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健
公共资源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
——基于福建省9个地市的数据分析
林晓健
公共资源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其合理投入对资源再配置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构建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17个度量指标,评价2012-2014年福建省9个地市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其次通过回归分析考察不同类型的公共资源投入变化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后对九地市公共资源支出所对应的经济综合发展的实际与预测水平进行比较,评价九地市现有公共资源支出效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便更好地进行公共资源管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公共资源支出效率;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优化支出结构
公共资源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起支撑和导向作用,对资源再配置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偏重城市经济建设导致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失衡,忽视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不仅体现在居民收入、经济增长等经济方面,而且体现在居民生活质量、社会文明程度等社会方面。《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和配置公共资源,提高公共资源的管理效率,不仅是政府实现职能转变的关键,而且对缓解城市的公共资源压力至关重要,进而对推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具有更加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福建省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资源、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显示2014年福建省排名第八[1],为了缓解劣势指标如“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医疗和养老保险覆盖率”等,需要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分析福建省九个地市现有公共资源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关系意义深远。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政府的公共支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社会公共资源的使用情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思想[2][3]。研究表明,公共资源投入可以通过完善社会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环境等因素影响和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4],二者之间存在互相促进、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不仅会支持和促进公共资源的发展,而且对公共资源供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反之,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会推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否则会造成低效率。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观点主要从狭义上把“公共资源”界定为常见的一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与就业几类基本的社会公共资源。
本文将分两步建立模型:第一步是通过建立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价2012-2014年福建省9个地市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九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被解释变量,检验政府公共资源支出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第二步是对九地市同等水平公共资源支出所对应的经济综合发展的实际与预测水平进行比较,评价九地市现有公共资源支出效率,以便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综合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简洁性等原则,鉴于数据的代表性和可获取性,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采用人均指标和总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建立3层指标体系,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5](P252),选取2012-2014年3年数据,以福建统计年鉴为主,不足数据以9个地市统计局和财政局数据及统计公报补充,具体见表1。
表1 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衡量指标体系
经济子系统主要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结构和与外部经济体的联系情况,通过t1至t7说明。社会子系统是衡量区域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福利基本状况,通过t8至t14说明。环境子系统是衡量区域自然资源、环境治理状况,通过t15至t17说明。
(二)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指标数据的计量单位以及指标类型的不一致,为消除这些差别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的标准化处理。这里采用广泛应用的标准化法进行无量纲处理,标准化公式如下:
式中rij表示第i个样本对第j个指标的原始指标,、分别表示第j个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n为样本个数,m为指标个数。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运用变异系数法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变异系数法是根据各项指标观测值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指标权数的方法。变异系数越大说明该指标在各地市各年的指标数值中差异越明显,从而也说明了该指标在评价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中地位越重要,因为如果该指标在各地市中没差异那就在综合评价中起不到区分整体水平的作用。因此,变异系数越大的指标应该赋予越大的权重。变异系数法的计算步骤及公式如下:
1.计算第j个指标在n个被评价对象中取值的均值和标准差。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公式同上式(1)。
2.计算第j个指标的变异系数:
3.对各指标的变异系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具体各指标权重系数见表2。
表2 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标权重系数
从表2权重系数看,t7(商品出口贸易总额)、t8(人口密度)、t15(工业污染限期治理投资)系数较大,说明三个系统中各有一个指标波动较大,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影响较大,说明近些年福建9个地市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厦门、福州、泉州对人口吸引力大,使商品贸易交往较为频繁,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额增加,所以权重较大。其他指标权重均全部小于0.1,说明指标波动较小,趋势较为稳定,对区分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的差异影响不大。
(四)综合评价模型的确定及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得出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以及指标权重系数,采取线性加权的方法,可以得出2012-2014年福建省9个地市的各年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见表3各年y综合数据。同时,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对各地市的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进行综合评价,见表3中y经济、y社会、y环境各行数据。计算公式为:
表3 2012-2014年福建省9个地市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由于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因此表3中负值表示低于平均水平,由此可对福建九个地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如下分析评价:
第一,从福建9个地市综合得分来看,地区差异较为明显,主要分三类:得分大于0即高于平均水平的是福州、厦门、泉州,其他地市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均低于平均水平,大于-0.3的是三明、南平、龙岩,小于-0.3的是莆田、漳州、宁德,说明福州、厦门、泉州在原有比较有利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政策支持下,三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发展基本保持较稳步增长态势,投入相对合理,导致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好的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地市正在通过空间区域的整合带动其他地市的综合发展,如厦漳泉、福莆宁两大城市圈和闽西北集聚带就是很好的样本。
第二,2012-2014年福建省9个地市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其中经济子系统的增长趋势最明显,表明9个地市在原有重视GDP的指导下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社会子系统普遍表现为稳步上升,区域社会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环境子系统的数据结果不太稳定,显示在改变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标准和关注生态环境的趋势下,除了注重经济增长,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足,因此环境治理仍然有很大的改进和完善空间。
这部分考察不同类型的公共资源投入变化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根据年鉴数据,选取影响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4项财政支出作为自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体模型设定如下:
式(5)中,Y为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见表3中各年各地市y综合数据,X1表示各年相应地市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X2表示教育支出,X3表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X4表示医疗卫生支出。
选取2012-2014年3年四项财政支出为代表体现公共资源支出原因在于:一是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在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面临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突出。2012年党的十八阐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首次提到“生态文明”,因此关于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备受重视。二是2012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到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包括保障民生的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住房等。虽然年鉴的财政预算支出有13项和其他支出,但为了使统计年鉴、财政年鉴与研究数据能够统一口径,本文主要研究福建省重视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建设之后公共资源支出的效率,及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是否具有促进作用。
接下来将2012-2014年福建省9个地市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y综合作为被解释变量,政府公共支出的四项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运用Eviews6.0进行回归分析。由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是原始数据经过标准化后计算得到的,如果直接与政府公共支出的4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回归,将可能因数量级不一致导致回归系数偏小。因而,在进行回归分析前,先将政府公共支出的四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式同上式(1)。之后,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政府公共支出四项指标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回归①在此通过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看出各变量均为平稳系列,因而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是合适的。因此,检验过程略。。
运用Eviews6.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福建省9个地市公共资源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回归结果,见表4。
表4 公共资源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回归结果
回归结果显示拟合优度R2和F-统计量均较高,但X1和X4对综合得分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影响不显著,通过下表5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显示X1和X2相关系数高达0.927,存在高度相关,X3和X4之间相关系数高达0.8285,相关程度也较高,因此模型受多重共线性影响,导致X1和X4不显著。
表5 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
考虑到一般公共服务支出X1主要影响经济子系统的指标,这些指标权重高,所以保留X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X3主要影响t11(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加率)和t12(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这两项权重高的指标,即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综合经济水平影响也较高,所以保留X3。而X2和X4主要影响社会子系统指标,这些指标权重低,即教育和医疗支出对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影响较低,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一是其主要影响对象社会子系统的指标权重系数较低;二是由于教育医疗支出对提高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整体素质的作用需要较长周期体现出来,产生明显效果有一定的时滞性。所以教育与医疗支出最终可以通过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的效果凸显出来,因此删去教育与医疗支出这两个指标以避免多重共线性对回归结果精确度的影响。
我们选取X1和X3以消除多重共线性,而且原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常数项不显著,我们仅对X1和X3进行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6 回归结果
从而可建立回归方程如下:
由回归模型可知,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反映政府提供的基本经常性支出,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在统计年鉴中,2006年之后与基本建设支出合并,表明福建省近些年政府基础性的基本建设支出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6],但已有研究表明,政府投资过多会存在挤出效应,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因此有必要逐步减少基本建设支出,增加教育与医疗和环保支出。而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正相关,表明继续保持这些支出的稳定增长,有助于提高综合发展水平。
将九地市经济相关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按照上述确定的指标权重系数,采取线性加权的方法,得到2012-2014年9地市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实际水平(表3中的y综合),同时将9地市标准化处理后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X1和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X3两项指标代入上述的回归方程,得到2012-2014年九地市区域经济综合发展预测水平,二者对比结果见表7。
表7 九地市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实际水平与预测水平比较
从表7可看出:
第一,9个地市3年数值越来越大,显示经济综合发展实际水平都在稳步提高,体现公共资源支出较为合理,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有推动作用。实际值与预测值为负值,说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正值的仍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福州、厦门、泉州三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第二,漳州数值变化比较明显和特殊。2013-2014预测值变成正值,体现了在厦漳泉同城化的带动下,厦门泉州对漳州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明显,导致其综合发展水平比2012年提高较多,带动其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开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2013-2014实际值和预测值均略有变小,主要因为漳州在近些年公共财政支出总量虽有增加,但是增长率却略有下降,特别是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从2012年的23.0%降到2014年的8.3%,导致公共资源支出对漳州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小,数值变小了,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X1的减少并不影响实际值和预测值变小,可见社会保障类的支出应该保持其稳定性。
第三,实际值和预测值的对比结果显示,2012-2013年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宁德的实际值小于预测值,说明这5个地市的公共资源支出效率较低,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未完全发挥出来。2014年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开始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显示9个地市现有的支出水平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实际水平的影响高于同等支出水平下应用的水平,体现9地市现有的公共资源支出效率较高,同时政府政策的扶持,制度的改变等其他因素也导致对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说明自2012年之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政府和人民越来越重视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与提高生活质量,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一)研究结论
1.本文从定量分析的视角利用福建省九地市的数据评价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近3年来福建省9地市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特别是在福莆宁、厦漳泉两大城市群及闽西北集聚带的推动下,相对落后的地市综合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环境子系统数据的起伏警示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
2.利用政府公共财政四项支出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回归结果表明:教育与医疗卫生两项支出由于作用周期较长,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不明显,只有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相对明显,而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得分的影响系数为0.247674,超过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的影响系数0.151671,体现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中政府的基本建设支出对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拉动作用依然较大,对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和环境治理的投入重视不够,需要通过相应的法律规范公共资源的合理投入。
3.对9地市同等水平公共资源支出所对应的经济综合发展实际与预测水平进行比较,评价九地市现有公共资源支出效率,发现除了福州、厦门和泉州,其他6个地市的经济综合发展实际水平虽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其实际水平在2014年基本高于同等公共资源支出下应用的水平,体现9个地市现有的公共资源支出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作用显著。其公共资源支出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推动作用值得借鉴和推广,为全国类似省域提供很好的发展样本。
(二)政策建议
1.有效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将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保证其公平性。从回归结果发现近些年福建省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推动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政府的基本建设支出来实现的,体现了宏观方面政府的重视与政策支持仍然是首要的。但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已经表明,政府干预太多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产生挤出效应和腐败等问题,导致政府失灵,因此公共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要引入一定的市场成分,严格控制政府机构的基本经费支出,增加透明度,探索多中心配置公共资源的模式。
2.进一步深化和发掘城市群建设,推广“两圈一带”模式。发达城市应该继续发挥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积极推动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各地不仅要充分利用其自身原有的资源优势积极配合国家与地方各项政策,而且要积极参与城市圈建设和利用自贸区建设政策,发展贸易与交流,以此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与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
3.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从年鉴数据看,福建9地市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14年比2013年都有所减少,并不影响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反而是教育、社保和医疗等支出的减少对综合发展水平影响较大,体现了以人为本和重视环境理念的增强。因此,对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教育、社保和医疗等公共财政支出要加大投资力度,并保持其延续性和稳定性,释放公共财政支出的民生作用,对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4.完善相关的公共资源配置与管理方面的法律推动公共资源支出与定价、产权的规范化和法制化[7]。可以借鉴厦门市有近20个公共资源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经验,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前中后三个阶段的监督管理,遏制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1]林娟.2016年中国省城竞争力蓝皮书发布,福建省综合排名第八[EB/OL].www.http://fj.people.com.cn,2016-02-26.
[2]Rati Ram.Government Size and Econom ic Grow th:A New Framework and Some Evidence from Cross-section and Time-series Data[J].The American Econom ic Rei-ew,1986,76(1).
[3]Barro RJ.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 ple M odel of Endogenous Grow 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
[4]郭小琼.县级财政支出结构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13.
[5]雷晓明,赵成,王永杰.中国公共资源问题:理论与政策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6]王婷婷,朱建平.基于VAR的福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研究[J].商业研究,2011(7).
[7]王艳.我国公共资源产权界定的路径依赖及制度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4).
[责任编辑:刘烜显]
林晓健,集美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集美大学财经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福建厦门361021
F327
A
1004-4434(2016)11-0074-06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新型城镇化中福建省县域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研究”(2014B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