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应对性研究

2016-02-11 16:15裴倩倩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从严治党现代化国家

裴倩倩

(中共松江区委党校,上海200241)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应对性研究

裴倩倩

(中共松江区委党校,上海200241)

在中国的政治语境下,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面从严治党之间存在着逻辑关联: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依归,全面从严治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之举和重要保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着诸多挑战,迫切需要在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执政规律、坚持制度治党、大力正风反腐、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改革和调试。只有这样,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以党自身的建设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应对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不仅体现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统一,而且体现了社会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必须“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没有政党治理的现代化也就谈不上政党治理绩效,没有政党治理绩效也就谈不上其合法性的持续增进,更不必说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了。因此,中国共产党只有率先推进以自身治理为目标的改革和调适,才能以政党治理的现代化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面对新阶段、新情况、新问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常态的重要抓手,这不仅是90多年党建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助力。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对接

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框架中,国家与政党是一对非常重要的关系,受社会性质的不同以及政治制度的制约,不同的国家在处理国家与政党的关系方面具有不同的方式和特色。无论是国家的治理模式还是政党的治理方式,都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立足本党党情,这不仅是理论逻辑的定律,同时也被历史实践一再证明。就中国而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面从严治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亮点,两者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内在的统一性。

(一)全面从严治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框架中的关键之举

现代化视野下,国家治理能力可谓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指的就是综合治理能力。从纵向维度来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包含了不同发展阶段的长期战略规划;从横向维度来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囊括了经济治理、政治治理、军事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科技治理等方方面面的系统集成。然而,不论是以纵向维度来划分,还是以横向维度来计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政党”的权威引领。在这样的政治发展逻辑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国家的总体战略,同时也是执政党的任务清单。因此,执政党本身建设和治理得如何,自然而然的会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关键之举。

(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开国建政以来的历史实践表明,党的建设状况与国家治理的走向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如果党自身健康发展,国家治理就会行进在正确稳定的轨道上;反之,当党的建设出现失误和挫折时,国家治理就会受其影响甚而方向跑偏。这也再次印证了邓小平同志当年一再强调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朴素真理。有学者指出,当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就像一块‘压缩饼干’,时间浓缩造成矛盾挤压、问题堆积、冲突尖锐,并且错综交织”。一方面,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另一方面,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能力的考验之大前所未有。面对挑战和考验,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课题,更加凸显“全面”和“从严”,这不仅关系到党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更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向、运转方式和总体效能。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解决好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担当起历史重任。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依归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党的自身建设和国家发展共生共长、相辅相成。只有使国家和政党这两股力量有机融合,从而产生最大的合力作用,才能最广泛、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团结各方力量,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提出,不仅仅是为了党自身的利益、为了党自身合法性基础的扩大,更多的是为了提升党的国家治理能力、为了推动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最终是为了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这种呼应和对接关系,使得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依归。

(四)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全新要求

国家治理能力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动态的。以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的界定,意味着国家治理的走向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规律和社会演进的大潮流。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党在组织构成、结构功能和体制机制方面都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地方,仍然面临着进一步现代化的任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全新要求主要包括党的执政方式、制度改革、整合能力、破解难题、模式转变等方面,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框架下,全面从严治党也必须对此作出及时的应对之策,深刻把握新要求,将加强自身建设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紧密结合,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挑战

罗荣渠先生曾说,“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革命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治理现代化是在社会转型大背景和国家发展新趋向下的战略选择。同时,这一战略抉择也会对国家建设、政党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提出多方面新的要求。党面临着生存环境、国家安全、利益碰撞等各种挑战性问题,特别是“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更遑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了。

(一)从经济维度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催生执政环境的两面性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商品、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间相互流动,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执政党带来了机遇,它要求执政党更好地驾驭本国的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稳步前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给执政党带来了诸多挑战,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置、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加剧,使得一国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显得愈加的弱小和力不从心。在此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就不得不面对这种两面性,既要抓住机遇,又要直面挑战,不断提升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升治国理政的能力。

(二)从政治因素看,政治民主化的浪潮引发执政能力的紧迫性

政治民主化浪潮的背后,反映的是民众对于民主政治的利益诉求,他们一改过去的被动姿态,渴望参与到政府的决策中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这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不谋而合。在政治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执政党必须大力发展民主政治,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从延安时期的“三三制”改革到建国前夕毛泽东与黄炎培著名的“窑洞对”,再到改革开放以后在此课题上的不断探索,民主政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奋斗的重要目标。然而,不得不指出的一点是,党要带领人民发展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尚需时间,而在这一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西方发达国家强势话语的冲击和干扰,甚至在国内也存在一定的呼应之声。因此,政治民主化浪潮对党的执政能力带来了挑战。

(三)从文化方面看,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带来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亨廷顿曾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多处论述到文明、文化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影响。对执政党而言,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不仅是重要使命,而且是体现自身执政能力的重要表征。在中国这个场域里,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西方社会思潮都占据着一定的席位。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各种社会思潮泛滥,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冲淡了主流价值观,冲击了社会生活的文化底线和社会认同。文化多元化带来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出现了理想信念的滑坡,如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信仰西方宗教,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前消极躲避、模糊立场,等等。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这些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党内情况迫切要求执政党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四)从党自身角度看,日益严峻和复杂的现状需要自身变革的适应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执政67年、领导改革开放38年来,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但是,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然天成、恒定不变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给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党的正确领导和积极推动,需要党员干部的高效有为,需要领导干部的廉政为民,这需要中国共产党做出适应性变革,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起过去任何时候来说都显得更为繁重和紧迫。适应这样的新形势,就要求我们党拥有胜任的执政能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提高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应对性研究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只有作为先进性的力量存在,才能成为中国发展的推动力量,这是中国发展之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警示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和核心要件,其自身的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发展进程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深刻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途和方向;另一方面,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本质上就是要求政党、政府、社会与市场在国家治理大框架内的不断调试和重构,从而形成一个以坚实有力的现代化执政党为领导核心、以高效运转的现代化政府为主导、以灵活开放的现代化市场和健康有序的现代化社会为基底,协同共治的多元治理格局。特别是在中国“党国同构”的政治发展逻辑下,国家治理现代化更加要求党自身的建设和党领导治理国家的能力深刻同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面从严治党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脉相承的。这就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做出应对性调试,即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框架内坚定理想信念、革新治党理念、聚焦治党目标、完善治党制度、改善治党方式,将其自身的治理融入到国家和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全面从严治党之“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神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并且将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阈下,更加需要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个人高效有为、领导干部的廉洁勤政,三者合力扭成一股绳,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坚守理想信念,说到底是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这就要求既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又要加强警示教育。做到前者,需要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后者,需要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

(二)把握执政规律是全面从严治党之“道”

立足认识和把握规律,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传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政党要取得执政成效,都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中国共产党执政也不例外。共产党执政规律,就是共产党执政后必须遵循的、反映党执政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包括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资源,应该创造的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等等。”深刻把握执政规律,不仅要认识大国执政、大党治理的具体国情,更必须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就是“从执政党与领导党双重角色一身而兼任这个重要特色去把握规律”。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深深植根于党的历史和实践中:一是要认识和运用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相结合的规律;二是着力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相统一的规律;三是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政党的先进经验。只有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局势,取得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效,才能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

(三)坚持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之“策”

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反复强调“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变颜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党的制度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部署,表明了党的制度建设改革与国家治理的密切关系,更表明了其最终落脚点是使党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共同推进国家各方面改革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最终实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对应于全面从严治党来说,就是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要“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两部党内法规,对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要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要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要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要首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同时指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驰,管党治党松软问题,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党的制度本身具备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必须贯穿党的建设的各个要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级,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功用。因此,要加强党内制度建设,使之成为一整套系统的、有机相联的制度体系,一方面要完善实体性制度体系,强化根本制度建设、加强基本制度建设、优化党的具体制度建设,使制度内容之间彼此对应和互相协调,减少空档;另一方面是要完善制度运行程序,使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大力正风反腐是全面从严治党之“术”

反对腐败、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治党管党,集中解决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并下大力气解决贪污腐败问题,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从而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同和人民群众的赞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在此基础上,党中央部署了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将其置于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的高度;二是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党的作风建设;三是重拳出击,严厉惩治腐败。党只有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才能为长期执政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才能谈得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五)加强队伍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之“源”

中国有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全面从严治党而言,这个源头活水就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干部队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骨干,是党的事业发展和胜利的中坚力量,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直接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是是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必须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把从严治吏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一是要从严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党的基本理论学习,特别是要大力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学习,引导领导干部真正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二是要从严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干部。”他要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认真执行《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三是要从严监督。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警示领导干部,“现在,有的干部职务提升了,权力大了,对自己的要求却放松了。如果自己不警惕,组织上又不及时教育和监督,就很容易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几乎已经成为一条铁律。为此,必须严格落实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监督权、完善党员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等举措。

结语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两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表明,只有建设好治理主体,国家治理现代化才有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梦的实现才有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因此,党必须主动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以全面从严治党做出应对,将全面从严治党切实落到实处,以党自身的建设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全面从严治党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长期工作,只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就“永远在路上”。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4.

[3]齐卫平.兴党之责——聚焦全面从严治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78.

[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6.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4.

[6]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9.

[7]林尚立.中国之理:党的先进性决定中国发展前途[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6):71-78.

[8]刘世军,刘建军,等.大国的复兴——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08.

[9]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59.

[10]魏礼群.“四个全面”新布局新境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58.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9~333.

[12]丁俊萍.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4(5).

[1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5.

[14]习近平.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N].人民日报,2013-6-30.

[15]习近平.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12(1).

[16]习近平.之江新语[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81.

(责编:许淑贤)

D26

A

1008-8431(2016)06-0001-05

2016-10-10

裴倩倩(1983-),女,中共松江区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从严治党现代化国家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边疆治理现代化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