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研究综述

2016-02-10 18:29赵佳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精准思想研究

赵佳佳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研究综述

赵佳佳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当前,对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研究集中在七个方面,即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价值定位、主要内容、主要特色、形成基础、指导意义、国际意义以及关于习近平闽东扶贫和《摆脱贫困》中的扶贫开发思想研究,但也表现出研究成果较少,以政策解读和媒体宣传为主;总体性描述多,个别性分析少;研究不平衡问题突出;研究视野单一狭窄等问题。

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研究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针对贫困地区的发展实际,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要求,深刻阐述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衡量”等重大问题,逐步地形成了其扶贫开发思想。学界对其进行了深入阐述和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归纳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正确理解、深刻认识、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

由于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最具鲜明特色、最具现实意义的新的扶贫理念,对其理论价值的概括,也可以视为对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价值认知。汪三贵和刘禾认为:“精准扶贫不仅成为指导中国农村扶贫的基本方针,而且成为扶贫实践的主要抓手。”[1]陈祥健和王云生认为,精准扶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是扶贫工作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2]何雄浪和靳中辉强调,精准扶贫“为我国新时期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3]随着《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等的实施,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都做了详尽规制,习近平精准扶贫理念全面开展,进一步上升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今后一个时期对于贫困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思想,[4]从而,高志凌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决战全面小康的法宝。”[5]由此可知,不能将精准扶贫仅看作具体的工作方式,应该将其提到贫困治理的原则高度。

(二)中国梦理论的重要组织部分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矢志不渝的追寻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这个目标的关键一步和必经阶段。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扶贫开发、打赢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被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并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与中国梦在相互激荡中生成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的扶贫开发必然成为时代主题纳入伟大的中国梦理论中。[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30多年的扶贫开发,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和理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是针对扶贫攻坚时期我国扶贫开发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的有明确问题导向的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7]必然也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和重要部分载入史册。

二、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主体内容和思想内涵是当前学术界和舆论界研究和阐释的重点,按照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所内含的主体数量,可以将现有的研究观点分成三主体论、四主体论、五主体论、六主体论和七主体论等不同观点。

(一)三主体论

这种观点认为,习近平在对我国贫困地区全面深刻考察和认识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不能让困难地区、困难群众掉队的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新的扶贫理念以及精准扶贫的要求和智力扶贫新观点。[8]

(二)四主体论

熊若愚从扶贫开发的意义、目标、方法和动力四个方面出发,将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概括为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而点明扶贫开发重要意义的思想;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从而更加明确扶贫开发目标的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务求取得实效,从而阐明扶贫开发基本方法的思想;贫困地区发展要找到内生动力,唯有内外结合,才能加快发展,从而指出扶贫开发动力机制的思想。[9]

(三)五主体论

刘义圣、许彩玲认为,习近平扶贫思想的主体内涵包括如期稳定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定位、精准扶贫的思想创新、内源扶贫的创新动力、扶贫力量的合力强化以及扶贫机制的制度创新。[10]

(四)六主体论

作为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的观点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应该说是现阶段官方的正式解读,他认为,观察习近平扶贫思想需要从明确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战略定位的“扶贫开发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强调扶贫开发紧迫性和重要性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任务”思想;阐述扶贫开发总体思路和实现途径的科学扶贫思想;阐明扶贫开发工作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要求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激发内生动力的工作方向和重点的内源扶贫思想;阐述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重要意义和基本途径的社会扶贫思想等六个方面来领会其精神实质。[11]

张占斌也将习近平扶贫思想总结为六个方面,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重中之重思想、内生外生动力思想、精准扶贫的思想、体制机制创新思想、社会合力思想。[12]王金艳从习近平扶贫开发内涵的理念角度将其概括为六个方面: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创造性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创新理念;把扶贫开发同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结合起来的协调理念;扶贫开发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绿色理念;加强减贫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的开发理念;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贫困人口的共享理念;脱贫致富贵在立志的扶志理念。[13]

张瑞敏通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扶贫开发的新论断将其概括为六个方面:消除贫困是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提出完成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的任务;把反贫困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扶贫战略,调整战术,实行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实施精准化扶贫;扶贫工作要抓重点,重点抓。[14]

(五)七主体论

蒋永穆将习近平扶贫思想梳理为: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脱贫致富贵在立志的思想;发展是摆脱贫困帽子总办法的思想;切实强化扶贫开发工作管理体制创新的思想;扶贫攻坚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思想;社会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的思想;打好扶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的思想。[15]

三、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主要特色

刘义圣、许彩玲将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坚持走社会主义的反贫困道路。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二是继续强调政府在反贫困中的主导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仅将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重点内容写入“十三五”规划,而且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前提下加大扶贫投入,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进行政策倾斜;通过强化领导责任制,加强扶贫队伍建设。三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习近平强调“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不仅注重物质扶贫,更加注重精神扶贫,只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脱贫,才是真正的脱贫。四是在继承马克思制度反贫困思想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把制度改革、反制度贫困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特别是破除城乡二元制度。[16]

王辉从思维方法的哲学角度提出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三个特点:一是鲜明的唯物辩证法思维。习近平特别重视扶贫开发中的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短期、压力与动力的辩证统一关系。二是坚定的唯物史观立场。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蕴含着深厚的群众意识,认为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力量,在扶贫开发中要把群众路线贯穿始终。三是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习近平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求真务实。[17]

四、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形成基础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我国“以粗放、分散式扶贫为主,导致扶贫目标不准,效果不佳”[18]以及扶贫方式重安排、弱管理、轻绩效的总体状况,习近平提出并逐步形成了“精准扶贫”思想。曹艳春将其形成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形成时期、完善阶段。具体来看,2013年11月是精准扶贫战的萌芽时期;2014年到2015年是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形成时期;2015年10月和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参加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标志着“精准扶贫”思想进入完善期。[19]

(二)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形成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共同富裕”思想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20]实现共同富裕是从古到今中国人民一直追寻的王道乐土,也是近代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目标,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承诺,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共同富裕思想是一以贯之的主线。“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21]习近平扶贫思想特别是精准扶贫的理念和原则,就是要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路,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特别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现实需求。[22]30多年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扶贫标准的提高,贫困人口的数量仍然巨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面临艰巨的任务,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曾深情地谈到“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原有的对地区不对人的扶贫开发体制难以有效针对贫困人口进行施策,“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23]

坚实的地方扶贫实践和深入的个人理性思考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形成的个人基础。从正定到厦门、从宁德到福州、从福建到浙江、从地方到中央,扶贫是习近平一直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他在福建省宁德地区任地委书记期间将扶贫的一些思路、方法、经验总结成一部亮点荟萃的专著——《摆脱贫困》,“蕴含着丰富的精准扶贫的思想与做法,”[24]“对于追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历史源头,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积极的指导作用。”[25]

五、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指导意义

30多年的扶贫开发主要针对贫困地区扶贫,而习近平扶贫开发的最鲜明特色和最大突破点,在于其强调扶贫对象要从区域转向更为精准的家庭和个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针对性。因此,精准扶贫的理念、方法、方针和原则,便成为脱贫攻坚阶段各地各部门开展扶贫工作的战略指导思想。

高志凌等将其定位于“决战全面小康的法宝”的高度,认为必须用精准的视角审视扶贫攻坚,准确把握扶贫攻坚的重大政治意义、战略作用和现实需要;用精准的思维谋划扶贫攻坚,体现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用精准的措施推进扶贫攻坚,围绕深化改革提升精准扶贫、突出重点难点落实精准扶贫、形成强大合力推动精准扶贫。[26]

刘永富将其概括为: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具体说来,就是建设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建设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和县级资金项目管理平台,建设乡村扶贫脱贫落实工作平台;贯彻“六个精准”要求,实施七项专项行动;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强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和扶贫成就等的宣传。[27]

曹艳春认为应从四个维度,即“靶向精准度、政策精准度、效果精准度和外力精准度”来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具体包括提高贫困对象和贫困内容的被瞄准率;利用大数据,提高政策供需匹配度和政策主体与客体的匹配度,同时,要建立分层筛选、逐级流动机制;建立科学的贫困标准增长机制,完善扶贫资金和服务的组织管理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为扶贫开发构建优良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信息环境和社会保障环境等。[28]这些观点,有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更具针对性地贯彻习近平精准扶贫理念。

六、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国际意义

“中国的减贫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贡献,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学习经验。”[29]作为中国脱贫攻坚阶段根本指针的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也就自然而然拥有了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的意义和对外传播的可能。特别是随着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以更好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强自身发展能力,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方略走向世界”[30]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理论的适用性取决于现实条件的相似性,作为实际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有着相同的经历和基本特征,据此,刘义圣、许彩玲认为,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不仅对我国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例如,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反贫困的关系,处理好反物质贫困与反思想贫困的关系,处理好工业项目反贫困与农业开发治贫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关系。[31]

七、关于习近平闽东扶贫和《摆脱贫困》中的扶贫开发思想研究

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形成,与其深厚的实践积淀和深刻的理性思考密切相关。从1988年5月13日到1990年4月28日,习近平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两年时间里,领导闽东人民努力实现摆脱贫困的历史任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摆脱贫困》一书是这一思考的结晶。学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习近平闽东扶贫实践的总体概括,《摆脱贫困》中提出的扶贫开发的理念、观点和方法,习近平闽东扶贫实践及其理论成果——《摆脱贫困》蕴含的思想方法等方面。

陈小伟将习近平闽东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为“弱鸟先飞”立谋、“四下基层”立制、“滴水穿石”立德、“三大梦想”立功、《摆脱贫困》立言。[32]郑崇玲认为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了摆脱贫困的基础,必须“加强集体经济实力”、“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实现共同致富”。[33]

关于《摆脱贫困》中的反贫困思想,文建龙、朱霞的观点较具代表性,他们将其概括为七个方面,一是扶贫先扶志: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二是立足自身脱贫致富: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三是要搞“经济大合唱”:经济建设是主旋律。四是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五是把脱贫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六是用开放意识推动扶贫工作。七是走发展大农业脱贫的路子。[34]蔡得久认为,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农业综合开发、双向开发、壮大集体经济、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等扶贫开发的理念、观点和方法。[35]杨建义等则着重强调了《摆脱贫困》的反精神贫困、“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的思想。这些思想、观点和方法,显示出了习近平作为地方官员的远见卓识和从政智慧。[36]

八、研究评析

当前,对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研究和阐释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总体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时间较短,还有待开拓。

(一)研究成果较少,仍以政策解读和媒体宣传为主

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对于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对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进行深刻解读、媒体对其进行广泛报道实属必然,这是从事扶贫工作的必要之举。但与之相比,关于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有深度的学术研究成果还偏少,因此,学术界应该加大研究力度,从多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二)总体性描述多,个别性分析少

作为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的重大创新和最新成果,学界对于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研究也才刚刚开始,虽然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初步性、总体性描述较多,如《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初步研究》《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人消除贫困思想初探》《试论习近平扶贫观》《习近平扶贫思想述论》《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思想探析》,而对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度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研究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不能仅停留在总体性概括层面,而应对各部分内容都进行工笔画式的深入研究。

(三)研究不平衡问题突出

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是一个有着多元内容的理论体系,但纵观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对精准扶贫的研究持续升温,这自然与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中最具特色、最为核心的部分有关。与此同时,对《摆脱贫困》的反贫困思想也形成一个小热点,这与其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中的基础性地位有关,但对于其他板块如生态扶贫、教育扶贫、老区扶贫、少数民族扶贫、边疆扶贫、体制改革扶贫、社会合力扶贫等研究相对不足。对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研究,不仅要重点把握,还要做到面面俱到。这样,才能反映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全貌。

(四)研究视野单一狭窄

现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上从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形成、内容及指导意义出发,因此,大部分研究成果思路相同。即使是对个别内容进行的研究,也与总体性研究结构类似,这不仅带来阅读疲乏的问题,也反映出研究思路单一、视野狭窄。中国的发展已经深深地融入世界,因此,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形成,必然有深刻的国际背景和广泛的国际意义,应从国际层面对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进行反观,现有研究仅有刘义圣、许彩玲的《习近平反贫困思想及对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借鉴》的国际视野较为浓厚。此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与历届领导人扶贫思想的比较研究也必须放入台面。这样,才能更加清晰地理解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意义以及理论特色。

[1]汪三贵,刘未.“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精准扶贫系列论述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01).

[2]陈祥健,王云生.精准扶贫: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指针[N].福建日报,2015-04-20.

[3][8]何雄浪,靳中辉.习近平扶贫思想解读[N].贵州民族报,2015-12-09.

[4][20][22]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10下).

[5][26]高志凌,张亚杰,阎永强.决战全面小康的法宝——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N].光明日报,2015-08-16.

[6][12]张占斌.习近平同志扶贫开发思想探析[J].国家治理,2015(09).

[7][15]蒋永穆,周宇晗.习近平扶贫思想述论[J].理论学刊,2015(11).

[9][16][31]熊若愚.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初步研究[J].新东方,2015(04).

[10]刘义圣,许彩玲.习近平反贫困思想及对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借鉴[J].东南学术,2016(02).

[11]刘永富.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形势与任务[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6(01).

[13]王金艳.习近平扶贫开发理念探析[J].理论学刊,2016(02).

[14]张瑞敏.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人消除贫困思想初探[J].理论月刊,2015(04).

[17]王辉.试论习近平扶贫观[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20).

[18]李楠,陈晨.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3).

[19][28][33]曹艳春.四个“精准”是落实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重要法宝[EB/OL].新华网,2016-02-06.

[21]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23]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5-01-22.

[24]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摆脱贫困》:精准扶贫的示范意义[N].光明日报,2016-01-12.

[25]郑崇玲.略论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的若干战略远见[J].闽江学院学报,2014(06).

[27]刘永富.以精准发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N].人民日报,2016-01-11.

[29]转引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N].学习时报,2016-02-15.

[30]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方略走向世界[EB/OL].中国新闻网,2016-04-11.

[32]陈小伟.习近平带领闽东摆脱贫困的理论与实践[J].福建党史月刊,2015(06).

[34]文建龙,朱霞.习近平《摆脱贫困》的反贫困思想[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06).

[35]蔡得久.切实提升扶贫开发政策水平——研读习近平《摆脱贫困》有感[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5(04).

[36]杨建义.摆脱贫困的精神力量——学习习近平《摆脱贫困》[N].学习时报,2016-01-21.

责任编辑:马树勋

D616

A

1671-2994(2016)05-0046-05

2016-05-13

赵佳佳(1987-),男,河南修武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扶贫开发问题。

猜你喜欢
精准思想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思想与“剑”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精准的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