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熹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 225300
某三甲公立医院科研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高熹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
医院作为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单位,对科研管理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某医院近年来通过建立医院科研信息化平台,科学管理;运用PDCA循环对科研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加大科研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使得医院科研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面对新的科研发展需求,医院应打造医疗、教学与科研三者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完善科研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服务能力;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切实发挥激励作用。
科研管理;人才引进与培养;激励
[Abstract]The hospital,as a high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unit,has an extremely high requirement for research management level.Some hospital has implemented scientific management by building hospit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on platform in recent years;implement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research management work by applying PDCA circulation,increase the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 and improving the examination and motivation mechanism thus greatly improving the hospital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level.But faced with the new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demand,the hospital should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edicine,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mechanism,improve the management service ability,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alent team,further improve the rewards and punishment system and practically play the incentive role.
[Key words]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Talent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Incentive
该医院于2011年被批准认定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临床诊疗技术在该地区处于领先水平,但“重医疗,轻科研”的现象依然存在,相比之下,科研方面较临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需要改进的内容。为了使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协调发展,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就要不断加强和推进医院科研管理工作。该文通过介绍该院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及进展,分析在科研管理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推动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改进的有关建议。
1.1建立了PDCA科研管理工作机制,提高了科研管理水平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程序,同样适用于科研管理[1]。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科研工作质量,该院在实际工作中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在具体实践当中,该院将整个科研管理工作按照PDCA循环来设定和具体实施,并且把科研学术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奖励等具体科研工作分成不同的PDCA循环,每个参与科研管理的人员运用PDCA循环制定自身的工作计划,并结合各自岗位说明书检查自己工作的执行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相互交流、持续改进。所有科研人员各自分管工作的小PDCA循环彼此相互独立且融合,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个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大PDCA循环。这样周而复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持续改进,既提升了每个科研管理人员的技能,又促进了整个医院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这一做法,一年来医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如通过对医院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数量的PDCA案例改进,该院2015年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达到了10项,较2014年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增加了8项,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1.2“内挖潜力”与“外引人才”并举,快速提升科研人员整体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该院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内外齐抓,在短期内快速提升了医院的整体科研水平。同时结合自身医疗优势及学科特点,加强基础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在医院科研人才培养的方法上进行了探索。近年来,该院先后制订了多项关于人才培养的制度和教学要求,定期开展相关科研培训,邀请业内知名专家来院开展讲座与交流,同时,选派院内优秀的科研人才到其他医院或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学习,在医院内部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在内部挖潜的基础上,医院针对科研人才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的现实问题,大力引入人才,自2013年到2015年,共引入与培养了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等高层次人才199人,其中引进高校毕业博士15人、硕士184人。通过上述措施,该院科研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职称结构日趋合理,为科研事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1.3完善了考核与激励机制,提高了人员科研积极性
一是重新修订完善科研考核规定。规定要求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博士、中级以上医师制定科研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未能完成者扣年终目标管理奖的职称、职务系数,只享受普通职工目标管理奖;引进博士进院时,将科研任务加入协议中,加大对博士的考核力度,对未完成科研任务的博士暂停其享受的工资待遇(按其实际职称工资发放),待其完成后再恢复。
二是增设科研专项奖励基金。对获省卫生计生委及以上的科研立项,医院给予等额配套资金,同时给予奖励。省卫生计生委科研立项 (含省其他资助项目如省“333”、省“六大人才”高峰等)奖励3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每项奖励15万元、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每项奖励10万元。通过设立院内科研专项奖励基金,2015年该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实现了该市卫生系统国家级面上科研立项零的突破。
三是增加学术论文发表奖励。对论文、科研成果及项目实施“奖勤罚懒”,并严格进行目标化管理,鼓励医务人员在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通过论文发表奖励,该院论文发表总数从2013年的400篇提升到2015年的600多篇,SCI论文从2013年的24篇提高到2015年的56篇,论文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1.4建立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服务和优化科研管理工作
要想对科研工作进行科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不可少。一方面,该院通过与南通大学图书馆合作,建立了医院的电子期刊文献数据查询系统,便于医院科研人员检索相关研究成果和及时了解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进展,扩充科研信息检索渠道。另一方面,借鉴江苏省人民医院,引进了单独的科教信息管理系统,使医院科研管理者、课题负责人、财务人员对在研科研项目的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实时掌控,一旦有问题及时解决。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达到环节管理、全程指导。
2.1医院的科研氛围和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
医院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知识高密集机构。从目前来看,该院存在着与其他医疗机构“重医疗,轻科研”的通病,尽管院领导已采取大量的改革措施,增强医院的学术研究氛围,积极调动大家积极性,但科研工作所占的工作比例和精力仍显不足。在任务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的压力下,很多医务人员表示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科研工作短时间内很难创造实际应用效果或者收益,导致科研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涨;且个别科室存在“科研是具体研究人员的任务与我们临床医疗人员关系不大,且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时间”的思想。因此,需要进一步扭转“轻科研”的思想,在全院推广“干中学”“科研推动医疗”的科研氛围,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从领导层开始,提高重视,塑造积极参与科研、科研服务医疗的良好学术氛围。
2.2科研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该院的科研工作以前一直由医院的科教信息处协管,直到2013年才专门成立科教科对全院科研工作整体负责、监管。且以往的科研管理缺乏一个科学、有效的流程,如不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地监控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无法对实施项目持续改进、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医院建立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科研管理的及时性、动态监管的价值。但从目前来看,医院的科研管理工作流程、职责划分、评价反馈以及信息平台的模块优化等方面仍需加大投入和研究,不断完善医院的科研管理机制,简化和规范工作程序,提高管理效能。
2.3科研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该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高层次科研人员数量比例仍较小,需要进一步优化。截至2015年年底,全院科研人员技术职称方面,高级以上职称人员426人 (其中正高143人)、中级职称540人、初级职称746人,高中初的比例为2.9:3.6:5,根据综合性三甲医院的标准应为2:3:5。学历构成方面,共有博士生45人、硕士生304人、本科生823人。由此可见,该院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较高,符合三甲医院标准,但高学历人员相对较少,学历层次偏低。截至2015年年底,该院仅有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6人。整体来讲,该院科研人才还需要进一步引进与培养,从而促进医院科研工作更深层次的发展与进步。
2.4考核与激励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制度的落实有待加强
激励机制存在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基本方式,在科研管理中应着重实施正激励,同时要合理、适度地运用负激励,将两者统一结合,才能实现科研创新发展[2]。一方面,该院虽然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科研奖励的相关文件,但只是在绩效方面予以奖励,并没有对科研人员精神层面进行必要的激励;另一方面,该院虽然把科研目标列入各级职称卫技人员的考核标准,但是并没有真正贯彻实施。而且考核的标准与临床业务收入相比过低,很难真正引起医务人员重视。如何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同时真正发挥奖惩的效果,在今后的科研管理工作中是一项重要课题。
3.1打造医疗、教学与科研三者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
科研创新,有助于解决临床医疗的关键问题,使医疗工作更具特色、更有优势[3]。医务人员参加科研工作,不仅仅是拿出好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在科研中能够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对于医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医院长期的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应给予科研工作足够多的重视,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在政策制定方面,鼓励大家开展科研工作,医院领导、业务骨干带头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形成一个“重科研、乐科研”的良好氛围。在推动科研开展的同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医疗当中,带动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提高了反过来又能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进步。
3.2完善科研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服务能力
一个好的科研管理机制,不仅仅是对整个科研过程的监督,更是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规范科研工作,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对PDCA循环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培养科研人员的PDCA管理意识,系统推动科研工作开展;同时,进一步简化、优化科研管理工作流程,打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中梗阻”,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管理工作的效能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在完善管理工作流程的同时,加强对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的推广和维护,及时修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不适和新的需求,并简化各信息统计表格、报表等,减少重复、繁琐的工作程序。此外,要进一步发挥好管理的监督职能,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踪反馈,对任务节点及时通知提醒,对滞后懈怠现象及时予以督促改正。科研管理工作要“软实力”与“硬实力”兼修,真正发挥管理工作的价值,推动医院的科研发展。
3.3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提高科研能力的根本在于提升人员的能力。一是医院科研管理人员是医院科研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因此要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个人业务素质,同时积极学习外部单位好的做法与经验,加大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经验交流,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二是科研工作的主体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决定了科研的质量,要加强医务人员的科研思维培养与能力强化提升,在做好内部培养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更多的高层次人员,不断扩大研究团队与提高研究实力。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医院要构建有利于科研人才发展的和谐环境,才能使科研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医院科研事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3.4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切实发挥激励作用
政策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政策是否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科研奖惩机制是调动科研参与积极性和保障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原有的科研绩效考核制度,在个别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启动考核制度修订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制度的落实工作,奖惩分明严格,不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医院要想做好科研管理工作,就需要打造医疗、教学与科研三者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完善科研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服务能力,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切实发挥激励作用。
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 of Research Management in Some AAA Public Hospital
GAO Xi
Taizhou People's Hospital,Taizhou,Jiangsu Province,225300 China
R197.323
A
1672-5654(2016)06(b)-0008-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17.008
2016-03-14)
高熹(1987.10-),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1]宋健,张永宏.PDCA循环在国内医院科研管理领域应用研究进展综述[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5,28(5):371.
[2]丁胜,周云,吕海涛,等.合理实施正负激励机制实现医院科研全面发展[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l,24(2):114-116. [3]傅育红,徐敏,芮永军.以重点专科建设促医院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