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潇潇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001)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民族化旋律探析
偶潇潇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001)
从风格、节奏、调式音阶、和弦四个方面的作曲技法进行梳理,详细分析约翰奈斯·勃拉姆斯在其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对民族化旋律的追求。在旋律创作方面,作曲家不仅继承了德国民歌的音程特点,还在其中将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特色表现得格外鲜明。同时民间音乐蓬勃的活力和乐观的情绪给严整的古典结构也带来了浪漫主义的清新气息。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民族化;旋律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是19世纪欧洲浪漫派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虽然身处浪漫主义时代,其作品中却闪烁着古典主义的光辉。在勃拉姆斯的作品当中,从旋律的特征上来看,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他对古典音乐的继承。同时勃拉姆斯的音乐当中也流露出了他对浪漫主义音乐抒情性质的汲取,尤其是他十分崇尚和喜爱民间民歌的音乐特征,融合出了极具勃拉姆斯个人风格的民族化旋律,而作为他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以及知名度的作品之一——《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就鲜明地体现了他的这一创作理念和风格。然而在针对勃拉姆斯民族化旋律的分析研究中,却偏偏缺少了对这一名曲的探究。笔者试图从风格、节奏、调式音阶、和弦方面入手,详细分析勃拉姆斯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对民族化旋律的追求。
勃拉姆斯对于民间民歌的喜爱,从他的创作初期就已经体现,尤其是德国民歌在作品中的运用使得他的作品具备了民族性。但勃拉姆斯并不是一个固步自封之人,自60年代迁居维也纳后,他以浓厚的兴趣接触了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别当他接触到两个匈牙利小提琴家爱德华·雷门尼和约瑟夫·阿姆希约之后,他对于富有动感的匈牙利民间音乐情有独钟,这从他创作的21首《匈牙利舞曲》中可一斑窥豹。同样的,在这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作曲家也把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特色表现得格外鲜明。笔者查阅了近300余首匈牙利民歌,虽然勃拉姆斯主题旋律的创作并非具体取材自哪一首作品,但是匈牙利民歌的特点却都在这部作品中有所体现。同时民间音乐蓬勃的活力和乐观的情绪给严整的古典结构也带来了浪漫主义的清新气息。
谱例1
例1是第三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1-8小节的音乐片段。可以说第三乐章是整首协奏曲中对匈牙利民间音乐最直白的表现。处处都洋溢着热情、动感的匈牙利吉普赛风格的旋律和节奏。主部主题采用2/4拍,调性为明亮的D大调。在匈牙利民间音乐尤其是舞曲中最多采用的就是2/4的节拍,这种安排最符合舞蹈的步伐,并且调式上也以大调式为主,表现了匈牙利民族粗旷豪放的性格。同时在节奏上,匈牙利民间音乐最基本的节奏型是хх хх,这在谱例每一乐句的第三小节也都有所体现。“众所周知,在匈牙利语言中,所有词汇的重音都落在第一个音节上”①[匈]巴托克·贝拉:《匈牙利民歌试论匈牙利农民曲调的体系化》,金经言译,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1985年,第21页。,因此“旋律句的开始部分被重唱(即被强调),这种前倾是心理上的必然”②同①,第22页。也就不足为奇了。相信所有欣赏过勃拉姆斯第三乐章的听众,一开始就会被在强而有力的演奏下爆发出来的旋律所震撼。尤其是第1小节第一拍四分音符的强奏,再配合上大三度音程明亮的音响色彩,立刻与第二乐章沉思冥想般的旋律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第三乐章主部主题旋律一开始就由独奏小提琴演奏出来,而非像第一、二乐章一般先由乐队声部表现,也与匈牙利民间舞蹈音乐的演奏以弦乐器尤其是小提琴表演为主是不谋而合的。
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另一大特色是喜用附点和切分节奏,这两种节奏可以打破固有节拍的强弱规律,使音乐富有动感和活力。
谱例2
谱例3
例2、3均选自巴托克《匈牙利民歌试论匈牙利农民曲调的体系化》中的匈牙利民间音乐,例2为该书谱例第152条,自第一小节开始,每隔一小节就有切分节奏出现,且都是乐节的起始节奏。例3为该书谱例第292条,它更是将附点节奏的两种基本形式和切分融合为一体,增强了音乐的律动感。
谱例4
例4是第三乐章呈示部62-89小节音乐片段(后11小节含第一小提琴声部),勃拉姆斯在这段旋律中,巧妙地将匈牙利民间音乐的节奏再加工,融入到第三乐章快速的律动中。在62-69小节,将缩小一倍的前附点节奏与连续的切分节奏相结合,既共同制造了节拍的动荡,又互相之间形成对比。79-82小节又将十六分音符替代了一拍前附点节奏中附点的时值,使得音乐的进行在时间上造成了顿促感,随后又直接使用匈牙利民间音乐中大量存在的两拍后附点节奏与之形成对比。当独奏小提琴声部做休止时,又由第一小提琴声部将这种对比的阵势拉大为不间断的五小节。这一连串节奏的安排再配合上连绵起伏的音高所形成的旋律很好地塑造了激昂、奋发的英勇形象,也为呈示部主部主题的再次到来做好了准备。
匈牙利民间音乐还有一大特征是喜用五声音阶旋律。在匈牙利近代的曲调中有相当大量的曲调是纯粹五声音阶的,可以这样说,“五声音阶对于匈牙利新的曲调风格,也是最有标志性的音阶”③[匈]Z.柯达伊:《论匈牙利民间音乐》,廖乃雄译,北京:音乐出版社,1964年,第70页。。如果说勃拉姆斯在第三乐章匈牙利民间音乐的运用方面,以上几点的分析研究还不够纯粹的话,那么五声音阶式旋律的创作则是对这个民族音乐特征最直接的继承。
例5是第三乐章第二插部120-121小节的音乐片段,分析上方小提琴独奏声部的旋律音共有六个,即D、e、#f、g、a、b,考虑到#f在121小节中为经过音,在120小节中也处于弱拍中的弱位,因此视为偏音,这样看来该音乐片段就具备了五声音阶的轮廓,构成音为:D、e、g、a、b。而五声音阶中混有其他音在匈牙利专门研究民间音乐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他认为:“在我们的音乐中除了五声音阶以外,几乎任何一种欧洲的音阶都被应用,所以五声音阶在七声音阶的影响下常常混合有其它的音,这一点事实是毫不为奇的。”勃拉姆斯将这种五声音阶式的旋律运用在第二插部中,并与第三乐章的其它自然调式旋律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其一种非常重要的陈述乐思、推动乐思发展的手法。
谱例5
在这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勃拉姆斯除了在第三乐章大篇幅采用匈牙利的民间音乐素材之外,他也不忘运用本民族的旋律特征手法作为这部作品的音乐创作来源。这其中就有对德国民歌中大三和弦骨干音式旋律创作手法的借用。
谱例6
例6是第一乐章主部主题1-8小节的音乐片段。主题旋律为3/4拍,D大调。旋律自第1小节就由D大调的主音开始,接下来除了第二小节(VI级和弦,也具备主功能,可视为过渡小节)之外整条旋律音都由D大调的主和弦音构成,最后结束在D大调的属和弦上。由此可见,在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的旋律安排上,勃拉姆斯是将D大调的主和弦(大三和弦)进行分解和重组,从而形成了这一宽广、明朗的歌唱性主题。而“从结构上说来,大三和弦是最常用的德国民歌的骨架。它的用法有两种:一种是把它用作纯粹的三和弦主题,……另一种用法就是把它用做歌曲的旋律的主要音,而在这些音的前后加上一些经过音,或者一些小的音型”①[德]胡梅尔:《德国民歌的音调》,廖尚果译,北京:音乐出版社,1956年,第27-28页。。很显然,在这里勃拉姆斯就是通过第一种做法,体现了德国民歌在这部协奏曲旋律创作中的运用。
勃拉姆斯在给克拉拉·舒曼的一封信中曾经说到:“民歌——是我的理想。”②张洪岛:《欧洲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第27页。这一点在他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自然也不例外。第三乐章的盛名于世充分证明了他在民歌上的自如运用已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然而对于这部作品的民族化特色,目前的研究通常都是以风格概括为主,且仅局限于第三乐章。具体到章节中的旋律线和节奏特色的则较为少见。笔者则从风格入手,通过节奏、调式音阶、和弦,详细地分析了作品究竟如何继承和发扬各民族的音乐特色。
勃拉姆斯一直认为民歌是其音乐创作的源泉,民歌中各具特色的节奏、音调,音乐中所蕴含的大众淳朴的情感都是他可以将其渗透到作品中的因素。而且勃拉姆斯对于民歌的热爱并不局限于本国,在这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除了能看到他对德国民歌音程特点的继承,更多体会到的是他对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热爱。这些民间音乐的特色融合在他的作品中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虽然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也已悄然盛行,但是勃拉姆斯和民族乐派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其对民歌的博采众长的态度,以及建立在古典结构基础之上的发展。而这正是勃拉姆斯在音乐表现上显示出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Nationalization in Brahms'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U Xiaoxiao
In the present study,Johannes Brahms'pursuit of nationalized melody in his only violin Concerto in D was studied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techniques of the composition including style,musical rhythm,modes and chord.In melody creation,the composer not only inherited the interv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rman folk songs,but also highlighted the unique features of Hungarian folk music.At the same time, pure and fresh breath of romanticism was brought to the neat formation of classical structure by the thriving vitality and optimism of folk music.
Johannes Brahms;Violin Concerto in D;nationalization;melody
J622
A
1009-9530(2016)05-0093-03
2016-07-25
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音乐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zy098)
偶潇潇(1981-),女,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作曲理论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