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米
不能吃的鱼
费米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讽刺与幽默》报上刊出了一幅漫画,一个人拿着鱼钩上的鱼骨头,指着不远处冒烟的烟囱说:自从这家工厂开工后,河里只能钓上这种鱼了。
经济发展,工业先行,这是基本的套路。经济上去了,污染也上去了,不得不承认,我们也在步人家的后尘。土壤和大气,大江和小河,只要是有工业的地方,很少能找出没被污染的地方。
后来我们也做起了环保,有了污染治理,大中城市里高污染的大小企业都迁走了,比如首钢这样的巨无霸都被赶到河北去了,当年为地方GDP作出很大贡献的五小工业也基本绝迹了。
如此一来,我们的天是否更蓝,水是否更清了呢?在笔者看来,恐怕还要缓一阵子。
天蓝不蓝,不用我来说,大家有目共睹。至于水环境如何了,却不那么直观了。从道理上来说,污染企业迁出了,污水排放少了,水质就应该逐渐向好。但事实上,近十年来的水环境并没有我们所预期的那么好,甚至,有些地方应该是更差了。
污染企业还在的时候,环保部门盯得紧,污水处理基本还是到位的,排除一些不良的偷排企业,大多数排放到地表和地下的水,其水质还是在达标范围内的。但与之相比,生活污水处理状况堪忧。
城市化进程加速,地产业狂飙突进,大城市人口密度呈几何级数增长。你若是有段时间不在,一回来就发现周边多出了许多小区。人一多,生活用水猛增,污水排放也成倍增长。这些污水原则上是要进入污水排放管网,经过中水技术等处理,进入地表。当然,这是指成熟地域而言的,一些偏远地区就不好说了。
一家污水处理技术公司的总工说,目前国内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跟不上用水规模的迅速扩张,管网、污泥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污水处理率与发达国家比有较大差距,处理设施的负荷率低。
请注意最后这句话:负荷率低!那就可能意味着:一,很多污水没进来;二,污水没经过处理就排走了。考虑到污水处理的规范管理,后者的可能性应该很小,那么这就说明,真正进入污水管网的污水,打了折扣。那么多污水都去哪儿了呢?地表和地下。
我上下班要经过一条河,蟒牛河,不大,比水沟略宽点,夏天河水发黑,野草疯长,蚊蝇滋生。河边竖着宣传牌:请保护蟒牛河。牌子周围,一条条污水管道很平静地朝河里排着污水。
我一个朋友,他二舅是个退休工人,日子过得节俭,平时舍不得吃鱼吃肉,实在缺少油水了,就跑外面去野钓。二舅是个钓鱼高手,半天下来,一指长的鲫瓜子能钓好几斤。他喜欢吃酥焖鲫鱼,把收拾干净的小鱼用高压锅慢慢焖着,钓一次能就着喝几天二锅头。我这个朋友告诉二舅,这个鱼是不能吃的,二舅反问那他该吃什么呢?儿子买车、买房直到娶媳妇,这点钱都是他这个老爸从嘴边抠出来的。外甥于是无语。
我上下班还要经过市中心的护城河,每天好多人坐河边钓鱼。市里有关部门早警示过,这河里禁止钓鱼。我注意过那些垂钓者,看着多是日子过得比较寒碜的,这些鱼估计最后会上餐桌,而护城河里的水来自于中水,只能用作景观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