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婉煜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 056038)
Pei Wanyu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ndan 056038,China)
谈城市历史街区改造更新中的文化流失问题
裴婉煜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 056038)
结合河北省邯郸市串城街城市更新中文化传承的保护现状,从梳理历史脉络、塑造场所精神、规划空间形态、活化街区空间等方面,探寻了历史街区改造过程中避免文化流失的途径与方法,以平衡商业开发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历史街区,文化保护,城市更新,旅游开发
邯郸市串城街是古代邯郸城的中心大道(如图1所示),它的宽度仅仅四五米,这里聚集了回车巷、慈禧行宫、邯山书院、学步桥等众多历史古迹,承载着邯郸的文化和记忆。在2012年之前,串城街上的居民仍然住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平房中,生活空间狭小,交通系统混乱拥堵,串城街再没有了“客从长安来,驰马邯郸道”的繁华盛景,曾经的中心街变成了整座城市的灰色地带。历史街区的改造已经成为城市改造更新的棘手问题。
图1 串城街历史街区位置
本文以邯郸的历史街区——串城街为例,浅析了串城街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在历史街区改造过程中以何种方法和途径可以避免文化的流失,且能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的价值。如何处理商业开发和保护文化的关系,使历史街区真正发挥其现代价值。串城街作为文化历史名城——邯郸的重要历史街区,近年来正在积极探讨改造更新的途径,以上几个问题的解决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1 串城街文化价值
邯郸的串城街位于邯郸市丛台区明清时期的邯郸县城中心大道上,战汉风格的历史街区。这条街南起城南街,北至学步桥,全长1 760 m。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
1.1.1 古赵文化遗产
古赵文化的内在本质,在于“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古赵文化对于今天我们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1.2 以武灵丛台为代表的古建筑遗产
地段内包含一个省级文化保护单位:武灵丛台;六个市级文化保护单位:邯郸碑林、邯郸行宫、回车巷、邯郸书院、玉林堂故居、学步桥。以及邯郸专署旧址、清真寺、秦始皇出生地等历史遗迹。邯郸传统民居形制“两甩袖”(如图2所示),建筑群布局整体统一又相互独立,是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
图2 两甩袖民居形式
1.1.3 传统的街巷空间
作为历史古城,街巷空间和院落空间是历史街区的空间组织结构。街巷空间包含丰富的家庭、公共生活空间,体现着历史氛围浓郁的场所氛围。对历史街区的街巷空间和尺度的延续,是保持原有历史文脉的重要物质保证。
1.1.4 富有特色的老字号
串城街上的一些老字号店铺保持着历史上的原汁原味,尤其是它们的历史建筑能够营造出特定的场所感与认同感,从而构建独具魅力与活力的街区的个性。保护和振兴老字号商铺,对这些已经过时与旧化的建筑进行处理、补救,以延长老字号与其历史建筑的寿命。
1.2 串城街城市更新中文化传承保护过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间演变、城市更新、经济的发展,串城街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出现了诸多问题:
1)很多历史建筑、文物古迹遭到严重破坏,例如慈禧行宫建筑多处被改建、邯山书院变成了印刷厂、中共邯郸市委办事处建筑状况较差、城墙遗址被居民住宅覆盖。
2)传统街巷整体风貌正逐渐消退。串城街区内部分传统建筑在城市的变迁改造中逐渐被新建建筑物所取代,传统街区特色逐渐消失,曾经的老字号已不复存在,繁华的商贾风貌被如今混乱的小商品贸易取代。
3)由于保护性的投入资金不足以及对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滞后,使串城街上许多老建筑损坏严重,修复困难。统一管理力度不够造成保护不力。
2.1 串城街的文化保护
1)注重历史建筑与文化符号。串城街区内有回车巷、慈禧行宫、王琴堂故居、邯山书院、学步桥等珍贵的历史遗迹,在改造和更新中应避免为了商业等目的对历史遗迹的破坏,应该按照遗迹级别划定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
根据现存历史建筑的质量情况,拆除重建质量较差的建筑;保留并修缮较好的建筑;质量良好且独具特色的建筑原貌留存,使街区上建筑风格统一。在建设的范围内,新建建筑高度不能超过被保护的历史建筑。
串城街区中有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符号,如建筑挑檐、斗拱、窗棱等。这些文化符号具有抽象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这些文化符号进行整合,可以作为很好的文化载体。
2)加强场所的塑造。将传统民俗活动、历史文化典故、重大历史场景这些无形文化的要素通过相应的实体要素,形成场所感更强的环境,使游客得到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通过这种对文化场所的营造,对有形的文化要素进行了补充,充分的展现历史街区内在的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
历史典故:“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出生地;廉颇蔺相如回车巷的故事;邯郸学步学步桥等等。
民俗活动:串城街区中长住的居民生活以及几百年来的民俗习惯。
有形的历史建筑、文化符号与无形的文化要素相互有机结合与补充,可以有效保护串城街古老的历史文化,延续串城街的历史文脉,保有串城街的文化特色。
2.2 串城街的文化传承与商业开发
想要在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大潮流中挽救正在流失的历史街区文化,就需要立足于大的视角,在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中寻找平衡点。
1)在文化保护的前提下使旅游产品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在历史街区改造过程中,如果仅以商业利益为导向进行旅游开发,这种做法忽略了长期以来居住在历史街区中的居民的需求与感受,只能使历史街区沦为缺乏精神和个性的旅游产品。
商业的植入的确是带动历史街区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需要明确历史街区空间如何与商业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明确现有商业结构和问题进行调整改造,并结合历史文脉来科学规划商业,合理植入,发展多元化的具有吸引力的历史街区。
2)注重保留历史街区作为生活空间的本质。改造过程中,应该保留串城街的这种小尺度的生活空间,还原其曾经的生活氛围。合理布置停车空间,尽量避免机动车进入串城街,还原步行空间。当然在改造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完全忽视现代社会的需求,完全保留历史街区的生活空间,但是成功的历史街区更新与改造,必然是建立在尊重居民的生活空间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挖掘历史街区的文化魅力,激发历史街区的活力。
就以上几方面,结合邯郸市串城街的更新与改造,探讨了如何避免历史街区改造过程中的文化流失。在改造过程中,需以政府为主导,最大限度的保留历史街区原始风貌和生活氛围,留存历史街区珍贵的文化与记忆,平衡好商业开发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历史街区重新成为活力场所。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能安居乐业,且吸引更多游人关注,往日繁华街景必能重现。
参考文献:
[1] 苗红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管理体制选择——基于现有模式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3):25.
[2] 郑 憩,吕 斌,谭肖红.国际旧城再生的文化模式及其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3(1):63-68.
[3] 张 斌.城市建设与旧城保护——成都宽窄巷的旧城改造[J].中华建设,2012(1):94-95.
[4] 谢涤湘,朱雪梅.社会冲突、利益博弈与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以广州市恩宁路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 (3):38-39.
[5] 吴铮争,赵 荣.关于历史建筑的“修旧如旧”——兼论陕北明长城保护中的“修旧如旧”[J].城市问题,2014(2):59.
Discussion the cultural loss in urban historic block transformation and renovation
Combining with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ng status in Handan Chuancheng street transformation and renovation of Hebei province,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teasing historic context,shaping field spirit,planning special morphology and activating street space,the paper explores methods of avoiding cultural loss in historic block transformation process,with a view to bala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ercial development and historical cultural protection.
historic block,cultural protection,city renovation,tourism development
Pei Wanyu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ndan 056038,China)
K892.24
A
1009-6825(2016)35-0025-03
2016-09-28
裴婉煜(1994-),女,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