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辉
(山西省大同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大同 037004)
浅谈畜禽弓形体病的防治
张明辉
(山西省大同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大同 037004)
畜禽弓形虫病有5种形态,在不同的宿主表现不同,可经消化管、呼吸道、皮肤及粘膜感染,也可经胎盘和乳汁传给后代,输血和脏器移植也可传播。症状不同,动物表现也有差异。
畜禽 宿主 感染 磺胺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弓形虫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生产中已严重影响到畜禽的生长。
畜禽弓形虫病有5种形态,在中间宿主主体内为滋养体和包囊,在终末宿主体内为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滋养体多见于腹腔液中,单个或成对排列,呈香蕉型或半月形,一端稍尖;另一端较钝,一边扁平;另一边弯曲,长4~8μm,内核位于体中央或稍偏锐端。姬姆萨染色,内核呈红色,细胞质呈蓝色。
包囊主要见于肌肉、脑、视网膜及其他组织的细胞内,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0~60μm,细胞外被覆坚韧的囊壁,内含大量香蕉型囊殖体。
裂殖体见于猫的小肠上皮细胞内,含多个细胞核,成熟后变圆,直径为12~15μm,每个裂殖体内含10~14个香蕉形裂殖子,呈扇形排列,裂殖子大小为7~10μm×2.5~3.5μm。
配子体在猫肠细胞内进行有性繁殖。雄性为小配子体,呈圆形,直径为10μm。姬姆萨染色核疏松,并呈淡红色,细胞质呈淡蓝色。成熟后,形成12~32个呈半月形的雄配子(长3μm,并有2条鞭毛)。雌性为大配子体,呈卵形,直径15~20μm。姬姆萨染色核致密,并呈淡红色,细胞质呈深蓝色颗粒。
卵囊又称囊合子,见于猫粪内,呈卵圆形,大小为10~13μm ×9~11μm,有2层无色囊壁,内有1个约9μm的集块。成熟后,卵囊内含2个大小为5~7μm×4~5μm的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孢子(孢子体),呈长形或稍弯曲,一端尖;另一端钝,核近钝端,姬姆萨染色呈暗蓝色。
终末宿主是猫。人、猫和其他动物是中间宿主。
当猫食入成熟卵囊或含有包囊滋养体的肉、乳,即在其肠内溢出孢子或滋养体,一部分随血液进入猫体各处进行无性繁殖;另一部分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发育为裂殖体,并形成许多裂殖子。裂殖子进入新的上皮细胞,繁殖发育为雌、雄配子体。当再形成雌、雄配子时,以两性结合形成合子,最后形成卵囊,而随粪便排出体外。
当中间宿主食入卵囊或另一动物肉、乳、蛋中的包囊或滋养体后,卵囊中的子孢子即在肠中溢出,子孢子在滋养体随血液及淋巴达机体各部,并侵入细胞内增殖或形成包囊。该病又称弓形体病、弓形虫病、弓浆虫病、毒浆虫病。
猫科及猫属的动物为终末宿主和传染源。人、猫、犬、猪、牛、羊、羚羊、鹿、野牛、马、兔、狐、貉、貂、猴、猩猩、狒狒、象、豹、狮、狼、熊、有袋动物(袋鼠)、小老鼠及地鼠等鼠类、鸡、鸽、乌鸦、鱼类、爬行动物、海豹、海象、海狮等均为中间宿主。可经消化管、呼吸道、皮肤及粘膜感染,也可经胎盘和乳汁传给后代,输血和脏器移植也可传播该病。
猫作为中间宿主感染,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表现为体温升高(40 ℃以上)、精神沉郁、嗜睡厌食、呼吸困难、有时呕吐和腹泻,孕猫流产和死胎。慢性表现为消瘦、贫血、食欲不振,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猫流产和死胎。作为终末宿主,表现轻度腹泻。
猪常为急性感染,潜伏期3~7 d。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 ℃,并呈稽留热,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废绝,多便秘,有时下痢、呕吐、呼吸困难,并呈腹式呼吸、咳嗽,有的四肢和全身肌肉强直;体表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淋巴结明显),体躯下部及耳部有瘀血斑,或大面积发绀。病程5~10 d,如果治疗不当,死亡率很高。
犬的症状类似犬瘟热。表现发热、厌食、精神萎顿、呼吸困难、咳嗽,眼和鼻有分泌物,结膜苍白或黄染、腹泻、呕吐、运动失调,孕犬流产。严重时,后肢麻痹。
羊常见呼吸困难和神经系统症状,有鼻液,做圆圈运动,昏迷等。
犊牛多为急性感染。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有鼻分泌物、肌肉震颤、摇头、脱水,腹泻、排粘性血便等症状,死亡率很高。
兔的急性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呼吸促迫、废食、嗜睡,眼有浆膜性或脓性分泌物,惊厥或后肢麻痹,多于2~8 d死亡。慢性表现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常现后驱麻痹。
毛皮动物及野生动物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减食或废食,鼻、眼有粘性分泌物,呼吸促迫,腹泻且粪中混血。有的出现神经症状,而表现极度兴奋、转圈、搔抓、啃咬等,共济失调、尖叫、嗜睡、肌肉痉挛、四肢不全麻痹或完全麻痹,最后衰竭死亡。孕兽流产、死胎。
禽的表现为精神不振、厌食、羽毛蓬乱、两翼下垂、呆立喜卧、步态蹒跚、眼半闭、结膜水肿、发炎、流泪、视力减退或失明,冠髯苍白、皱缩、下痢,且排灰白色水样便,共济失调、扭颈歪头、震颤、角弓反张、消瘦,最终因衰竭麻痹死亡。
根据症状可初步诊断,但确诊血病原学及血清学,须检查。
病原学检查:采取体液涂片染色镜检或无菌采取剖检的肺门淋巴结2 g研碎,加灭菌生理盐水10~20 ml混合后,双层纱布过滤,以500 r/min离心3 min,上清液再以1 500 r/min离心10 min,沉渣涂片,甲醇固定后,染色镜检,见有滋养体即可确诊。亦可将病料悬液腹腔接种家兔、小白鼠或豚鼠,2~3周后发病时,采腹腔涂片或采脑、肝、脾组织切片镜检,检出虫体即可确诊。
血清学检查:采用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中和试验及荧光抗体试验,具有诊断价值。此外,染色试验可用于早期诊断,取组织培养或感染小白鼠腹腔液中获得虫体,分别加入正常血清和待检血清,37 ℃水浴1 h后,加碱性美兰液(pH11)染色,若正常血清中虫体染色良好,而待检血清中染色不良则为阳性;也可将血清做1∶16稀释,呈阳性反应时,确定诊断。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严禁猫与其他动物混饲,勿用生肉及废弃物饲喂其他动物。
选用药物为磺胺甲氧吡嗪30 mg/kg体重,首次倍量,隔天1次,连用3 d;磺胺6-甲氧嘧啶100 mg/kg体重,首次倍量,每天1次,连用3~4 d;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 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5 d;乙胺嘧啶1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7 d。若磺胺嘧啶与乙胺嘧啶合用,则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