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林
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新方式的思考
张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仍较突出,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未来我国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首先,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一是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需求大幅放缓,欧美等发达国家为发展实体经济提出再工业化,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遭遇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二是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面临重构,WTO等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影响力逐渐减弱,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等区域贸易安排一旦完成,将对全球经贸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三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要求在全球治理规则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在建设世界经济强国的进程中,也会被要求承担更多的全球和区域发展的责任。
其次,中国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越来越不可持续,经济增长动力出现衰减。表现在:“人口红利”不断减小,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投资高增长难度越来越大,依赖出口的格局难以持续;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分配和区域发展格局不合理,离十八大提出的橄榄型格局还有较大差距。反映全国居民收入差别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302上升到2014年的0.469,城镇内部、农村内部、东中西部之间的收入差别依然较大。
第三,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日益不堪重负。当前,中国矿产、能源等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不断加剧。一是能源消耗逼近约束边界,中国GDP单位能耗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也高于韩国、新加坡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二是矿产资源约束加大,关系国计民生且消耗量大的重要矿产的国内供给难以满足需求。三是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问题逐渐凸显,近几年北方雾霾不断,全国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未来,我国必须全面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依法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成新常态下高效、包容、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新方式。具体而言,应当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转向投资与消费共同拉动型经济增长。在过去三十几年里,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使得产能过剩问题自1997年开始就持续存在,金融危机后更加突出。未来要平衡消费与投资,一方面是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另一方面,发掘新的消费热点,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和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第二,从要素驱动型经济转向创新驱动型经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我国要素规模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渐减弱。未来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需要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制定合理的创新政策、改善激励机制和制度环境,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向创新型国家的跨越。
第三,从资源消耗型经济转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工业化阶段的环境污染问题难以避免。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资源能源和生态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未来要积极探求以现代科技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发展可再生资源能源,实现绿色增长。
第四,从出口依赖型经济转向国内和国外市场并重的经济。过去,出口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净出口贡献率个别年份高达10%以上,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长期的双顺差也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大幅积累,这既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导致对人民币的投机,也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未来要通过国内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实现内需和外需、进口与出口、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平衡,促进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利用外资总体效益的提升、对外投资规模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推进亚太自贸区路线图的落地和实施,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体系,促使我国在区域和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要继续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加注重市场力量与法治建设。一方面,政府要具备市场经济思维,制定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市场失灵方面,政府要积极作为,培育一个完善有效的市场体系。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全面推进“新五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带动投资和消费均衡增长。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抓住世界新科技革命机遇,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实施,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通讯、能源、交通等网络。加快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新战略,抓紧推动相关规划和具体项目的实施,尽快推出一批带动作用强、示范意义大的重点项目。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紧密结合,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建设集约型城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产品、新业态,建立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机制,形成投资、消费更均衡拉动增长的新动力。
二要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靠科技创新引领带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将推动经济结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提升到更高水平。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力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靠科技创新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充分发挥科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大力鼓励市场主体增加研发投入,切实保护科技创新给其带来的权益。
三要打造宜居环境,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倡绿色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着力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坚持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发挥税收对于节能减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征税方式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尽快推动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试点对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企业有区别地按单位GDP的碳排放量进行征收,向低碳经济转型升级。
(本文作者:中国银行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冬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