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辰宇 张有为 关洪丹 陆 懿 (上海市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
嘧菌酯及其复配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沈辰宇 张有为 关洪丹 陆 懿 (上海市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
为提高崇明县水稻纹枯病防治水平,研究比较了不同嘧菌酯及其复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嘧菌酯类药剂均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据第2次药后10 d调查,每667 m2用24%己唑·嘧菌酯SC(苏科)20、25 mL,24%己唑·嘧菌酯SC(东宝)20、30 mL,30%噻呋·戊唑醇SC 15、20 mL,25%嘧菌酯SC 30、40 mL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4.5%、96.2%、78.8%、88.5%、79.7%、89.1%、85.5%、96.8%,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24%噻呋酰胺SC和11%井冈·已唑醇WP。
嘧菌酯;复配剂;水稻纹枯病;防效
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常发性病害,近年来,在崇明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传统的药剂井冈霉素及其复配剂在崇明县已使用20多年,因抗药性等原因,对纹枯病的防效只有30%-40%。此外,由于崇明县传统的防治策略是采取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仅在水稻拔节期(7月下旬)进行防治,而此时纹枯病已发生扩展,不利于控制,最终导致后期随意增加剂量及胡乱用药,不利于崇明县生态农业的发展。为寻找出较好的替代药剂,笔者于2014年对嘧菌酯及其复配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崇明县城桥镇聚训村15队一农户田中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寒优湘晴”;防治对象为水稻纹枯病。试验田土壤为砂壤土,肥力中等,前茬种植绿肥。水稻种植方式为机插(6月3日)。试验时水稻处在分蘖末期,长势良好,水稻纹枯病处于发病初期。
1.2 试验药剂及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1个处理(见表1),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59.4 m2,随机区组排列,田间管理同常规。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1.3 施药时间和方法
第1次施药时间为7月26日,当天天气多云至阴,东北风3-4级,相对湿度为87%,温度25.3-31.5 ℃,药后8 h无雨;第2次施药时间为8月5日,当天天气晴到多云,温度26.7-34.3 ℃, 药后56 h无雨。采用卫士牌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每667 m2用药液量为45 kg。第1次施药至第2次施药后10 d期间,雨日11 d,雨量为85.3 mm。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每次药后10 d调查防效。每小区定点调查25穴,记录病株数、病级数,计算病指、校正防效,并在每次药效考查时观察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有无异常。药效计算方法: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应级数值)/(调查总株数×9)] ×100;校正防效(%)=[1-(CK区施药前病指×处理区施药后病指)/(CK区施药后病指×处理区施药前病指)] ×100。
2.1 安全性
据2次施药后观察,水稻生长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无药害症状,表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生长安全。
2.2 防治效果
据第1次施药后10 d调查(见表2),每667 m2用24%己唑·嘧菌酯SC(苏科) 20、25 mL,24%己唑·嘧菌酯SC(东宝) 20、30 mL,30%噻呋·戊唑醇SC 15、20 mL,25%嘧菌酯SC 30、40 mL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65.1%、86.3%、71.6%、76.1%、76.3%、71.7%、66.4%、53.9%。各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与对照药剂24%噻呋酰胺SC、11%井冈·已唑醇间防效差异也不显著。
表2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比较
据第2次施药后10 d调查,每667 m2用24%己唑·嘧菌酯SC(苏科)20、25 mL,24%己唑·嘧菌酯SC(东宝)20、30 mL,30%噻呋·戊唑醇SC 15、20 mL,25%嘧菌酯SC 30、40 mL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4.5%、96.2%、78.8%、88.5%、79.7%、89.1%、85.5%、96.8%。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同时各高剂量处理的防治效果比低剂量处理均高出10%左右。
试验结果表明,4种供试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优异、持效期长,且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初期用药防治,每667 m2适宜用量为25%嘧菌酯SC 30-40 mL、24%己唑·嘧菌酯SC(苏科)25 mL、30%噻呋·戊唑醇SC 15-20 mL、24%己唑·嘧菌酯SC(东宝) 20-30 mL,在大发生年份可适当增加防治次数和用药剂量。
201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