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世家
(青海民和县马场垣中心学校)
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焦世家
(青海民和县马场垣中心学校)
创新是一个社会前进的动力,学校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加强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真正调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让小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语文创新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是基础前提条件,倘若学生不能成为知识的主人,就谈不上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决策者,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起指导和辅导的帮助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很好对的知识进行接纳和吸收,进而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与主动的去探索、去求知,进而在知识的探索中,产生创新知识的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而为之服务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质疑能力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会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直接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产生质疑,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本身标新立异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够将自身的创新能力很好的激发出来。
创新是每一个人的专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处处都是创新和创造之地,每一天都应该进行创新,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一个能够创新和创造的人,在人们形成自己的创新意识提升在自己的创新能力过程中,学校的教育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良好的小学语文教育是扩展和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平台,任何一个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以后,都使其能够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的阵地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在整个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语文教师尊重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自己活动和自主学习这一个需求,努力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合作的平台,同时也为自己和学生之间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搭建一个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平台。
由于小学生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他们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童年中,所以,他们急需要被他们眼中的大人和领导肯定,可以说,每一名小学生都是需要成就感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对他们的表现欲进行满足,小学生一直都希望自己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得到认可和表扬,本着及时对学生积极性进行鼓励这一个目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引导小学生能够及时的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使他们能够对别人的活动成果相互鉴赏,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从心理品质和个性发展等等方面对学生自身活动和实践的成果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将其进行详细的记录,使小学生将该记录带回家给自己的父母作为一个孩子在学校情况的反馈和对孩子教育情况了解的一个渠道。小学语文教师还必须要对学生自己发明创造的作品给予一定的评价和充分的重视,而对学生那些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的想法必须要给予保护,不能够因为学生的想法是不能实现的就否定他们,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并受到教益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情境,开展小学生语文实践探究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全方面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