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关键 开展真游戏

2016-02-06 00:28常州市武进区潞城幼儿园李智超
当代学前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蛇皮袋玩法游戏

■ 常州市武进区潞城幼儿园 姚 渊 李智超

把握三关键 开展真游戏

■ 常州市武进区潞城幼儿园 姚 渊 李智超

跳皮筋、踢毽子、滚铁环……这些耳熟能详的传统游戏简便易行,蕴含多样的教育价值,娱乐性强,因此历经时代的考验成为了经典的老游戏。然而审视现状,有了它们幼儿就能玩起来,享受游戏的乐趣吗?

镜头一:舞龙——老师分外重视,准备了裁剪好的布,并在两头分别缝制了刺毛花,便于幼儿拼接起来玩游戏。尽善尽美效果不错,但是品味其中是否缺了点什么? 是的,豪华的游戏材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探究、尝试的机会。

镜头二:翻花绳——老师一遍遍地演示、说明,但是纷繁复杂的各种花样岂是孩子立马能够掌握的!于是,有的孩子只等着老师手把手地帮,有的孩子无所事事地等待老师往下教。有趣的游戏变成了统一式的技能练习。

镜头三:老鹰捉小鸡——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玩起来了。为了让游戏更精彩,教师又成了游戏的“导演”忙着两边指挥:一会儿让“老鹰”变换方向追逐排在队伍最后的“小鸡”;一会儿让“鸡妈妈”左右变换方向,遇到紧急情况还高呼:“‘鸡妈妈’蹲下蹲下。”幼儿参与其中获得了快乐,但是尽兴吗?

如何让这些充实的游戏资源变成孩子的真游戏,富有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呢?实践中我们在组织游戏时把握材料、组织、评价三个关键以彰显新乐趣。

一、游戏材料:减一些精心准备,加一些信手拈来

舞龙游戏不刻意准备整齐划一的材料,而是倡导废物利用,简单的布条、废弃的米袋都是上好的选择。因为废旧不等于无用,充分发挥这些材料的优势,就能让幼儿玩出精彩。布条、米袋怎么变出长龙?用手拉住、透明胶、双面胶……孩子们在尝试、比较中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布条可以打结变成长龙,既方便又不容易散架;米袋借助订书机连接比较方便。可见低结构的材料演绎了精彩的游戏,它诱发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推动游戏发展,给幼儿提供了更多动手动脑、自我表现的机会,还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使孩子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获得成功感、自豪感、自信心。

实践中我们在游戏材料的准备提供方面注重:

1.废物利用巧替代。生活中丰富多样的各式物品就是充实老游戏的物质基础,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创造的翅膀,让游戏独具魅力。如:在纸箱的两边各扎一根小竹竿,再用彩纸、花布进行装饰,便成了民间体育游戏《抬花轿》、表演游戏《老鼠嫁女》的道具;用废旧的床单、报纸制作的杠子能玩打地鼠的游戏;原来“滚弹珠”需要在地上挖洞,幼儿趴在地上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于是我们改为在厚泡沫上挖洞,这样就能在桌面上进行游戏了;烧烤的竹签稍作加工就是游戏棒,绳子、毛线不仅可以编制,还可以玩挑线游戏;废弃的肉松罐头可以做成高跷,油桶、易拉罐在爸爸妈妈的巧手改装下则变成独轮车;瓶瓶罐罐、酒缸轮胎是进行青花瓷、线描画等民间美工的绝佳材料。

2.一物多玩乐趣多。就以蛇皮袋为例,除了玩舞龙游戏我们还鼓励幼儿想象,使其变身——有的蛇皮袋撑开袋口,有的团成球,两者结合就能玩抛接球的游戏;剪开缝着的一端套在身上,立马能“袋鼠跳”;幼儿在大蛇皮袋中塞入废纸、小蛇皮袋等,就把它变成拳击袋,玩打沙包的游戏;投靶游戏中,将蛇皮袋卷成球状,再用宽透明胶固定封好就是靶子……踩、抛、套、踢、滚、投,小小的蛇皮袋在幼儿亲手尝试之下变得丰富多样,充实了游戏内容和形式。

二、游戏引导:减一些刻意追求,加一些水到渠成

不管是翻花绳还是老鹰捉小鸡,我们看到老师在游戏引导过程中,关注的是游戏玩法与规则的达成,忽视了幼儿实际情况与个体差异。其实幼儿的真游戏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幼儿“跳一跳够得着”不断接受挑战的过程中得以丰富完善的。例如:民间娱乐游戏“谁会飞”情节非常简单,指令者发号命令“XX飞”。幼儿感知XX的特性,如果它真的会飞,游戏者就学做飞的动作离开座位;不会飞,幼儿就坐在位置上原地不动。当幼儿掌握了游戏玩法后很快感觉单调无味,注意力就不集中了。于是,老师针对游戏中会出错的现象提问:“有的宝宝老出错怎么办?”幼儿迁移经验,联想到其他游戏中的惩罚规则,于是自然而然引入。现在孩子们做游戏可认真了,出错的现象大大减少。此时,配教老师在游戏时悄悄地撤掉了一张椅子,幼儿发现需要回到椅子上时位置不够了,怎么办?讨论中提出了两种意见:有的幼儿认为每张椅子可以坐两名幼儿;有的幼儿认为没有坐到椅子的人要淘汰出局暂停游戏一次。争执不下时,我们建议将两种方案分别尝试一下,孩子们体验后发现淘汰出局的办法更刺激,于是纷纷表示采纳这一游戏规则。不仅如此,以后每次游戏时,幼儿还自发要求多撤掉几张椅子,难度陡然增加了不少,不过胜利者的笑声也更为清脆响亮。就在少一些刻意追求、多一些适时启发之下,幼儿玩得更投入持久、笑得也更灿烂浓烈。

回味这一案例,师幼互动关键是:把握契机、适时推进、巧妙演绎。这一互动不仅仅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的过程,更是——

1.环境悄然浸润。拼图、手指游戏、翻花绳等老游戏内容丰富,岂是老师教就能全部掌握的?当幼儿掌握基本玩法之后,我们就用图片展示经典玩法,并用拍照的方式记录幼儿自己创编的花样,就在这互动中幼儿拓展了视野,玩得也更开心;宽敞的户外场地上,我们绘画了走迷宫、跳格子等场景,每每从这些场地经过,不需要刻意的讲解,孩子们自然而然就玩起来;楼梯转角虽然地方小但空间相对独立,我们分别创设了丰富多样的区域游戏:堆花糕团、折纸剪纸等游戏角运用实物、半成品与成品的方式展示游戏的玩法,孩子们看一看、试一试就能乐享其中;戏曲舞台既有照片还有老师、家长巧手制作的服装道具,穿上了学一学、演一演,既感受了戏曲的魅力更满足了幼儿模仿的需求;长长的走廊再现了潞城老街的风貌,竹器店、豆制品店、裁缝铺等幼儿分外熟悉,走进其中就能熟门熟路地玩起来。

2.玩伴携手参与。游戏过程我们发现当教师或者成人以教的姿态出现时,幼儿往往是非常拘谨无措的,然后有些技能比较高的游戏不得不教,怎么进行?为此我们创设机会倡导幼儿自主找玩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他们愿意探究尝试,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你瞧:晨间户外游戏时,全园混龄一起参加。跳绳区域内,大班的孩子绳子翻飞,娴熟的技能吸引了一帮“粉丝”。热情的杨涵小朋友主动招呼:“你们也来玩。”一人一根绳子,没几分钟就吓跑了多个小朋友。机灵的杨涵马上变换花样:“你们不会自己甩绳跳,就来玩长绳。我和盛思涵甩,你们听好口令跳。”在她的组织下,几名幼儿排成了一对,跟着口令“跳——跳——”不断地尝试着,从最初的不成功到一个、两个,慢慢地变多,玩得可开心了。尽管不能一下子完全掌握跳绳的全部技能,但也真切感受到了其中的一大技巧——有节奏地蹦跳。大班社会活动“我和弟弟妹妹一起玩”,以往玩各种器械小班幼儿的玩法都比较单一,现在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玩的花样也变多了。回味这一过程,我想:这种启发妙在创设了轻松的氛围,让幼儿获得自愿、自由的体验,并实现了经验的互补,所以幼儿参与游戏时才感到特别快乐、满足。

三、游戏评价:减一些结果评定,加一些多元参与

画龙点睛的游戏评价是改善游戏行为、解决游戏问题、拓展游戏经验的基石。然而实践中评价游戏时一般主体是教师,依据是幼儿对技能的掌握、规则的遵守,目的是追求最后的结果,让游戏能按照规则进行到底。在这样的评价之下,孩子感受到的是自我表现好与不好,游戏成功与不成功。孩子是游戏的主人,我们应该把实施总结的主动权留给孩子,让他们在经历“讨论—实施—总结—激励”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对自我、同伴的表现作出评价,并且评价的形式倡导多元。

1.多重视角幼儿评。就以《舞龙》游戏为例,活动最后老师引导幼儿先自评然后他评,并从多角度切入。如:有的因为舞龙技巧高,盘龙、翻越等动作掌握得好而得到表扬;有的因为点子多,能不断克服游戏中的问题而被评为“智多星”;还有的因为小组合作得好,配合默契而得到肯定。

2.多元方式巧激励。对于游戏的评价不仅仅落实在每次游戏之后的环节,还可以是其中某一阶段或者以某种有趣的方式开展。例如:在每年的“娃娃庙会”上,游戏区、买卖区的内容是大班孩子策划讨论产生的,其效果如何?怎么评价?我们会让全园孩子以“贴星”的方式选出最好玩、最具人气、最具创意等店铺。大班幼儿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真实感受自己所负责的店铺亮点在哪里,比较中就能获得改进的经验。每年冬季民间游戏节中我们都创设“我能我行我展示”体育大擂台,花样跳绳、球技展示、亲子踢毽等,无论哪样本领幼儿都有机会秀一秀。这样的评价方式多了份有趣,多了份机会,更添加了几份激励。

这样的评价让孩子们获得了更多成功的体验,也更直接地感受到了成功的内涵,凸显了游戏价值的多元。

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游戏的开展组织过程中,我们把握三关键,以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喜欢的真游戏!

猜你喜欢
蛇皮袋玩法游戏
鼠 目
老马
蛇皮袋
零跑的新玩法
鸡蛋托的创意玩法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TPP的新玩法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