP项目储备库。太原市各有两个项目入选国家级PPP项目和省级PPP项目,分别为太原市晋阳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一期工程、太原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和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项目、晋中—太原城际铁路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0多亿元。太原市的PPP项目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很小,未来还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不仅是PPP的政策创新,太原市的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从投融资到国土、规划、房地产市场管理等一系列领域都要实时的进行政策创新才能跟上不断变化的发展趋势,才能在动态的过程中捕捉机遇,带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速率。
(四)人文创新带动健康发展
太原市在城市更新的同时比以往更加注重公共政策导向,增加城市公共服务,提高公众社会参与度,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使公共政策不断向人文关怀的创新方向砥砺前行。
以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为例,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在“环评公众参与网”上将城市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公告,列出流程节点,开通公众评议和监督投诉渠道,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使牵涉人类切身利益的环境影响评估在阳光下公开透明,真正使存在的问题得以暴露,保障环境在城市更新中健康可持续发展。
推动创新的意义不言而喻,尤其科技创新,是“一个地方,一个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和关键所在”。面对新时期、新常态,我们一是要判断不同的学术声音并作出冷静思考,避免被不同的理论学说迷惑思想。二是要树立有利于当前和未来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念。三是要找准时机,把握方向,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和人文创新。四是要用正确的哲学理念和创新精神推动太原市创新型城市更新。
[1]子非鱼.物演通论(第3版)[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2]十三五编写组.读懂十三五[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思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仇保兴.深度城镇化——“十三五”期间增强我国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策略[J].现代城市,2016(01):01-08.
[5]秦志敏.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2.
[6]腾讯新闻.习近平: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EB/ OL〕.(2016-05-31).http://news.qq.com/a/20160531/011126.htm.
[7]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西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各市要编制五年规划〔EB/OL〕.(2015-11-30).http://www. sxjs.gov.cn/Main/cmsContent.action?articleId=23536.
[8]周岚,崔曙平.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J].城市规划,2016(04):09-14.
[9][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责编:刘海琴)
C912.81
A
1008-8431(2016)06-0025-04
2016-09-25
韩乐(1988-),男,太原市龙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职员;石谦飞(1965-),男,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