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芳,何碧姣
(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急诊护理观察
陈泽芳,何碧姣
(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在急诊溶栓治疗期间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则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溶栓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溶栓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溶栓成功率为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溶栓治疗期间行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肯定,可明显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其溶栓成功率,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理想护理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急诊;整体护理干预
目前,溶栓治疗为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手段,但患者容易在急诊溶栓治疗期间并发脑出血等疾病,需辅以恰当护理干预。本研究为明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溶栓治疗期间行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随机分组,分别予以整体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例。所有患者临床检查结果均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1]相符合,并在起病后12 h就诊,具有溶栓治疗指征。其中研究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60.15±7.43)岁;梗死部位:前壁心肌梗死16例,广泛前壁梗死5例,后壁心肌梗死4例,下壁心肌梗死3例。对照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60.16±7.4)岁;梗死部位:前壁心肌梗死17例,广泛前壁梗死6例,后壁心肌梗死3例,下壁心肌梗死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与梗死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营养支持、用药指导、训练床上大小便、活动指导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研究组则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其干预内容如下:(1)溶栓前护理。①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均送至监护室,并予以吸氧、心电监护、血液标本送检等。快速搭建静脉通道,开始其溶栓治疗,并备好利多卡因、除颤仪等急救药品、器材;②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其病情,及时控制其负面情绪,并争取其配合。其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初次发病患者、不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知识者及其家属的知识宣教工作,增进其对本病了解;(2)溶栓中护理。①心电监护。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可能产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一旦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则可能危及其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溶栓治疗开始后,严密观察其心律变化,警惕其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记录其心律失常发作时间,并询问其疼痛程度变化以及用药后缓解情况;②心肌酶谱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峰是患者发病前14 h内的冠脉再通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每隔2 h检测心肌酶谱1次,并详细记录其变化趋势,评估其疗效;③并发症护理。出血作为溶栓治疗期间最常见并发症,应引起护理人员高度重视,特别是长期使用抗凝药物者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其出血可能性更高。护理人员应认真检查其凝血时间、血小板等指标,询问其病史,并对于出现消化道出血征象、血尿、淤血等患者,及时报告医师,调节溶栓方案并停止溶栓;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容易并发急性心衰,护理人员需注意其末梢血氧下降、心率加快、紫绀等情况,一旦发现需立即报告医师,并予以调高氧流量、心理疏导等对症干预措施。(3)溶栓后护理。患者应在病发后1~3天保持绝对卧床休息,随后依据其康复情况增加其活动量,随后视情况予以低糖、低胆固醇、半流质食物,预防其并发便秘。同时,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其血压变化,每日记录3次血压变化,一旦其并发休克则立即报告医师。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溶栓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溶栓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溶栓成功28例,无失败者,其溶栓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溶栓成功23例,失败5例,其溶栓成功率为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P=0.47)。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常见急诊病症之一,好发于老年人群,是因冠状动脉发生痉挛、粥样硬化所致心肌缺血性坏死,具有骤然起病、死亡率高等特点[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期间有心力衰竭、呕吐、低血压、休克、恶心以及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需立即予以有效治疗,以控制其临床症状[3]。目前,临床上对于本病多采取溶栓治疗,以此缩小其梗死范围,同时挽救其受损心肌组织,并改善心肌功能[4]。然而,溶栓所致并发症较多,且容易出现溶栓失败现象,应予以全面、精心的护理干预[5]。
相较于常规护理,整体性护理干预强调护理操作的全面性、整体性、系统性[6],要求护理人员尽可能满足患者治疗期间所有合理护理需求,使其获得理想护理体验。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即应用整体性护理干预,其中溶栓前护理中的基础护理可促使溶栓治疗的顺利开展,并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表现出剧烈胸痛症状,呈现频死感,患者容易产生恐惧、悲观、焦虑等心理,以此需提供心理护理,初步消除其消极情绪,改善心理状态,稳定其情绪,提升护理积极性;溶栓中护理则可避免各种并发症,并有助于医师把握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各种不良问题;溶栓后护理则可巩固溶栓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期康复。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溶栓成功率较高,证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溶栓治疗期间行整体护理干预的确切效果。
[1]吴春华.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09-112.
[2]于 倩.急性心肌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30-131.
[3]左 伟,高君武,王海涛,等.程序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14,30(7):1001-1002.
[4]吴松鸽,刘晓静,韩 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与常规治疗的效果比较及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258-259.
[5]林美爱,林俊亮,潘平芬.急性心肌梗死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4,13(1):33-34.
[6]张翠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8(2):135-136.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
B
ISSN.2096-2479.2016.09.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