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6-02-05 16:31:19黄金芳
魅力中国 2016年18期
关键词:教材思维评价

黄金芳

(广西来宾市第五中学 546100)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艺术

黄金芳

(广西来宾市第五中学 546100)

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教学手段。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问题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激活学生的思维,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让历史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初中;历史;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通过设疑、激趣、引思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历史课堂上采取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发挥历史学科功效的关键点,教师是否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不仅直接反映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还实在地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效果深有影响。那么,该怎样才能有效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除了以下经验,与大家分享。

1.深入认识课堂提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1 课堂提问能促进师生交流。教师提问后,学生通过思考来回答,在回答正确的情况下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错误的结论下,通过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该生获得了清晰的认识。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1.2 课堂提问能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根据学生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同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不断调控教学程序。

1.3 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重要手段。适当地设置问题,可以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并最终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的。

1.4 课堂提问有益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表达,是课堂提问的真正目的。通过多种问题的解答,可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历史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提问应从教材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正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不能牵强附会。搞形式主义。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的提问,才能有点石成金之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提问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联系起来,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2.3 提问应从科学的教育教学原理出发,要有启发性、开放性、深刻性,切忌平、淡、浅、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启发学生的思维。

2.4 有效提问需要有效评价。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教师提问之后对学生的回答应当作出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极为重要的。它对于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提问的效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效评价可分为激励性评价和否定式评价两种形式。新课标强调激励性评价,并没有摈弃否定式评价。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方式方法,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为突破口,这样才能达到有效评价的效果。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反应,鼓励他们质疑问难、深层次思考。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

3.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要紧扣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在历史教学中,提问的灵活性很大,可以提问历史事件,也可以提问历史人物;可以提问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也可以提问事件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怎样提问,一定要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提问要有针对性,如何做到有针对性呢?

首先,要针对教材。提问一定要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切忌无的放矢、模棱两可。如“试述唐朝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这一问题题意就不太明确,缺乏针对性,是要学生回答唐朝对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的影响呢?还是要学生回答唐朝和亚洲各国在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互相影响呢?使学生难以捉摸,无从回答。还有些问题太简单,问的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涉及教材的重点、难点,学生不假思索就可随口而答,这也是没有针对性的表现。我们在提问时一定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切中要害。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我们可以提问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失败的原因及新特点等问题,而那些“太平天国运动是何时爆发的?领导人是谁?”……之类的问题,学生随口就能答出,没有提问的必要。

其次,要针对学生。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程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提问时要有多种方案,既要有适合基础好的学生回答的问题,也要有适合中等水平、较差学生回答的问题。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吃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4.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把握好节奏,做到适时提问

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认为,提问应适时,要“抓住时机,相机诱发,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若没有抓住时机,或者错失时机,提问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阻塞”,达不到提问的预期效果。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在于课堂气氛是否热烈,如果教师不顾节奏与时机,一直问个不停,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课堂提问要把握好节奏,适时提问。怎么抓住提问的最好时机呢?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课堂提问应使学生处于求知的最佳心理状态。如在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的教学中,在讲解完明朝建立后,我播放了一段唐、宋、明三个朝代大臣与皇帝对话的视频,并问学生:“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唐朝的大臣与皇帝对话是坐着的;宋朝的大臣与皇帝对话是站着的;明朝的大臣与皇帝对话是跪着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此可以看出,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教师若能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及教材的具体内容,适时提出相关问题,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的心得是: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先预测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抓住学生的疑难点、兴趣点和模糊点,在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时提出问题,从而将新旧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巧妙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思考探究的强烈愿望。

5.在历史课堂提问中应积极设疑讨论,启发学生思维

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基本方法则是一种归纳或诱导的、分析的、回归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一位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位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视设疑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设疑讨论。设疑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学重点、难点、内容都可以问题化。例如,讲《美国的霸权政策》一节,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是美国的“冷战”政策?(2)“冷战”政策能够实行的原因是什么?(3)“冷战”政策开始实施的标志是什么?(4)美国政府如何推行“冷战”政策?(5)“冷战”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6)联系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暴力事件,谈谈对美国霸权政策的认识。通过这一组问题,教师能帮助学生抓住要害,进行分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教材层层质疑。例如,讲开罗会议时,可就教材中所载《开罗宣言》原文,设置以下几问:(1)此宣言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形势下发表的?(2)宣言中的“三大盟国”是哪三个国家?(3)材料中提到:“制止及处罚日本之侵略”,请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都侵略了哪些国家和地区?(4)日本怎样窃取“中国领土”?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是何时归还的?(5)《开罗宣言》中,关于中国领土的声明有何现实意义?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在活跃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提问除了要注意上面提到的几个要点以外,还要注重学生对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还必须注意到一个重要方面:以“提问”带动“发问”,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实现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或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当学生向教师提问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时,说明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已经被激发出来了,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有条理清晰、简练准确、妙趣横生的精彩讲授和闪光的个人魅力,还要以富有启迪性的讲法和问法,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应该用鼓励学生问答的语调阐述问题,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提高积极性。第二,教师在解答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利用学生的观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参与提问活动的热情。第三,问题要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表述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作答,避免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和厌倦,影响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思维的拓展。第四,问题中最好不要给出线索(除非特别难的问题),否则将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答案千篇一律,教师也无法看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捕捉学生的问题所在,也就是说问题的阐述应该以激励学生思考为前提而不是引导他们接受现成的答案。

长期遵循这样的原则就会发现不仅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思维更加活跃,质疑精神更强,即使老师没有提问,他们也能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提出疑问,再通过敏锐、深入的思考加以解答,最终提高解题能力。逐渐养成了主动质疑、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开始由回答者、思考者、质疑者、探索者转变为发现者和创造者,其内心的求知欲望达到满足,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继而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可见优化课堂提问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能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总之,要想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是不可或缺的。广大教师都应认真思考和总结,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以此达到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作用的目的。

[1]王宽军.浅谈在历史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法与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2期

[2]吕宪军,刘东.对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夏雪娟.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年06期

猜你喜欢
教材思维评价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