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景区研究述评

2016-02-10 14:50吴卫东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景区智慧旅游

吴卫东

(江汉大学商学院旅游系,湖北武汉430056)

我国智慧景区研究述评

吴卫东

(江汉大学商学院旅游系,湖北武汉430056)

我国关于智慧景区的研究始于2010年,2014年至2015年逐渐进入研究高潮。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智慧景区是什么;智慧景区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在智慧景区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智慧景区的实现途径有哪些。我国学者对智慧景区的研究呈现研究进程快、阶段特征明显、参与研究人员专业背景多样、互助合作研究多等特点。

智慧景区;研究述评

智慧景区是我国学者在“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背景下创造性地提出的概念,国外虽无“智慧景区”的提法,但国外很早就对数字化景区有研究。鉴于国外智慧景区已有述评,故本文仅对我国智慧景区研究进行述评。

我国关于智慧景区的研究始于2010年,以“智慧景区”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一共检索到相关文章42篇,这两年逐渐进入研究高潮。(见表1)

表1 有关“智慧景区”论文发表年份Tab.1 The time of the published papers about smart scenic spot

一、关于智慧景区概念的研究

(一)智慧景区的概念

从2010年到2015年都有学者提出智慧景区的概念,表明随着认识的加深,大家对于这个概念正进行不断的修正。主要代表性的观点有(见表2):

表2 智慧景区代表性概念Tab.2 The representative concepts of smart scenic spot

由此可见,最初的定义强调数字化基础上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后来强调技术的应用和景区的智能建设,再后来比较强调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总体说来,学界比较认同的智慧景区是包含智慧的技术、管理和服务。因此,智慧景区就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形成智慧网络,结合创新的服务理念与管理理念,达到景区运营最优状态,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景区的核心技术、本质和建设目标

1.智慧景区的核心技术

从技术上来看,智慧景区是数字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常少辉等认为主要技术有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M2M技术等[6];申屠振峰认为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云计算等是智慧景区核心技术[5];张菲菲认为核心技术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终端设备、人工智能等[7]。

2.智慧景区的本质

智慧景区运用智慧技术和管理理论,在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方面要做到高效、精准、便捷和系统化。张菲菲认为智慧景区本质是在运用新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在景区资源利用和景区管理方面实现智能化,不仅提高景区管理水平,还提高景区在行业中的竞争力。[7]

3.智慧景区的建设目标

智慧景区运用新信息技术,及时、系统、全面地对景区的基础设施、游客活动、资源环境、灾害风险等感知并进行可视化管理。李洪鹏认为智慧景区建设目标是集成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慧网络,增强人类感知、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实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景区,达到“智慧”状态,极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景区环境保护、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8]颜敏认为智慧景区的建设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及时、全面、透彻地感知景区;优化和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对游客、社区居民、景区实现可视化管理。[9]

(三)智慧景区系统构架

邵振峰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景区架构,即基础网络支撑层、设备层、基础设施网络层、应用层等四个层次。[1]党安荣等构建的总体框架是“3个平台、5大系统、7项保障”:3个平台是信息感知与传输平台、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5大应用服务系统是公众服务系统、旅游经营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资源保护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7项保障是信息技术、运行机制、管理政策、规范标准、资金投入、安全保障、人才保障等[2]。郑颖尔认为智慧颐和园的总体框架是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决策支持系统。[10]颜敏认为系统构架有物联网设备层、基础网络支持层、基础设施网络层、应用层等。[9]

二、关于智慧景区的判断标准的研究

虽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是2004年国家旅游局颁布的规范性标准化质量等级评定体系,但它对景区智慧化指标内容几乎没有涉及,因此指导意义不大。邓贤峰认为建设标准体系分为旅游产品、游客体验、景区管理3个维度,共包括旅游产品运营、开发、推广、购物、统一服务与管理、游客管理、网络与通信服务、导游、导航、导购、紧急帮助、规划和制度管理、资金投入水平、人力投入水平、安全防范、交通、资源和环境保护等17个二级标准和41个三级标准。[3]

金波以江心屿景区为例构建了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游客服务标准体系、运行管理标准体系等三个标准体系。[11]盛方清从游客体验的角度,综合游客访谈与专家访谈,确定公共电话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无线WiFi网络、虚拟旅游、自助导游、旅游咨询投诉服务平台、旅游资讯发布系统、电子地图、安防管理、应急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门禁系统、景区资源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车辆调度系统、游客分流系统、景点推介、旅游线路规划、景区APP下载、在线旅游产品购买、景区票务在线预订、景区票务在线支付等22个预测变量,对参观南京中山陵景区的游客进行访谈和调查,来确定该景区的智慧景区建设情况。[4]

汪侠等基于游客视角,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9个智慧景区评价的公因子,也就是景区资源保护智能、智能交通、安全救助智能、综合智能、旅游电子支付、智慧预报、智慧游览、信息服务智能、智能管理等九大系统。[12]

李伟结合智慧景区网站服务功能和游客需求,在调查访谈游客的基础上,认为评价一个智慧景区的网站服务功能,需要从网站的景区导览功能、互动交流功能、信息查询功能、技术保障功能、电子商务功能等五个主要指标进行评价。[13]

三、智慧景区的实现途径研究

(一)智慧景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肖婷婷等认为福州三坊七巷智慧景区建设面临技术和技术人才问题。[14]王露瑶认为主要是智慧化特性不突出、重管理轻服务、未能适应散客时代的来临[15];张菲菲研究认为黄果树智慧景区建设存在信息沟通不畅、门票验证方式杂乱、网站信息不健全、缺少智慧酒店、缺乏危机预防系统、建设资金有限、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7]。

(二)智慧景区实现途径

颜敏认为南京智慧景区的主要发展措施有:加快南京市智慧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行业内和行业间战略联盟、满足旅游体验的个性需求、建立政策、机制、资金、人才保障体系。[9]唐晨铭认为柳州白莲洞遗址公园的具体措施是旅游服务、管理、产品、营销都智慧化,并在资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协作联动等方面予以保障。[16]盛方清认为南京中山陵景区策略有: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大力扶助;以游客体验为核心,推进智慧服务创新;借力智慧城市、智慧景区联盟,实现智慧信息共享;促进门户网站营销、借助Facebook、人人网、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营销。[4]

张菲菲认为黄果树智慧景区在景区服务方面应该提供多样化的“一卡通”、电子门票服务、健全景区自助服务系统如建立资讯呼叫中心、开发智能导游系统、丰富景区客户端软件等,建设智慧酒店;完善景区旅游网站、建设景区虚拟旅游网站、设置3D虚拟游览中心、打造景区“微”营销品牌、利用B2C,O2O营销模式;建设智能安防救援系统、车辆动态监控、环境监测系统。[7]

四、我国智慧景区研究述评

(一)我国智慧景区研究特点

纵观我国有关智慧景区的研究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1.研究时间短,但研究进程快

如前所述,虽然我国智慧景区始于2010年开始有学者研究,但是近6年特别是近两年来,智慧景区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景区管理者、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为推动信息技术在旅游全行业和全产业链的深度开发与广泛应用,2014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智慧旅游年”,这掀起了智慧景区的研究热潮。

2.合作研究非常多

在所检索到的42篇文献中,由两个及以上的作者合作撰写的有25篇,约占60%,特别是开始研究的前四年合作研究占到90%,这说明对于智慧景区这个新事物,在研究初期研究人员对它的判断,不仅仅基于个人的认识,而是集思广益才形成初步的认识。(见表3)

表3 2010年-2015年发表论文篇数、合撰篇数及合撰占比Tab.3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and the ratio of the team works about smart scenic spot from the beginning of 2010 to the end of 2015

3.研究阶段特征明显

从文献的数量、研究内容、合撰占比等多重特征,可以把这个研究阶段划分成两个阶段:2010-2013年的探索阶段和2014-2015年的发展阶段。在研究的探索阶段,主要研究智慧景区是什么的问题,基本是以景区为中心进行研究,研究者普遍侧重于智慧景区的概念、实质、建设目标、构架、建设内容等方面的研究。在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者多侧重于智慧景区的评价标准、存在问题和实现途径的研究,是对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研究重点逐渐开始关注游客的需求。

4.研究专业背景多样化

智慧景区研究者的研究专业背景多样化。首先,研究人员学术背景多样化,研究方向除有旅游相关专业背景外,还有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对地观测传感网与空间信息智能服务方向、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规划、经济咨询和信息化研究、环境政策与智慧城市研究、企业战略与营销、知识管理、商务智能、信息与通信工程、物流管理、杂志社记者等。其次,研究人员的职业背景也多样化,不仅高校教师、硕士、本科学生,还有著名景区管理人员和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这说明智慧景区的发展引起了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而且智慧景区的发展涉及的内容广泛,需要多专业多角度的不断融合、贯通,才能促进景区真正“智慧化”发展。

5.研究视角日益广泛

最初的研究是对于智慧景区认识的研究,诸如概念、技术、框架、目标等,这些研究主要偏于理论探讨研究。后来的研究方向逐渐转向如何操作的层面的研究,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比如说对具体景区的建设研究、智慧景区建设对门票价格的影响、通过相关访谈和调查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如何建设智慧景区、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绩效水平、如何建设智慧景区网站等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研究。

(二)我国智慧景区研究不足与展望

综上所述,虽然得益于“智慧地球”的发展和“智慧旅游年”的推动,我国有关智慧景区的研究近年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仍然缺乏一个大家认同的、简洁的、内涵准确的智慧景区的定义,很多研究者往往是在别人定义的基础上,加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就又产生一个定义,这样的定义缺乏严肃性,也不一定很准确。其次,众多论文在论述具体景区如何建设智慧景区时,所列出的问题和对策往往并没有该景区的特质性,而是适用于众多需要建设智慧景区的景区。而这是我国智慧景区处于建设初级阶段的原因,导致建设智慧景区的问题相似,研究人员提出的对策不具体,具有普适性强但操作性不强的特点。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会越来越深刻的发现智慧景区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旅游者享受智慧景区,因此预见,以后的研究将越来越以游客为中心,围绕智慧景区如何建设才能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享受“智慧”的需求,这样方方面面的研究将进一步展开。

[1]邵振峰.基于物联网的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J].地理信息世界,2010(5):12-16.

[2]党安荣.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J].中国园林,2011(9):15-21.

[3]邓贤峰.“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电子政务,2012(9):100-106.

[4]盛方清.智慧景区游客体验维度及调控策略研究:以南京中山陵景区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21.

[5]申屠振峰.“智慧景区”的构成、价值及发展趋势[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8);188-189.

[6]常少辉.基于物联网的智慧颐和园信息基础设施方案[J].中国园林,2011(9):22-25.

[7]张菲菲.黄果树智慧景区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25.

[8]李洪鹏.数字景区转型智慧景区的探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7):111-112.

[9]颜敏.基于物联网的南京智慧景区建设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8):5-8.

[10]郑颖尔.智慧颐和园建设与智慧景区模式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4(3):72-78.

[11]金波.浅谈智慧景区标准化建设[J].中国标准化,2014(3):96-99.

[12]汪侠.基于游客视角的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4):448-456.

[13]李伟.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景区网站服务功能及其评价:以华北地区10家5A级旅游景区网站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9):1149-1152.

[14]肖婷婷.“智慧景区”模式在三坊七巷文化旅游中的推广应用[J].东南园艺,2014:44-56.

[15]王露瑶.我国智慧景区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4):54-56.

[16]唐晨铭.基于智慧旅游的智慧景区打造研究:以柳州白莲洞遗址公园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70-72.

(责任编辑:冯起国)

Review on our Smart Scenic Spot Research in China

WU Weidong
(School of Business,Jianghan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56)

The study of smart scenic spot in China began in 2010 and gradually came to its climax in 2015.Those articles contents can be summarized as:What is the smart scenic spot;What is the standard to judge the smart scenic spot;Which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the smart scenic spot;Which is the best way to develop the smart scenic spot.The process of studying smart scenic area by Chinese scholars is fast with phase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tly,researchers had divers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and many the cooperative study,etc.

smart scenic spot;review

F59

A

1674-2109(2016)11-0047-05

2016-03-03

吴卫东(1970-),女,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智慧旅游、旅游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景区智慧旅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旅游
有智慧的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智慧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