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辉
从净水器市场看水污染防治
张旭辉
最近,有亲戚家的大哥让我帮忙推荐净水器。我问是不是家里水质不好,答说不是,只是觉得现在水污染很严重。大哥早年只身来帝都打拼,事业做得有声有色,现在北京开店做生意,手头挺富裕。最后他选中一款某品牌反渗透净水器,因为是名牌,据说用的也是最先进的技术。
大哥这个人,无论是求学、工作的经历,还是平时喜欢关注的领域都跟环保不搭一点边儿,却也多少知道水污染的危害,并积极行动起来了。其实,根据每年的供水水质检测报告,我国的大城市和小城市新区的供水达标情况很好,而且供水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基本持平。笔者实感住在北京这样的超级大城市,完全没必要经常担心家用自来水有问题,顶多是水垢多一些。何况净水器和饮水机如果不好好维护,安全性还不如烧开水。业内权威人士并不赞成市政用水过度净化,但也指出,乡镇和部分城市老城区则因管道老旧存在供水安全问题,这些地方才真正需要家用净水设备。
但现实恰恰相反,大城市成了各大品牌家用净水器的主战场。反渗透和超滤膜包括活性炭等不管效力强弱,至少还算靠谱。但有意思的是,纯晶、能量活水这类连维基百科词条都没有的技术也被包装成净水新概念。我还亲眼见过有推销员信誓旦旦地表示活性炭净水器的原理是化学反应,并一本正经地讲解,说得有鼻子有眼。桶装、瓶装水概念就更丰富了:冰川水、雪山水、火山岩、深层岩、弱碱、磁化、富氢、富氧、小分子团、量子共振信息、生物离子能量催化水、离子重组水……笔者认为,其实只要污染物和病原体达标,都是合格水,没有好坏之分。尽管“3·15”晚会等节目反复科普辟谣,无奈消费者已经被忽悠得天旋地转,最后干脆神经过敏,完全不知道自己该信什么、敢信什么了。
客观地说,笔者认为,住在大城市,买净水器确实没太大必要,被假概念忽悠了更是可惜。可谁真正关心了买家的疑虑呢?在移动互联时代,一颗彗星经过都能引起网上流传它对地球人的十八种潜在影响。居民一出门就看见城市河道污浊不清、自家房前屋后的塘水池水发黑发臭,加上听到一些水污染事件,进而怀疑市政供水不安全,迫于无奈才向市场寻求解决方案,这是一个朴素的认知—思考—行动反应。在这条因果链上,被虚假概念充斥的饮用水市场只是结果,居民“糊涂”也只是一个因素,但糊涂的责任并不在他们自己,广泛存在的看得见闻得到的水污染才是根源。
非常喜欢中央关于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提法 。不仅因为它体现了环境质量管理的理念,更因为它把治理对象从几大流域、几大河湖聚焦到老百姓房前屋后的河塘,把劣五类水质、浊度等比较抽象的指标概念简化为“黑”和“臭”两种直观的感受。尽管不像科学名词那么精确,容易定量,但给市民举报水污染和监督水体治理成效提供了极大便利。环保工作专业性很强,与其把公众变成专家再让他们参与,不如创新参与方式,降低参与门槛来得事半功倍。
居民们不信任安全的自来水而花在净水上的钱,本质上是社会资源浪费,某种意义上更是水污染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之一。加强宣教和科普,让居民了解供水机制、水与健康的关系固然重要,但更根本的是要让居民通过亲身参与摆脱对水污染现状的无力感,同时通过参与增进了解,不再抱着“宁信有不信无”的不信任感。随着共同努力和看得见的水质改善,不断提升人们内心的安全指数,各种华而不实的概念就会自然地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