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现场调查报告

2016-02-09 00:19随海田马小军杨益昌陈敏红黄春文马会来张彦平吴生根蔡少健洪荣涛欧剑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鼓楼区登革热福州市

随海田,马小军,杨益昌,陈敏红,黄春文,汪 攀,马会来,张彦平,吴生根,蔡少健,洪荣涛,欧剑鸣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现场调查报告

随海田1,2,马小军2,3,杨益昌4,陈敏红5,黄春文5,汪 攀5,马会来1,2,张彦平1,吴生根6,蔡少健6,洪荣涛6,欧剑鸣6

目的 调查福州市鼓楼区A小区登革热暴发疫情发生的流行强度及可能传播方式,为进一步开展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调查每一例病例;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集病人的血清检测登革病毒抗原、核酸或抗体;监测小区及周边白纹伊蚊的布雷图指数。结果此次疫情为一起I型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共计发现20例病例,罹患率为0. 32%,疫情持续时间17 d。结论此次疫情为福州市鼓楼区首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疫情防控措施得力,未发生续发病例和疫情蔓延。

登革热;暴发;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 登革热疑似病例定义为:2015年8月30日—10月10日,在A小区或其周边500 m以内小区居民中出现发热(体温≥38 ℃),并伴有头痛、肌肉痛、眼眶痛或皮疹症状之一者;确诊病例定义为:疑似病例血清中检出登革病毒核酸或从急性期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登革病毒NS1抗原。

1.2 病例搜索 对A小区及周边500 m以内小区、病例就诊的省级机关医院及A小区周边的各医疗机构开展发热病例的主动搜索。

1.3 环境和媒介生物调查 9月17日—9月28日,对病例所在小区的外环境进行调查,调查患者居住小区的积水容器积水情况和伊蚊孳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

1.4 实验室检测 采集疑似病例血清,由福建省和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检测登革病毒核酸、IgM、IgG或NS1抗原。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2007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疫情概况 鼓楼区A小区及其周边共发现登革热病例20例,罹患率为0.32%,其中15例为医疗机构发现报告,5例为主动搜索发现。

2.2 三间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教科研项目立项主要是30~35、36~45两个年龄段,中级与副高级职称人员、硕士学位教师。性别与学科性质区别不明显。

2.2.1 时间分布 发病日期最早为9月9日(病例主动搜索发现),最晚为9月25日,高峰发病日期为 9月19 日,整个疫情持续时间17 d。

图1 A小区及周边地区登革热病例发病时间分布Fig.1 Dengue fever cases in Community A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by time

2.2.2 人群分布 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89岁,年龄中位数57岁,60岁及以上病例占所有病例的40%;男性11例,女性9例,性别比1.2∶1。

离退人员9例(45%)、干部职员6例(30%)、教职工2例(10%)、工人2例(10%)和学生1例(5%),其中离退人员所占比例最高。

2.2.3 空间分布 疫情共波及A小区及周边5个小区。A小区12例,罹患率为1.34%;B小区2例,罹患率为0.21%;C小区3例,罹患率为0.32%;D小区1例,罹患率为0.14%;E小区1例,罹患率为0.25%;F小区1例,罹患率为0.05%。B、C、D、E小区与A小区仅一墙之隔,距离在100 m以内,F小区与A小区距离亦在100 m之内,聚集性明显。病例分布如图2所示。

家庭聚集性疫情4起,均涉及2例病例,其中3起在A小区,1起在B小区。4起聚集性疫情分别为夫妻1起,母子1起,姑侄1起,姨与外甥1起。除了姑侄共同感染的1起聚集性疫情是由于侄子探望姑姑时被蚊子叮咬感染外,其他3起聚集性疫情均为共同居住。

图2 A小区及周边小区登革热发病情况空间分布示意图Fig.2 Dengue fever case distribution in Community A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2.3 临床特征 对14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分析,14例病例均为轻型病例,所有病例均有发热,体温最高者达40 ℃;有头痛、眼眶痛或关节痛之一者占所有病例的57%;有皮疹者占所有病例的21%。

2.4 实验室检测 该起疫情所报告的20例病例均采集静脉血进行急性期或者恢复期血标本检测,其中登革热IgM阳性13例,IgG阳性2例,登革热NS1阳性15例。对8例病例标本进行了血清型分型,结果为I型。

2.5 环境和媒介生物监测 现场调查发现当地居民普遍存在楼顶种菜养花、室内养殖水培植物等生活习惯,地下车库蓄水池,下水道积水严重,给蚊虫的孳生提供了环境。

图3 布雷图指数监测结果Fig.3 Breteau index monitoring results

9月17日起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杀灭成蚊,清除伊蚊孳生地为工作重点的联防联控工作,采取措施后A小区及其周边小区的布雷图指数迅速由9月17日的40下降为0,病例数也快速下降,未出现二代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布雷图指数详见图3。

2.6 采取的措施

2.6.1 9月17日始,成立政府主导的联合防控工作组,省、市、区疾控中心、社区(街道)和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同成立鼓楼区华大街道屏山社区防控登革热疫情工作小组;

2.6.2 9月18日,福州市爱卫办组织专业消杀公司开展杀蚊灭蚊;

2.6.3 9月19日,省、市、区疾控中心联合开展监测工作,每3 d对患者居住地核心区监测一次,每周对患者居住地周边500 m半径范围监测一次;

2.6.4 9月20日开展全面巡查,对翻盆倒罐等工作进行补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6.5 开展健康教育,向群众宣传关于登革热发生、传播、危害等知识,提高群众对登革热的自我防护能力。下发登革热防治知识宣传折页17.8万张,墙报2 000张;

2.6.6 加强培训、开展义诊,共为鼓楼区华大、鼓东、洪山、五凤、东街、南街街道居民培训21场,义诊6场,约3 700人。

3 讨 论

登革热是一种蚊媒病毒感染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几十年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1]显示,全世界40%以上的人口面临感染登革热或登革出血热的危险,每年约有5 000万—1亿新发登革热感染病例。因此该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关切主要问题之一。

登革热病毒共有4种血清型,均在我国发生过流行,疫情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福建和浙江等省份。建国以来,福州市分别于1999年、2004年和2013年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分别为II型、I型和II型与I型登革热病毒感染所致[2-4]。本次暴发疫情为I型登革热病毒感染引起,是福州市鼓楼区首次本土病例引起的暴发疫情,也是鼓楼区首次报告本土病例。对发生病例的A小区周边500 m以内的其他5个小区进行了病例的主动搜索,除1例病例因在A小区探亲时感染发病,所居住的小区距离A小区距离在200 m以外500 m以内外,其他病例均为A小区及周边200 m以内小区的居民。此结果表明随着距离的增加,病例数随之减少且聚集性下降,病例的发生与蚊子的最大活动半径为200 m相一致,同时也提示由于人口流动等因素,病例可能由一个社区传播到距离较远的另一个社区,并引起该社区暴发流行。本次病例的主动搜索发现近期发热就诊的病例未明显增加,提示A小区及周边未引起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同时也提示发热病例的主动搜索对发现病例,评估登革热疫情的严重程度,掌握整个疫情、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本起暴发中,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病例占所有病例的40%,与以往报告的登革热发病年龄主要为20—60岁略有不同[4-5]。综合病例的活动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分析,60岁及以上的病例一般为离退人员,平时主要活动地点在家中或小区内,可能是由于在楼顶种菜养花的过程中,或在小区内活动时,或在家中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被蚊子叮咬而感染。随着杀灭成蚊,消灭幼虫等措施的执行,布雷图指数不断降低,病例数也不断减少,当布雷图指数持续的控制在5及以下时,流行终止,说明布雷图指数降到5及以下时能有效阻断登革热的流行。此次疫情提示在社区发生登革热病例时,快速对小区的蚊虫密度进行评估,及时开展杀灭成蚊,消灭幼虫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阻断登革热病毒的传播,控制疫情。

福建省全年均有病例发生[4,6],此次疫情发生于9月9日—25日,发病时间与福建省登革热病例发病时间高峰主要集中在7—10月份的报告一致[4-11],也与国内的登革热病例发病时间高峰主要集中在7—10月份时间一致[12-13],说明在福建省全年均需开展登革热疫情的防控,重点月份主要集中在7—10月,尤其是9—10月份发生病例数最多[4]。

从发现首例病例到最后一例病例报告,此次暴发疫情仅持续了17 d,所有病例均为同一代病例,充分显示了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的措施及时、科学、有效,值得总结和借鉴。防控措施具体总结如下:一是医疗机构发现疫情后及时通过网络直报、电话报告等形式通知疾控中心;二是接报疫情后,各级疾控中心联合开展行动,及时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三是省、市、区各级疾控中心及时把疫情汇报各级政府,开展以政府为主导的联防联控;四是各部门分工具体、责任明确,在整个的疫情控制过程中各司其职,有效配合,衔接融洽;五是以福建省疾控中心为主,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了青运会期间传染病类公共卫生风险评估,针对重点传染病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控措施。登革热的防控是多学科、多部门的联合,防控的复杂性要求卫生部门、城市规划、农业和水能源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采取措施以保证媒介综合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1] Halstead SB. Dengue[J]. Lancet, 2007, 370(9599): 1644-1652.

[2] Liu MH, Huang NY, Pan C. Clinical analysis of 1 649 cases in an outbreak of dengue fever in 1999, Fuzhou city[J]. Chin J Zoonoses, 2002, 18(4): 132-133. DOI: 1002-2694(2002)04-0132-02 (in Chinese)

柳美华,黄恕英,潘晨.1999年福州市暴发流行登革热1 649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2,18(4):132-133.

[3] Chen MH, Wang YM, Lin Y, et al. Analysis on epidemic situation of dengue fever in Fuzhou City in 2004[J]. Prev Med Trib, 2006, 12(1): 195-196. (in Chinese)

陈敏红,王依妹,林艳,等.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疫情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6,12(1):195-96.

[4] Chen W, Wu SG, Hong RT, et al. Prevalent characteristics dengue fever in Fujian province, 2004-2013[J]. Chin J Public Health, 2015, 31(1): 1-4. (in Chinese)

陈武,吴生根,洪荣涛,等.福建省2004-2013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4.

[5] Liang WJ, He JF, Luo HM,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dengue fever in Guangdong province, 2001-2006[J]. South China J Prev Med, 2007, 33(5): 4-7. (in Chinese)

梁文佳,何剑峰,罗会明,等. 广东省2001-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07, 33(5): 4-7.

[6] Chen W, Wang JZ, Zhang YJ,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dengue cases in Fujian Province, 2009-2014[J]. Chin J Zoonoses, 2015, 31(6): 589-591. DOI: 10.3969/cjz.j.issn.1002-2694.2015.06.020 (in Chinese)

陈炜,王金章,张拥军,等.福建省2009-2014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5,31(6):589-591.

[7] Cai SJ, Hong RT, Zheng NX, et al. Analysis of dengue fever epidemic situation in 2004, Fujian[J]. Strait J Prev Med, 2006, 12(3): 32-34. (in Chinese)

蔡少健,洪荣涛, 郑能雄,等.福建省2004年登革热疫情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3):32-34.

[8] Chen MH, Jia HM, Wang YM.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ed cases of dengue fever, Fuzhou city, 2004-2013[J]. Prev Med Trib, 2015, 21(9): 667-669. (in Chinese)

陈敏红,贾海梅,王依妹.2004-2013年福州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5,21(9):667-669.

[9] Weng YW, Hong RT, Zhang SY, et al.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dengue fever outbreak in Putian, Fujian province in 2007[J]. Chin J Zoonoses, 2009, 25(4): 330-333.DOI:1002-2694(2009)04-0330-04 (in Chinese)

翁育伟,洪荣涛,张山鹰,等.福建省莆田市2007年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25(4):330-333.

[10] Ou JM, Wu SG, Chen W, et al. Epidemiology of dengue fever in Fujian, China, 2014[J]. Dis Surveil, 2016, 1(31): 14-17. (in Chinese)

欧剑鸣,吴生根,陈武,等.福建省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6,1(31):14-17.

[11] Li HR, Li FP. Analysis of imported dengue fever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in 2004-2013, Quanzhou city[J]. Strait J Prev Med, 2015, 21(3): 34-35. (in Chinese)

李焕榕,李锋平.泉州市2004-2013年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特征[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21(3):34-35.

[12] Zhang SX, Wang Y, Yan L, et al.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ngue fever in China from 2005-2012[J]. Guide China Med, 2013, 11(16): 401-402. (in Chinese)

张顺先,王英,闫 磊,等.我国2005-2012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 401-402.

[13] Wang Q, Xu Z, Dou FM, et al.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rveillance on dengue fever in China, 2005-2007[J]. Chin J Epidemiol, 2009, 30(8): 802-806. (in Chinese)

王芹,许真,窦丰满,等.中国2005-2007年登革热流行现状与监测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8): 802-806.

Dengue fever outbreak in a district of Fuzhou, Fujian, China, 2015

SUI Hai-tian1,2, MA Xiao-jun2,3, YANG Yi-chang4, CHEN Min-hong5, HUANG Chun-wen5,WANG Pan5, MA Hui-lai1,2, ZHANG Yan-ping1, WU Sheng-gen6, CAI Shao-jian,HONG Rong-tao6, OU Jian-ming6

(1.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Beijing102206,China;2.ChineseFieldEpidemiologyTrainingProgram,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Beijing102206,China;3.QinghaiProvincial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Xining810000,China;4.GulouDistrict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Fuzhou350001,China;5.Fuzhou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Fuzhou350001,China;6.FujianProvincial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Fuzhou350001,China)

We investigated the intensity and mode of transmission of a dengue fever outbreak in Gulou District, Fuzhou City to provide the evidence for dengue fever control strategies. We collected epidemiological information of all cases, and patient's serum to detect the antigen, antibody and nucleic acid of dengue virus. Breteau index ofAedesalbopictuswas monitored in the community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where the outbreak occurred. A total of 20 cases caused by type I dengue fever virus were found, the attack rate was 0.32%, and the outbreak lasted for 17 days. This is the first dengue fever outbreak in Gulou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the control measures are effective and no secondary cases occurred.

dengue fever; outbreak; investigation

Ou Jian-ming, Email: ojm@fjcdc.com.cn

欧剑鸣,email:ojm@fjcdc.com.cn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 2.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北京 102206; 3.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宁 810000; 4.福州市鼓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 350000; 5.福建省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 350004; 6.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 350001

R373.3

B

1002-2694(2016)12-1131-04

2016-04-11;

2016-10-08

猜你喜欢
鼓楼区登革热福州市
一类具变系数交错扩散的登革热模型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念挚友
——为悼念福州市政协原副主席、福州市老促会原副会长高伯英同志而作
小雪花
浓墨淡彩總相宜——南京鼓楼区城市规划展览馆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