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玉林
(青海民和县第三中学)
多媒体辅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优势
鲍玉林
(青海民和县第三中学)
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需求,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与手段,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变得枯燥乏味,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学内容对学生价值取向以及良好品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便受到了阻碍,难以得以充分的发挥。
多媒体教育技术是一种现代的教育技术,主要是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来完成对整个课程的讲解。它主要运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影像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可以摆脱传统教学中无画面、生硬灌输的弊端,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教育的目的。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改变传统板书式的教学模式,向现代教育方法方向转变,是一个体现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到教学中,具有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更加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认识规律,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可以调动起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丰富多彩的动画、图片、音乐等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地讲解课本的尴尬局面,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紧跟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真正理解知识,只能基于自己已有的经验背景而建构,它取决于特定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4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知识建构,知识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导入,如何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知识的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创设了一个更好的教学平台,精彩的图画和视频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引导学生在所提供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运用所提供的教学环境,通过思考、分析、讨论、交流等,逐步获得知识,掌握知识。
多媒体技术利用其强大的互动功能让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便捷。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课,教学如何解决自立的重要性和自立对成长的意义这一问题时,笔者选用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的视频材料,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对学生的回答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具有互动功能的按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更能优化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
任何学科都会设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知识是很多中学生不愿意学习和面对的,这类知识之所以被设置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因为这类知识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年龄或者生活阅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中学生很少或者基本不会利用到这部分知识。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了课程重点和难点的深奥程度,不仅不能使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产生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甚至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抵触心理,更有甚者会出现逃课或者厌学的情况。而应用多媒体辅助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上,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这些重难点知识,具体来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来安排教学活动,比如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关重难点知识的真实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真实的社会事件,然后给学生分工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扮演事件中的相关角色,模拟真实的社会事件,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够在该情境的作用和推动下,设身处地的去理解思想品德知识的重难点,知道这类知识在何种情况下运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较为自然的吸收并掌握这些重难点知识,从而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这类知识的心理负担,从而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