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梅
(青海民和川垣学校)
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文静梅
(青海民和川垣学校)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打破传统的教学局面。同时,既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使学生之间有很好的沟通。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锻炼团结协作能力。开展合作学习也是顺应新课标要求的重要方法,能够以科学的方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科学认识合作学习,认识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
目前,教育学界对合作学习并没有统一的概念,但是从字面上理解,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内涵概括为: 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生生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学生成绩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根据合作学习内涵,其内容主要包括: 形式为学习小组; 目标为小组总体成绩;教学活动由教师引导控制;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总体成绩为目标的学习模式,因此学习小组具有统一共同的目标,所有学生会自发的为完成这一目标而努力;第二,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此时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就有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第三,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既存在合作互动,也存在互相竞争,而学生为了在竞争中不落下风,往往会主动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改正自己的学习习惯,从而显著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展开全面的学习。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现有水平设计一个恰当的合作学习目标,根据课文展开全面的教学。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诵读,并且从整体上理解诗歌含义,想象诗歌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可以明确方向,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可以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展开,结合学生性别、能力水平、个体差异等予以合理分组,一般而言,每组成员在 4 ~ 6 人之间,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组内成员的互补性、差异性,促进合作学习的展开;同时,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性,展开公平竞争,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知识内容。除此之外,在分完组之后,可以指定或者由组员推选一名学生担当组长,这样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之后结合所学内容,展开相关的思考与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可以通过组内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快的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组间讨论,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进而使学生产生了求知欲,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读课文,进而找出自己不懂、不理解的词句与内容,之后让每组提出问题,通常情况下,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有: 为什么乌鸦喝不着水? 水为什么会升高? 乌鸦怎么衔石子……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且让组长代表组员发言,表达本组的看法,在此过程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在每组发完言之后,可以互相补充,取长补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保证教学效率也更好地解决了以往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很好地成为了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就能够得到很好地培养,从而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