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新探

2016-02-05 16:31:19候青山
魅力中国 2016年1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物理探究

候青山

(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 857000)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新探

候青山

(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 857000)

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虽然一堂课中也提出许多问题,但却忽视了提问的策略,即在提问时对提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不太关注,常常使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化!书面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做一些探讨。

1.有效提问的涵义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该有新的内涵。本文中的有效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并通过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新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2.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分析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维障碍是怎样产生的呢?研究者归纳为:其一,学习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其二,学习物理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直觉思维能力正处于萌发阶段,有的猜想或假说是很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加以爱护!引导;否则会扑灭非常可贵的直觉顿悟的火花,挫伤学生求知的欲望,抑制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直觉思维还孕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充分认识直觉思维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能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而且能充分释放创造精神,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前潜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干扰,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类比不当引起的推理结果错误,将物理公式数学化造成的思维偏差,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乱套公式或规律的张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需要,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要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3.1 问题生活化策略

3.2 问题搭桥策略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如一位教师在教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提问教学片断(图1),教师演示。

演示(1):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演示(2):一辆车(轮子朝上,倒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教师提问

提问1:谁能描述刚才这两个实验中的现象?根据你看到的现象,你什么想法?请说明理由。

提问2:如果将小车放在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来做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以下结果会怎样呢?

演示(3):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提问 3::如果老师将水平气垫导轨再加长一点,那小车的运动情况将会怎样呢?

提问4:如果水平气垫是光滑的,而且很长很长,同学们推理一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又将会怎样呢?

提问5:你现在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必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停止。这个观点对吗?你现在能描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吗?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这样的提问很有效。教师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告诉学生“运动与力”的关系。而是先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搭桥策略进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这比我们自己从嘴里说出来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说服力。

3.3 以问引问策略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以“问”引“问”策略,就是要发挥有效提问的这种功效作用。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性应该就在于此。这里的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一个/问 0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下面是教师A利用科学探究法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的教学片段。在初中我们知道,当一部分导体在闭合电路中做切割磁感线时,就能够产生感应电流,今天同学们亲自研究一下。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另外的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方法呢?

请大家选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两个同学一组,共同探究利用磁场怎样才能产生电流。将你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表1)。

接着让学生进入探究阶段,学生探究完毕后收集记录表,挑选几张有代表性的记录表,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探究过程,但许多学生因为不会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与下结论,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把教材上的答案填写在在记录表中,并不是自己探究的结果。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时间不够来不及研究,所以没有完成记录表。这种教学生成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不难看出,教师A把课本上的课堂演示实验改成随堂探究实验,在课堂上重视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注重结论的获得与描述,这是一大亮点,但却没有提出合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具体探究,忽视了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实验中就会缺乏问题意识,探究的效果不理想。

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创新教育理论表明,学习者不断地质疑!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培养,发现新的问题是问题提出以后所引发的新的价值,因为发现新的问题比提问更富有创造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并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感也会驱使他们有进一步求知的愿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将不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会容易导致放任自流或作秀的形式主义。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上述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物理探究
只因是物理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处处留心皆物理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