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轩,周汉清
基于“职业任务衔接”的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朱 轩,周汉清
中高职分段培养模式是现代职教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以网络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引入“职业任务”概念,形成“一体两翼、二维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和“职业任务衔接”的课程体系,并通过阐述分段培养教学管理体系六个组成部分,保障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中高职分段培养;职业任务;职业能力;现代职教体系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根据文件精神,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宿城中等专业学校两所院校,围绕网络技术专业开始实施“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试点工作,并对基于“职业任务衔接”的中高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职业任务是指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任务集合,按照任务的复杂程度,可以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结构。职业能力则是完成职业任务的能力,职业能力的提升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提升是指完成职业任务熟练程度的提升;纵向提升是指完成职业任务层次的提升。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培训实现职业能力的养成及横向和纵向两维提升。[2]
职业能力的横向提升可以通过不同阶段的职业教育中实现。中职阶段注重于简单职业任务能力的培养和横向提升,称之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阶段则注重复杂职业任务能力的培养和横向提升,称之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职业能力的纵向提升依赖于现代职教体系的衔接,中职阶段在培养学生掌握简单职业任务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复杂职业能力潜力的孕育;高职阶段则注重学生复杂职业能力培养,完成由简单职业能力到复杂职业能力的纵向提升。
按照“职业任务衔接”的建设思路,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宿城中等专业学校在网络技术专业实施“3+3”中高职分段人才培养项目,探索基于职业任务衔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中高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融合职业岗位任务标准和规范的课程体系。
在实施中高职分段人才培养阶段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等职业能力。通过对网络技术职业岗位典型性工作任务的分析,构建“一体两翼、二维提升”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一体”是指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为主体,“两翼”是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辅助。根据中高职阶段定位不同,依据“两维提升”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横向和纵向职业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职业任务衔接“3+3”分段培养的目标体系
在专业知识上,中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中小型网络组建、网络设备维护、网站建设及网络产品营销服务等岗位的专业知识;高职阶段则提高到培养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针对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岗位,从事大型网络组建和维护、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营销管理等岗位的专业知识。在专业能力上,中职阶段倾向于网络设备安装调试、常见网络故障检测处理、中小型网络综合布线等简单能力的培养;高职阶段则上升到局域网组建管理、网络设备配置优化和网络操作系统编程等复杂能力的培养。在职业素质上,中职阶段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资格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高职阶段则进一步提升学生知识应用、信息分析以及问题解决方面的素养。
总之,根据职业任务的层次结构,以职业任务能力为培养目标,以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切入点,结合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践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从而保障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的逐步提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在中高职衔接的诸多方面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处于核心地位。根据对网络技术专业岗位典型职业任务分析,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一般规律,按照职业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结构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工作场景通过学习领域体现,设计符合职业岗位标准和规范的基于“职业任务衔接”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职业任务衔接“3+3”分段培养课程体系
基于“职业任务衔接”的课程体系遵循职业能力由低到高的培养规律安排课程顺序,并将网络管理行业规范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制定中,提高课程内容质量。中职阶段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选修课程”三个部分。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中的英语、数学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接口课程,使学生具备进入高职阶段学习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课程由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顶岗实习组成,专业平台课程是专业知识形成的主体,用于教授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其中网络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技术两门课程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发,既作为专业平台课程,也作为进入高职阶段专业学习的接口课程;专业方向能力课程包括网络管理维护和网络产品营销两个方向,是专业特色的集中体现,包括专业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顶岗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用于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选修课作为任选课程,用于补充专业课程学习中相关拓展知识。
高职阶段则着眼于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方面的提升,培养学生具备更深的理论知识和更高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面向从事的职业岗位任务,遵循理论基础“足够、扎实”和实践技能“相对完整”有机结合的原则,构建“基本素质课程+专业能力课程+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其中,基本素质课程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素养,加深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上的深度;专业基本能力课程和专业专项能力课程将主要集中在对网络管理技术开发、运用和管理相关知识的教学;专业综合能力课程培养学生对工程项目“完整”的综合实践能力;拓展课程则培养学生的管理和创新能力。
教学管理体系是保证中高职“3+3”分段培养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在构建教学管理体系时,根据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实施方法,将教学管理体系分为:专业建设管理规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过程实施监控、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效果反馈改进六个部分,如图3所示。专业建设管理规范是围绕专业建设的统领性文件,包括了专业调研、课程教学、课程实训及顶岗实习等管理规范,中高职分段培养中所有教学活动都需要遵循专业建设管理规范,保证专业建设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中高职“3+3”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的纲领性文件,由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宿城中等专业学校网络技术教学团队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确保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与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的有效对接;课程标准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用于规范课程的执行文件,规定了课程的教学课时、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教学实施过程监控用于对课程教学中设计、实施、考核和评价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教学质量评价是课程结束之后,对课程教学质量是否有效的判定,根据学习过程和考核结果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学效果反馈用于验证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合理有效,通过调查分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了解就业现状,为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图3 基于职业任务衔接“3+3”分段培养管理体系
总之,“3+3”中高职分段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宿城中等专业学校围绕网络技术专业开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符合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学生自身的期望。
[1]张鑫、柳燕.我国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24):5-8.
[2]檀祝平.高职与应用本科衔接试点问题的再思考[J].职教论坛,2014(4):33-36.
[责任编辑 秦 涛]
2016年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网络技术专业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6YBSK01);2015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B-b/2015/03/089)
朱轩,男,江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周汉清,男,江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
G712
A
1674-7747(2016)35-0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