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娟
(四川省达川区陈家乡中心学校 63576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吴 娟
(四川省达川区陈家乡中心学校 635761)
对于作文教学,语文课标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很多教师也反映作文教学难。
小学;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小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小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写《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教室》等作文时,必须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如同达芬奇画蛋,应多角度仔细观察;如同摄影师拍照,应选好取景的方位;如同缝纫师做衣服,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有内容且有条理。
写作来源于生活。所谓生活,对学生来说主要有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只有生活而没有体验,往往写不出鲜活生动的文章,这就要求学生首先会做人,感受生活的美,学会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便是素材积累的作用。素材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在积累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过程,学生光凭热情与感情,如果不能准确地、恰当地用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还是不行,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在经历了某些事情,很有想写下来的冲动与欲望,但是却说不出口呢?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准确地把这些事情描述下来,或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丝毫激情,自己看起来都没有当时的感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注意积累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素材来源有很多,其实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学生在背诵时就可以把这些好词好句记下来,在写作时模仿。另外,还可以通过看书看报、写日记等积累各种素材,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读物,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积累素材打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我们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说和写— —一对孪生姐妹,说是用嘴“写”,写是用笔“说”,说和写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说”有组织语言的作用,有利于书面语言的提高,所以说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说”,以说促写不失为一种较成功的办法。课前五分钟演讲,即每节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走上讲台“说”,每日一人,轮流上台。说什么呢?说自己想说的、爱说的话题。口头作文。即每次作文文题确定后,先让学生认真思考,确定中心、开头、结尾,如何安排材料等,考虑好之后跟同桌互相说。学生自己在说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思路的一些缺点,没有什么问题了,再写成作文。实践证明,先说后写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用通顺的语言在较短的时间内流畅地写好作文,效果不错。组织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也可对周围新近发生的事,让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既培养了说的能力,又促进了写。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陈旧老套的作文题是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枷锁、也是让学生感到作文无话可说的祸根。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因此,作文命题中,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
作为教师,应加强作文教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最好是每布置一篇作文,就对应一篇例文,不能单纯地完成任务。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作文训练题,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阅读和作文紧密结合起来,借鉴名人名家的作品,进行指导性训练。教师上作文课不能出示题目就放手,应指导学生立意、选材、明确文章主旨。整个小学阶段要有长远的计划,每学期要有短计划,有训练目标,定期检验训练效果。
“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很多大作家都明确提出这点。学生作文更是如此,小学生在初写阶段,水平不会有多高,文章更要反复修改,以使作文更具体、生动。作文修改与教师评改相结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师生交流更顺畅,拉近师生关系。作文评改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教师评改、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之间互评、小组内互评、班级内评改等。当然还有其他方法,比如放到展览区让学生评改;放到网络上,让其他人给意见建议等。总之,这些评改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在交流中使学生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自主评改: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
交互评改: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相互评改,同年人之间,学生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的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过程中尝到了“自改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就愿去钻,乐去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活”起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不懈的努力,而学生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加需要学生坚持多读、多看、多练习,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