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民,张 苗,管明乐
(1.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环保站/潍坊市绿色食品办公室,潍坊 261061;2.山东省潍坊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潍坊 261061)
绿色蔬菜病虫害科学防治技术研究
郭继民1,张 苗2,管明乐1
(1.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环保站/潍坊市绿色食品办公室,潍坊 261061;2.山东省潍坊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潍坊 261061)
蔬菜病虫害种类繁多,为确保蔬菜正常生长,有效保护蔬菜种植区农业生产环境,实现绿色生产和高产优质。文章从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几方面对绿色蔬菜病虫害科学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病虫害 绿色科学 防治 环境安全
潍坊市是蔬菜生产大市,蔬菜病虫害种类繁多,造成了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损失。既要确保蔬菜正常生长,实现高产优质,又要有效地保护蔬菜种植区农业生产环境,绿色蔬菜病虫害科学防治十分重要。
绿色蔬菜病虫害科学防治技术是指在蔬菜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物理和农业技术并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达到安全控制蔬菜病虫害的行为过程,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
1.1 杀虫灯诱杀
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利用害虫敏感的特定光谱范围的诱虫光源,对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害虫基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 防虫网防治
防虫网是以人工构建的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防虫网覆盖首先要选择合适目数的防虫网,防虫网覆盖可防止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的虫害。
1.3 黄板诱杀
蚜虫、白粉虱等有很强的趋黄性特点,可用黄板进行诱杀。黄板大小以40 cm×20 cm为宜。外边包一层无色农膜,上面再涂一层机油,设置于田间或者大棚内,略高于菜株,30~40块/667 m2,为保护黄板的粘度,隔几天再涂1次机油,是一项行之有效地防治虫害措施。
1.4 性诱剂技术
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蛾至诱捕器 杀死雄蛾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性诱剂防治对靶标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每一种性诱剂只针对一种害虫,目前蔬菜生产中应用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 3 种性诱剂,应根据蔬菜和害虫发生种类正确选择使用。
农业防治就是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昆虫、作物、环境3者间的关系,采用一系列耕种栽培管理技术,使生态系统不利于病虫害的存在和发展,而有利于蔬菜的生长,采取农业措施预防病虫害。
2.1 栽培健康蔬菜品种
培育选留抗病、抗虫健康蔬菜品种,可以减轻病虫危害,提高蔬菜质量和产量。根据不同地区、种植季节、蔬菜种类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优质、丰产、抗病虫及抗逆性强的蔬菜品种。
2.2 培育健康的土壤生态环境
通过耕翻整地改变土壤质量,提高蔬菜养分的供给和促进蔬菜根系的发育,从而增强蔬菜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和抑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2.3 加强田间管理
包括适期管理,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及时摘除病果、病叶,蔬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减少病菌基数。控制菜园温湿度,改善蔬菜生长环境,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和杂草生长发育的条件。
2.4 施肥技术
应优先使用作物秸秆肥、厩肥、堆肥、沼肥等农家肥以及绿色食品推荐使用的生产资料肥料。重施基肥,在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化肥,使用化肥要控制用量。使用时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少用叶面喷肥,并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最后一次施肥时间必须在收获前30 d进行。
在应用各种农业和物理方法防治绿色蔬菜病虫害的同时,根据实际,科学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3.1 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农药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能有效减少蔬菜农药残留,保证蔬菜质量安全。
(1)生物农药如武夷菌素可以防治番茄叶霉病,在发生病害初期用1%武夷菌素水剂450倍液进行喷施,每隔5 d喷施1次,连续进行2~3次,会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武夷菌素防治黄瓜白粉病,可在黄瓜开花坐果期,白粉病零星发病时用1%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进行喷施喷药,每7 d施药1次,连续3次,效果良好。
(2)用细菌农药BT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在卵孵盛期开始喷药,每667 m2用BT可湿性粉剂25~30 g,7 d后再喷1次,防治效果理想。
3.2 做到有针对性的施药
农药种类不同,防治病虫害的范围也不同,要做到对症下药。即使同一种药剂,由于剂型与规格不同,使用方法也不一样。要据蔬菜病虫害的分布情况,选择适宜的用药剂量、方式和次数,坚决禁止随意加大农药的浓度和用量。
3.3 严格控制用药安全间隔期
为确保蔬菜的安全性,避免农药残留超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蔬菜使用农药一定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严禁在安全间隔期内采收蔬菜。
绿色蔬菜病虫害科学防治是避免农药残留超标,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通过物理和农业防治技术,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风险,兼顾蔬菜数量和品质安全,还可以进一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从而保护环境生态安全。
[1] 胡辉.绿色蔬菜病虫害生物防治.农家科技,2006,(04)
[2] 李洪奎,孙平,赵俊靖,等.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2015
[3] 蔺善学,赵友维,刘珊珊,等.绿色蔬菜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辽宁农业科学,2006,(52)
[4] 孟兆明,张艳.无公害蔬菜病虫害控制技术.广西植保,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