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建设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2016-02-10 16:51吴伟伟王建军
中国军转民 2016年3期
关键词:军工保密资格

■ 吴伟伟 唐 军 王建军



地方高校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建设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 吴伟伟唐 军王建军

由于制度体制、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军工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地方高校的资格建设上也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如何在现有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满足军工产品质量要求的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努力。笔者结合《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相关条款的要求,就地方高校如何加强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建设谈几点建议,供参考。

自2005年7月实施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制度以来,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到 《装备承制单位名录》,成为合格的装备承制单位,为我军的武器装备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相对于普通军工企业,地方高校具有学术氛围好、专业人才多、科研水平高等特点。经过几年的建设,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建设保持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由于制度体制、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军工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地方高校的资格建设上也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如何在现有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满足军工产品质量要求的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努力。笔者结合《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相关条款的要求,就地方高校如何加强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建设谈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要进一步重视装备承制单位制度建设

《指南》A3 a)条要求组织“应建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与本单位性质、规模、产品相适应、健全的组织机构”,A3 c)条要求组织“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申请单位自身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资产经营管理、科技管理、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等”。

在申请装备承制单位资格之前,地方高校都建有较为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相关科研管理制度,装备承制单位制度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与承制资格要求相比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不足:(1)部分高校,特别是资格建设较晚的高校在制度建设上存在规章制度不能完全适应军工项目特殊要求的矛盾。例如未能充分考虑承担军工任务的安全性,制定适合产品或项目特点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根据军品价格形成特点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保密制度建设上与军工产品任务要求还存在差距等等;(2)对新增加的军工项目管理部门,存在着职责分工不够明确,权限交叉重叠,规定不够合理等问题。例如个别高校军工项目办在项目管理和协调项目工作方面的具体职能不够细化,实际工作效果有待提高;(3)由于工作习惯等原因引起的新制定军工项目管理制度落实执行困难或得不到有效落实等问题……另外,地方高校学科门类多,专业涉及面广。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保持期内,承担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专业类别可能会发生变更。如果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同步更新,有可能会导致现有制度不能完全满足科研生产任务需求的现实。

解决上述困难需要地方高校从多方位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符合地方院校特点的装备承制单位资格持续保持能力。鉴于科研任务分散,专业涉及面广的特点,笔者建议地方高校在制度建设上构建多级配套的完善制度体系。在学校层面,建立满足装备承制单位资格需要同时又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基础性制度规定。制度设计覆盖全面,满足军工产品特点。例如,涉及人员财产安全的,要制定安全生产/科研管理制度;涉及环境污染的,要制定环保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符合军品研制生产特殊要求等等。在项目组层面,建立满足专业需求的特殊性制度规定。例如,从事炸药等火工品研发,其现场安全防护规章制度要与火工产品特点相适应;按照临时人员(研究生)和长期人员(教师)的特点制定科研现场保密规定。学校军工产品项目办作为管理和协调部门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督作用,通过参加项目检查和阶段评审等途径检查制度落实,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各项军工科研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二、要进一步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指南》C1 c)条要求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覆盖申请承制的全部装备,并满足军方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C3 b)条要求组织“应确保过程受控,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体系建设方面,部分高校在体系文件编制和体系运行两方面有待提高。(1)体系文件编制方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有的未能完全覆盖所申请装备承制产品类别;质量手册、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产品类别与申请书存在不一致现象;质量手册没有完全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生抄硬搬其他单位的同类文件或着直接引用标准原文;另外,程序文件职责规定不够明确、可操作性不强,过程覆盖面不足,使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未能达到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要求。(2)质量体系运行方面,主要存在着:质量目标、文件控制、记录控制、特殊过程控制、外包控制等过程控制不够严格;工艺参数不够具体;合格供方评定不够及时;工装、仪器、仪表及非标设备周检不够及时;检验、试验实际操作不够规范,记录不够完整;特殊过程识别不充分,确认活动证据不够充足;科研开发未按规定程序转段,缺少必要验证、鉴定试验等等。总之,科研生产过程难以完全受控,使项目或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充分保证。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高校体系建设时间短,人才不够,实践不足等。笔者认为,提高高校质量体系建设水平,要从人才培养、体系文件和体系运行三个方面下功夫,以相应的具体措施解决好上述矛盾。例如,强化质量体系知识培训,将项目组人员纳入培训范畴;请相关专家对体系文件做好审查,确保体系覆盖全面且符合学校特点;严格执行武器装备科研程序,确保研制过程规范;加强生产过程现场监督,保证产品实现过程受控。此外,高校还应充分关注质量管理体系和学校自身管理制度之间的融合。质量管理体系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产品质量持续改进为主要目标,而高校建设除了履行“科学研究”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外,还主要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以追求产品质量的质量管理体系与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高校管理制度虽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上肯定存在差异。解决好实践过程中的矛盾,将两种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制度互补和管理合力,体系建设才算真正有效。

三、要进一步强化国军标的宣贯和执行

《指南》C5 c)条要求“应组织落实相关国家军用标准的要求,确保装备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有效”。

国军标是军工产品科研、生产的重要依据,但个别高校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标准的宣贯和执行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科研生产人员对有关国军标的要求不熟悉,工作中违反标准规定情况。有的标准执行不全面,有条件就执行国军标,没条件就降低要求;有的标准搜集不及时,采用的标准过时;有的直接采用同类国标代替国军标,甚至不执行标准……

上述问题现象带有一定的“院校式”科研生产特点:“科研学术水平高,产品化能力有待提高”。为了进一步落实好国军标要求,笔者建议,首先根据技术要求在科研生产合同中明确规定所要采用的国军标及其版本,以法律的约束力强制执行标准;其次,要适时推行基础标准的宣贯。例如借质量体系标准换版时机,加强GJB9001B的宣贯;借软件资格准入要求,推进GJB5000A的宣贯执行;再次,要及时跟进新产品标准、试验标准、文档标准的发布执行情况,结合产品实际,及时采纳先进做法。例如,关于电子产品环境试验,以前多采用GJB150的相关部分,随着GJB150A的发布,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执行新版标准,高校在执行标准时,就要根据项目要求和产品实际,考虑标准的选择问题。

四、要进一步提升合同履约意识

《指南》E2 a)条要求“应严格履行装备预研、科研、购置、修理合同,加强研制、生产、修理过程控制和管理,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合同项目,并提供合同执行情况的证明文件”。

目前,高校在合同履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合同进度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二是合同约定事项未能完全落实。对合同完成技术难度的预计不足是造成合同进度不能满足要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前面提到,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从事科研生产是辅助任务。在科研和教学冲突时,研究人员往往不能保证充足的科研攻关时间,从而出现合同进度拖拉的现象。为了赶合同进度,合同约定的非主要条款往往被忽视,再加上合同履行过程中缺少监管,将会导致合同约定事项未能完全落实。

武器装备建设对合同履约的时效性要求又非常高,装备建设等不起,也拖不起。如何解决进度矛盾?首先,要做好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工作,充分识别制约合同履行的技术、进度、资金等方面的风险,对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组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做好合同履行的策划工作,充分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制定合同履行网络计划图,对合同过程进行详细分解,定出每个节点的完成时间,确保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合同任务。针对合同约定事项未能完全履行的问题,项目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合同履行效果。例如,项目研制前,检查是否编制了《质量保证大纲》并履行了审批手续,是否对质量风险进行了识别,并对职责权限进行了规定等等;项目研制过程,检查设计是否充分考虑了可靠性、安全性、测试性等通用质量特性要求;产品交付后,检查售后服务约定事项是否得到落实等等。总之,通过检查手段,确保合同落实“不留死角”。

五、要进一步落实军工产品保密要求

《指南》F1 a)要求组织“应建立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设施,落实保密措施,确保不发生失泄密问题。”

保密工作关系到国家和军队的安全,是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具有一票否决权。目前地方高校军工科研生产保密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方高校承担的大量军工基础研究项目,掌握大量基础技术资料,是敌对势力窃取的重点;二是一些地方高校军工项目和民用非涉密项目划界不清,办公环境混杂,人员进出混乱,办公设备和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情况严重,涉密文件容易丢失;三是高校科研人员流动性大,特别是对参与保密项目的研究生保密教育和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失泄密隐患;再加上个别涉密人员意识淡薄,违规处理保密文件,导致保密形势较为严峻。

如何提高地方高校军工产品科研、生产保密能力,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笔者认为应该从规章制度、办公环境、人员管理、保密教育、技术防范等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军工产品保密制度,将保密要求落实到产品科研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加强计算机、u盘、打印机等涉密信息载体的管理,减少泄密隐患;其次要保证保密场所符合规定要求,保密设备、软件以及工作环境“三铁一器”要符合规定要求;再次要控制涉密人员范围、级别,加强涉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掌握基本保密知识,提高保密意识;最后,做好整体技术防范,建议涉密网络防火墙及单机保密系统,能够有效弥补人员意识上的不足,增强保密效果。针对问题提出措施。

除上述几个方面外,地方高校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建设中还不应忽视法人资格、检测设备和手段、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例如,法人代表的变更要及时履行相关手续,要能提供有效的法人证明文件;检测设备要定期进行检定,要满足产品需求;从事军工科研生产和管理人员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要持证上岗等等。目前,已进入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续审阶段,相信经过一轮建设和改进,地方高校的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建设必将更加适应武器装备发展的需求。

(作者单位:总装驻扬州地区军代室)

猜你喜欢
军工保密资格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保密防线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扩频通信技术在NFC中的保密处理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论中国共产党的保密观
资格
背叛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