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朝克图,贾淑杰,郭明英(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原工作站,呼伦贝尔 021008)
呼伦贝尔草原保护的对策研究
王丽娟,朝克图,贾淑杰,郭明英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原工作站,呼伦贝尔 021008)
摘要:草原保护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面积较大的草原之一,在维护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现状出发,创新科学理念,提出呼伦贝尔草原保护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草原 保护 对策
呼伦贝尔草原地处内蒙古东北部,草原总面积993.33 万hm2,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素有“牧草王国”美誉[1]。近年来,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因素的影响,草原遭到严重破坏,给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带来了隐患,给牧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为此要实施科学有效保护对策,实现草原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1.1草原生态资源优势
呼伦贝尔草原资源得天独厚,是世界草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的重要基地。其生态系统复杂,草场类型多样,有全国现存面积最大、质量最好的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丰富,野生植物有1 300余种,优良牧草占草群的60%以上,是家畜饲草的主要来源;草原地势平坦开阔,适合于机械化割草和发展集约化现代畜牧业,是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1.2草原生态安全隐患
呼伦贝尔草原自20世纪中叶开始逐年恶化,主要表现为退化、沙化严重。据内蒙古自治区第4次草地资源调查显示,呼伦贝尔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206.67万hm2增加到400万hm2,每年以0.9%到1%~2%的速率退化,占全市草地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轻度退化211万hm2、中度退化138 万hm2、重度退化50万hm2;草原沙化面积88万hm2,形成了3条大沙带横穿草原牧区,植被退化,沙地风蚀严重,固定、半固定沙地呈现活化趋势[2]。据分析,近20年间,草地面积减少121万hm2,而退化、沙化面积增加了178.6万hm2,所占比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18.6%提高到38.5%,天然草场牧草产量较以往平均下降30%~50%,畜牧业生产实际利用草地不足50%[3]。
2.1明确草原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新常态下的呼伦贝尔草原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重任务,认清草原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即“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和可持续发展。为降低对草原危害,应做到: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避免污染严重的企业在草原落叶生根,减少对生态的破坏。二是建立草原禁垦区,划出草原生态保护带;三是加快城镇化步伐,为牧民提供就业空间与机会,从根本上减轻草原所带来的压力。
2.2创新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
进入21世纪,国家相继启动退牧还草、牧草种子工程、草产品加工等草原生态保护项目工程,草原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也在逐渐转变,草原生态总体向好。因此,草原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应从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入手,满足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4]。就行业发展的新需求看,草原作为畜牧业的物资基础,不仅具有生态功能,其生产功能也是巨大的,因此要发展特色草原畜牧业,实施品牌战略,对草原进行调整、收缩与保护,避免盲目扩张,真正实现向生态型、效益型草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思维定位。转变粗放的传统经营理念,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兼顾挖掘草原文化功能,保护传统草原文化,充分开发非牧业区的优势,发展景观畜牧业和旅游畜牧业。二是优化畜群结构。改善传统的饲养方式,采取“少养精养”模式,降低草地载畜量,提升畜产品的品质。三是生态移民,牧区采取收缩战略,针对重度退化沙化区域实施生态移民战略,遏制草原的进一步恶化趋势,为植被恢复提供保障。
2.3加强科学治理提高草原抵御灾害的能力
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进一步加强退化沙化草地的治理,巩固完善以往的草原保护成果,对各项适用技术组装配套形成草原综合治理模式,不断提升科学的防治水平,降低损失,提高草原抵御灾害的能力。并针对实施的草原保护工程项目,建立工程项目效益检测以及评价机制,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对工程实施的质量与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从根本上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孔祥智,安晓宁,魏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保护的对策研究.理论研究,2001,(05)15~18
[2] 杜敏,王玉华,宁心哲,等.呼伦贝尔沙地治理布局与生态区位的探讨.内蒙古林业科技,2010,36(4)76~78,91
[3] 朱立博,王世新,王宇,等. 呼伦贝尔草原保护的对策思考. 草业与畜牧,2008,(05)27~31
[4] 伊风艳,吕文利,晔薷罕,等.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