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微
(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探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赵 微
(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深入探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结果 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予以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俱佳,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和推广。
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临床效果
从临床实践来看,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及患者病死率逐年递增,并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该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钙都是该疾病的常用药物,但疗效和安全性依旧存在很大的争议;为提升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采用实际病例对比的方式分析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整理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订的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排除心源性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糖尿病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且发病时间均在48 h以内;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0),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57.3±4.1)岁;对照组(n=30),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56.2±3.7)岁;一般资料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符合分组研究的基本要求。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选取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75毫克/次,指导患者口服,低分子肝素钙5000U指导患者行皮下注射,1次/天;观察组,本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入氯吡格雷片治疗,方法为:选取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5毫克/片)75毫克/次,1次/天,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使用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两组患者均接受14 d的系统治疗,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症状及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予以监测。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另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分为四个级别:①无效,患者接受14 d的系统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的迹象;②有效,患者接受14 d的系统治疗后,临床症状部分缓解,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幅度在18%~45%;③显效,患者接受14 d的系统治疗后,症状缓解身体功能趋于正常,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幅度在46%~90%;④痊愈,患者接受14 d的系统治疗后,身体功能基本或完全恢复正常,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幅度>90%。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经过系统的治疗,观察组(n=30)治疗效果评定为痊愈16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n=30)治疗效果评定为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χ2=3.9216,P=0.0476)。
从临床实践来看,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该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而且近几年来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此外,绝大多数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急,而且临床症状的持续时间均在24 h以上[2];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抗血小板治疗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但常规的单独药物治疗很难完全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了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药理分析发现,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拮抗血小板的释放反应,进而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并降低血浆黏度[3];氯吡格雷则属于受体抑制剂的一种,其代谢产物能够结合血小板ADP受体,对血小板的拮抗有明显的效果[4]。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这也提示了3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和推广。
[1] 邵志坚.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125-126.
[2] 李亚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肠溶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50-51.
[3] 许俊.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2(5):22-23.
[4] 高燕.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D].长春:吉林大学,2015:144-145.
R743.3
B
1671-8194(2016)36-0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