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永清
(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植保植检站,赣州 341800)
水稻田有害生物福寿螺综合防治技术
钟永清
(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植保植检站,赣州 341800)
摘 要:福寿螺在全南县引进繁衍了几十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次生有害生物上升为主要防治对象,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尤其对水稻幼苗期啮食嫩芽和秧苗,造成无法按期移栽本田,直接影响水稻按期移栽,严重影响当季农业生产。
关键词:农业 有害生物 福寿螺 综合防治
福寿螺(学名:Pomacea canaliculata),又称金宝螺、苹果螺、大瓶螺。台湾农民俗称夭寿螺,“夭寿”一词有“短命早死、过分的、恶毒的”之意。福寿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类软体动物。由于成长速度快,在许多国家视为入侵有害生物及农业害虫,福寿螺1984年从外地引进全南县试养,当初把它当成“宝贝”来进行池(缸)养,因盲目引进试养和管理不善,引进前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农业生产会带来有什么危害,使福寿螺迅速扩散到田间、沟、圳、池塘等场所,成为一种新的危害水稻的有害生物。现就水稻福寿螺综合防治技术简述如下。
1.1 危害的主要对象
福寿螺除了危害水稻外,还对一些水生绿色植物,叶菜类蔬菜等农作物有比较大的危害。
1.2 危害的主要特点
成年螺孵出来福寿螺一般距水面20~30 cm的干燥物体或植株的表面, 螺卵呈粉红色块状,仍后转为灰白色,幼螺破壳掉入水中,吸食水中漂游生物,稍长后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绿色植物,尤其喜食幼嫩部分的植物。水稻从播种至移栽前都会受害福寿螺啮食,播种时啮食稻种的芽胚。福寿螺取食的方法实行咬剪细嫩植物组织,啮食水稻幼苗整株或主蘖及有效分蘖,使水稻有效分蘖减少,造成水稻有效穗减少,直接影响水稻增产增收。给农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福寿螺的贝壳外观与田螺十分相似,具有螺状的螺壳,螺的外壳颜色随环境、气候条件及螺龄不同而存在差异,爬行时螺盖的头部和复足伸出。螺卵的形状呈圆形,直径约2 mm左右,初产卵粉红色至鲜红色,后变为灰白色到褐色,数十粒甚至上千粒整齐排成椭圆形卵块,卵层不易脱落,卵于夜间产于水面以上干燥物体或植株的表面,如茎秆、田埂、杂草等植株上。初孵化幼螺落入水后,吞食水生浮游生物等,遇干旱时,紧闭壳盖,静止不动。
3.1 农业防治
可在常发福寿螺的田间地块或区域,放养鸭子,充分发挥鸭子喜食螺的习性,减少幼螺数量来控制福寿螺基数及总数。
3.2 人工捕捉
福寿螺一般在早晨和傍晚活动最活跃,容易被人们发现,所以此时是人工捕捉的最好时机。在平时结合农事操作,见螺及卵块随时进行消灭,在福寿螺产卵高峰期,组织人员摘卵拾(检)螺,减少福寿螺种群数量,控制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3.3 在农田灌(进)水口设立阻栏隔离墙
在农田灌(进)水口用铁丝网或竹篾网进行阻栏,防止福寿螺随水流进农田,切断福寿螺随水流进农田传播途径,减少田间福寿螺总体基数。
3.4 田间追肥灭螺
在水稻移栽前,田间保持浅水,追施基肥,进行灭螺;在水稻移栽后,第2次追肥时,用碳酸氢铵25~30 kg/667 m2或尿素10~15 kg/667 m2,拌细沙(土)20 kg,均匀撒施,维持寸水2~3 d,利用碳酸氢铵的水溶解性肥力也可以有效达到灭螺的目的。
3.5 药物防治
当水稻田达到2~3只/m2以上时,在成年螺产卵前用药防治,药剂选择:50%螺净(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60~80 g;65%五氯酚钠可湿性粉剂200~250 g,拌细沙(土)40 kg,施药时最好选择晴天中午撒施,始时福寿螺活动能力较强,药效在高温作用下容易散发,灭螺效果比阴天好;98%硫酸铜1.5~2 kg/667 m2,用布袋装好,放在进水口,随水流入农田间,进行灭螺;最后用榨油后剩下来的茶枯饼烧熟后,茶枯片用火烤熟或进行炒熟,锤成粉屑,拌细沙(土)40 kg撒施到田间,或兑水40~45 kg拔施。用熟茶枯饼3~5 kg/667 m2,用茶枯饼灭螺效果好,既可以消灭福寿螺,又可以杀灭土壤田间害虫,达到一举多得目的,施药后保持寸水3~4 d,提高防治效果。
使用农药灭螺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同时要防止农药药液随水流入鱼塘中毒事故发生。
由于福寿螺对环境气候等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田间、沟渠、水圳、河道、池塘等场所到处存在,繁殖力极强,一时难以根除,只见短期效果,治标不能治本。在实际防治工作过程中,最好采取多种防治方法,才能达到较理想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建人,李云明.福寿螺在水稻田的消长规律及其田间分布动态 .中国农学通报,2009,(3)
[2] 早稻本田期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现代农业科技. 2007,(16)
[3] 赖朝晖,陈宏明,周丁国,林家威,张求军,鲍汉科.水稻田福寿螺空间分布型调查分析.现代农业科技,2008,(23)
[4] 章家恩,方丽. 关于我国农田福寿螺生物入侵需要加以研究的生态学问题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