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仪器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价值分析

2016-02-06 22:20:57徐蓓杨仲坤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30期
关键词:脂质颈动脉硬化

徐蓓,杨仲坤

上海市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超声科,上海201700

超声仪器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价值分析

徐蓓,杨仲坤

上海市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超声科,上海201700

目的探讨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评估。方法阅读文献同时结合临床实践,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5年6月—2016年3月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是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结论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对患者的影响更为严重,利用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十分有必要。

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评估;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患者主要是非胰岛素依赖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随着体内糖化血红蛋白不断累积可导致动脉硬化,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颈动脉是较粗大的血管,其颈内动脉直接向脑组织供应血和氧,一旦硬化,就会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患者常常感到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如果粥样斑块脱落,就会造成脑梗塞,甚至威胁生命[1-3]。2型糖尿病会导致糖脂代谢紊乱,糖脂代谢紊乱会引起粥样斑块的形成。颈动脉作为连接大脑和心脏的主要动脉,而且位于浅表位置,容易被超声检查发现病变,颈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可以反映出全身的血管硬化程度,所以利用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十分有必要。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粥样硬化,一般来说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3 mm就认为颈动脉开始发生了粥样硬化[4]。劲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现在是降低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该文从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超声评估颈动脉的病变程度,以及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1 2 型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及其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1.1 2型糖尿病的临床症状

糖尿病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胰岛细胞受损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称为1型糖尿病;另一种就是该文所提到的2型糖尿病,它是由于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者包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急性并发症主要是酮症酸中毒,而慢性并发症会累积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一些血管的病变和神经的病变[5-7]。目前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全身乏力、视力减退等情况[2]。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并不是十分明确,目前研究表明,其危险因素包括:①遗传异质性,美国卫生和营养普查发现,约占35%的糖尿病患者其父母有一个或者两个都患有糖尿病;②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糖尿病的发生与肥胖的时间和肥胖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肥胖主要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也就说导致靶细胞对胰岛素的作用不敏感;③能量摄入增多体力活动减少,这两者都会导致肥胖,从而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④年龄的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也越来越高,而且由于医疗设备和技术的进步,很多国家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使得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8]。

1.2 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性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脑梗死的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被认为是动脉壁对各种炎症损伤的炎症-增殖反应,涉及炎症、内膜巨噬细胞聚集、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等诸多环节[10]。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脂质代谢出现障碍,从而使得体内的代谢紊乱。糖尿病可能推进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糖尿病高血糖的特点会导致一些生长因子的水平升高,尤其是转化生长因子-β,这种生长因子的水平增高会合成许多蛋白多糖,从而增加在血管壁上滞留的几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如: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等是形成斑块的重要物质,而且血糖升高会导致血管的弹性减低,血管弹性减低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肪分解异常,使得体内游离脂肪酸的水平升高,而胰岛素抵抗导致,体内胰岛素水平增高,形成胰岛素血症,促进脂肪合成,导致体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作为胆固醇的运转蛋白的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3]。糖尿病与高血压往往伴随,高血压会使得血管内的压力增加,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再加上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障碍,脂质沉积,使得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2.1 年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年龄不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影响,对任何动脉的粥样硬化都有影响,年纪越大,血管的弹性越差,而且年龄越大接触过的有害物质就越多,这些有害物质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危害,导致血管内膜损伤,使得斑块形成。而且年龄大的人患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几率也大,它们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2.2 高血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高血脂是血脂代谢的问题,它可以累及全身的动脉,血液中的血脂含量越高,血液粘稠度也越高,遇到内膜不光滑,很容易造成脂质沉积。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脂质沉积之后,血液经过时摩擦力增大,越容易使脂质沉积,最终导致管腔变窄甚至是管腔闭塞。高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这种变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2.3 高血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疾病,血压长期升高,会导致血管内膜的损伤更加严重,内膜受损是形成粥样硬化的根本原因。血压升高时,会导致血管紧张素释放增多,而血管紧张素对血管内皮有损伤作用,会增加血管内膜对血小板的摩擦力,导致血小板在受损的内膜处聚集,同时血小板会产生一些活性物质进入动脉壁,刺激平滑肌细胞等的增生,最终形成斑块[2]。

2.4 高血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除了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以外,糖尿病是一种众所周知风险因素。高血糖会导致细胞内活性氧增多,而活性氧增多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的病理基础。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增加,会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阻塞毛细血管。血糖过高会导致晚期糖化终末产物的前体出现,这种前体会导致血管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例如:血管失去弹性。这几种机制相互作用,影响血流性质,促进斑块形成。还有肥胖、吸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3 超声对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标准

正常的颈动脉在超声下为三层回声,内外膜为等回声,中膜为低回声,外膜为高回声。当超声上发现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时(>1.3 mm),即可证明颈动脉出现硬化,一般超声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①发生部位,大部分的斑块都出现在颈动脉分叉出,因为分叉出的血流缓慢而且易形成湍流,所以容易损伤血管内皮,血管内皮受损会导致脂质沉积,以及血小板聚集,从而使得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②斑块的回声,一般我们将低回声和混合回声的斑块认为是不稳定斑块,即容易脱落或出血,从而导致脱落的栓子随血流堵塞在与栓子直径相当的脑血管中,造成脑梗死。还有一种是强回声,这种回声的斑块相对比较稳定,不容易脱落,也就不容易造成脑梗死。识别斑块的性质能对患者在发病前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1];③血管的管径,当内膜斑块使颈动脉的管径变小时,血流速度会增快,而且斑块会使血管内膜的摩擦力增大,这些都容易造成脂质滞留,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

4 结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增多。临床上收治的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也在不断增多。该病发作往往较为突然,多在颈部突然扭转、改变体位等情况下发生,常无先兆,因而患者常因站立不稳等跌倒受伤。一般发作时间不超过30 min,可自行恢复,也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但疾病常反复发作,无疑增加了老年患者意外发生的风险。尝试分析影响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利于针对性地预防或减少发作次数。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对患者的影响更为严重。2型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障碍性疾病,会导致脂质沉积,当脂质沉积发生在血管时,就会产生粥样硬化[3]。由于颈动脉是连接心脏和大脑的主要动脉,并且,颈动脉位于浅表位置,所以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情况,可以用来反映全身动脉的情况。诊断血管狭窄的金标准是血管造影,但是由于血管造影是有创检查,而且对于狭窄不明显的病变不易查出,所以超声检查在诊断和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上有着重要的价值[4]。一般来说超声主要从斑块生长的部位,斑块的性质,以及血管的情况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年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吸烟等,其中年龄是这些危险因素中最基础的,也是不可避免的[5]。

[1]孙立平,尼建平,卓柳安,等.代谢综合征患者腹部内脏脂肪厚度测量的价值[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9,7(7):481-484.

[2]余红.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2型糖尿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药业,2013,22(16):21-24.

[3]李拉克,张少利,白立炜,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亚临床炎性因子的相关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35-37.

[4]张妍,程雯,徐婷,等.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亚临床炎症因子的关系[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518-1520.

[5]陈恩平,陈履埠,练志芳,等.2型糖尿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3):198-200.

[6]张晋霞,张志勇,刘斌,等.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491-1492.

[7]王浩坤,赵洛沙,周帅,等.河南省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519A/G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5):371-374.

[8]朱海勇,金笑平,朱敏,等.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28(10):903-905.

[9]姜红菊,张梅,李大庆,等.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多态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13(5):589-592.

[10]袁雅冬,张颖,孙长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相关性[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38-43.

Analysis of Value of Ultrasonic Instrument in Evaluating the Carotid Artherosclerosis Degree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XU Bei,YANG Zhong-kun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Qingpu Branch of Zhongshan Hospital,Shanghai,2017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and survey the value of ultrasonic instrument in evaluating the carotid artherosclerosis degree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y reading literatures and clinical practice.Results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occurrence of carotid artherosclerosis were age,hyperlipoidemia,hypertension and hyperglycaemia.Conclusion With the change of people’s lifestyle,the incidence rate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s increasing,and the effect of vascular lesion caused by diabetes on patients is more severe,and it is very essential to use ultrasonic instrument to evaluate the carotid artherosclerosis

Type 2 diabetes;Carotid artherosclerosis;Ultrasonic evaluation;Related risk factor;Investigation

R587

A

1672-5654(2016)10(c)-0162-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30.162

2016-07-22)

徐蓓(1982.1-),女,上海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超声科工作。

杨仲坤(1964.2-),女,上海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超声科工作,E-mail:akwtak@163.com。

猜你喜欢
脂质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36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19:53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中成药(2017年4期)2017-05-17 06:09:26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