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中的中国对缅甸投资

2016-02-10 13:41喻顶成
中国领导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缅甸民众一带一路

喻顶成



“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中的中国对缅甸投资

喻顶成

近年来,随着缅甸民主改革的推进,国内多元政治势力的出现,缅甸社会出现了一些负面反应,影响了中缅合作。在我国正全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审视中缅投资合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抢抓缅甸改革发展的机遇,实现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的互利双赢,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一、中国对缅甸投资出现的几个问题

中国是缅甸第一大投资来源国,截至2014年底,中国累计对缅协议投资金额达146.7亿美元,占缅甸累计利用外资总额的27.7%,居外国对缅投资第一位。近几年来,中缅投资合作中出现了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随着缅甸民主化改革进程的启动以及其和西方主要国家关系的改善,中国对缅投资迅速下降。2013年中国在缅甸全年投资额仅在2000万美元上下,锐减至2012财政年度的1/20,与高峰时期2010财政年度的82亿美元相比,还不到1%。2014—2015财政年度,中国对缅协议投资金额2.95亿美元,列当年外国对缅投资的第5位。与此同时,缅甸吸收的外国投资总量飙升,2013—2014财政年度,共有16个国家对缅投资,协议投资总额约41亿美元,2014—2015财政年度,有27个国家赴缅投资,协议投资总额约80亿美元。二是重大投资项目受到阻扰。密松电站、莱比塘铜矿、皎漂到昆明的铁路、中缅油气管道等项目不同程度受阻,其中,中电投投资的密松电站被叫停,造成了数十亿元人民币的损失。三是缅甸民众对中国投资存在较大负面情绪。据云南大学缅甸研究中心的一份在缅甸的调查表明,大部分缅甸民众不满中国在缅甸的投资,认为中国的投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缅甸资源,考虑本国的经济回报太多,有较大功利性。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缅甸政治格局的改变是影响中缅投资合作的重要原因。与民主改革前相比,缅甸最显著的变化是,缅甸国内参与和影响对外决策的主体多元化。在军政府时期,缅甸对外交往的主体是以军政府为主的缅甸中央政府。缅甸民主改革启动后,影响缅甸政策及中缅关系的主要力量包括:以昂山素季为代表的全国民主联盟,以“88世代学生组织”为代表的其他前反政府政党,民族地方武装,处于地下、半地下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声称代表民众利益的各种民间组织等。在缅甸国内政治力量多元化情况下,对各方势力的影响不一。以密松水电站和莱比锡铜矿为例,尽管都获得了缅甸军政府的支持,但我方对缅甸国内其他政治势力和利益团体的工作不够,导致一些政治势力煽动老百姓起来反对,最终致项目叫停。再如,缅甸反坝运动,缅甸河流网、萨尔温观察、掸邦萨帕瓦环境组织等非政府组织都是其积极的推动者,在他们的鼓动下,最终导致缅甸形成了全民反坝。目前,缅甸不仅存在着反坝组织,还有反铜矿组织、反油气管道组织等。由于多元政治力量的存在和博弈,缅甸投资环境更趋复杂,难以掌控因素大量增加,这是我国对缅投资出现困难的重要原因。

第二,中国在缅投资缺乏缅甸民意的支持。云南大学缅甸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对于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皎漂—昆明铁路和公路,以及皎漂港转口基地等项目,缅甸民众的认可度不是很高。较多的民众认为这些项目主要是中国获利,对于缅甸而言利益甚少,并不是缅甸急于要搞的。多年来中国在缅甸的投资多是大型国有企业投资的工程、资源类项目,中国公司大多只和缅甸政府亲近,不和缅甸老百姓打交道,给缅甸民众一种错误的印象就是,中国企业是来给缅甸军政府做生意的,受惠的主要是政府官员,而不是民众。缅甸一些民众把对政府的不满转化为对中国企业、中国投资的不满。

第三,中国对缅甸投资贸易结构不合理。中国对缅投资主体是国有企业,在缅甸投资的合作伙伴多集中在官方或军方企业;对缅投资以资源开发为主,水电、油气、矿产几乎占中国对缅投资全部。相比之下,在制造业、民生和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投资较少。中国从缅甸主要进口木材、矿产品、农产品等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这种投资和贸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使缅甸民众形成错觉,造成对中缅投资贸易合作的一些负面印象。

第四,一些中国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质量不如人意。少数小企业在缅甸粗制滥造、恶性竞争、唯利是图,给缅甸民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进而影响到中国投资项目在缅甸的口碑,乃至中国在缅甸的声誉。

三、对策建议

(一)调整投资重点领域,引导优质产能“走出去”

改变在缅投资过于集中在能源、矿产的局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农业、医疗卫生等惠及民生的项目投入。缅甸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体,尤其欢迎外来投资能加大对农业以及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中国对缅甸农业的投资合作有相当大的潜力,我国应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利用缅甸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开展深度合作,建设中国的境外“粮仓”。另外,制造业在缅甸经济中只占20%左右的比重,低于其他多数东盟国家,而缅甸工业品市场规模不小,且劳动力资源丰富。利用现有的“中国制造”产业优势,鼓励企业在缅甸投资发展制造业,让真正代表“中国质量”的优质产品进入缅甸百姓生活,赢得缅甸社会好感。这样既可以实现国内产能转移,又有利于帮助缅甸经济社会发展。

(二)引导民营企业加大对缅投资

我国对缅投资要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主体多元、有序竞争。不能让“三大石油”、”五大电投”这样的大型国企一拥而入,使缅甸民众心存疑惧,担心国家的经济命脉被控制。多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民营企业投资有利于双方的民间交流,拓展官方以外的交往交流渠道,形成官方民间交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三)做好在缅投资项目的本土化发展

在缅投资要提髙项目的本土化程度,增加缅方在项目建设经营中的参与度,使其从中获益并带动缅甸建设水平的提高。建设运营期间,可培养扶持当地企业为项目做一些辅助配套,尽量吸收当地劳动力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使当地经济得到发展,环境得到改善。通过雇用当地工人、招聘当地高管、融入当地文化、尊重当地习俗等,减少因文化、宗教信仰不同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四)加强对缅投资项目的正面宣传

深入了解当地社会生态和生存逻辑,充分运用当地媒体和社会资源,促进中缅关系。利用缅甸主流媒体、西方媒体及较有影响的民间组织渠道,宣传投资项目建设经营情况、企业在项目开展中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社会和民众带来实惠,通过这些渠道把相关信息传递到缅甸民众中去,影响缅甸社会舆论,树立中国投资的正面形象,为投资项目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氛围。

(五)积极发展立体外交

加强与缅甸政党(包括少数民族政党、以昂山素季为首的民盟派)、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的接触。今年我们邀请昂山素季访华,就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实践。商会在缅甸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注重与商会之间的交流和往来。把我国民间组织开展境外公益活动纳入援外工作范围,充分发挥其方式灵活、直接面对普通民众的优势,开展民间外交,既能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也能提高援外综合效益。可在缅甸组织实施一批老百姓受益多、社会影响大、辐射广的项目,争取取得明显成效。

(六)充分发挥云南的作用

2014年,滇缅贸易进出口额为70.5亿美元,占中缅贸易的78%,云南在缅甸实际投资1.3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缅投资的44%,云南在中缅经贸合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加强中缅投资合作,必须充分发挥云南的作用。一是加强云南与缅甸的官方和民间交流合作。建立中国云南与缅甸高层每年定期互访和跨境交流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增进互信,及时协商解决合作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充分发挥双方友好城市和民间社会团体的作用,促进合作。二是加快推进滇缅公路、铁路、口岸、通讯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推动滇缅跨境经济合作园区建设,探索滇缅投资合作新模式。四是加强在轻工、农林、旅游、能源、物流、金融、电信、矿产、珠宝玉石等方面的产业投资合作,支持缅甸在云南投资建设玉石珠宝园区。

(本文作者: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

责任编辑:李冬叶

猜你喜欢
缅甸民众一带一路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缅甸记忆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