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探讨

2016-02-05 16:31:19宋学格
魅力中国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探究

宋学格

(河北定兴第三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探讨

宋学格

(河北定兴第三中学)

新课程实施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情趣,给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和生机,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急需加以矫正。

新课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更加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客观上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出发,通过对话、交流、合作、互助等环节,提升孩子们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使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填鸭式的说教少了,启发式的引导多了,老师成了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强化。与此同时,由于受主客观的因素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必须加以正视。

1.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教学目标出现偏差。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授予者,课堂是教师授予知识的场所,采取何种方式授予、授予到什么程度,由教师一人掌握,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和聆听者,且这种授予和接受是单向的,没有互动更没有合作。45分钟或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接受的仅仅是知识教育、知识熏陶而已,情感、技能的培养严重缺失。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角色,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寻找自我、升华自我的舞台,让孩子们在展示、参与、交流中增强信心、拓展情趣、提高能力。

2.对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缺乏准确的理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新课改的重要任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已被普遍的运用,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查找、体验,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交流、互动、理解尊重、互助协作。但准确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必须避免本本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倾向。自主、合作探究是为了孩子能在群学群练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增进互信,而不是走形式图吸引眼球,追求热闹。分组是为了更好的合作探究,合作不仅仅是将桌椅板凳摆放整齐,面对面的研讨,也不仅仅只是互帮互助的查找出知识,填补学案的空白,还是思想之间的碰撞和反思。教师应在上课之前周密设计学习目标,结合每个学习小组的能力、性别、数量等因素,恰当的选择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3.课堂教学环节过于形式化。新课改实施以来,大部分学校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甚至以讲课的时间、环节、学生互动度、展示效果等方面,作为考核科任教师新课改理念贯彻落实的效果。这种过激的做法诱使科任教师被动的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为了追求课堂的热度,以表演、展示、互动交流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多媒体成了教学的主要工具,课堂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交流主要依靠多媒体来完成。细思这几年的课堂变化,真让人担忧。再好的形式也是为内容所服务的,如果不真正的静下心来,潜心挖掘文本知识,不断拓展文本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语文教学的灵魂——意境、灵感,将不复存在,课堂教学的价值将发生偏转。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语文科目在高考中的分值将由现在的150分提高到180分,这充分证明了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价值之所在。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常常在办公室可以听到老师的抱怨声: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究竟要怎样教才能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应该给孩子们教什么?我们究竟应该建构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呢?毋庸置疑,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着纵深发展,课改理念渐渐的被教师所理解、所消化。与此同时,作为任课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在丰富的教师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使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获取真知、拓展情趣的乐园。

1.慎思多问。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灵动、丰富、饱满、富有生命气息的文学作品无不是生活的真是写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有慎思的精神和情怀。课前在参照教学大纲、文本知识的前提下,认真拟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孩子们听、说、读、写、练的能力。课中应多思教学策略的设计和运用。课堂是教学目标生成的主阵地,教师应掌握“攻”的技巧更要懂得“守”的方法。“攻”主要是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要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话语去发问,用孩子们善于理解的思维去推理。“守”主要是要让孩子们掌握字音字形、疏通文义的方法。课后应反思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是一个教师迅速成长的最佳捷径。养成撰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既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准,更有益于发现和总结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善于发问、乐于发问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为人师表的基本操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养成善问多问的好习惯。一是要善于向同行问,尤其是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问,向他们求取教学的真经。二是要善于向同学们问,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到第一手有关课堂学习的事情资料。三是要善于向其他教研组、其他学校的教师问。了解他们的教学实况,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

2.勤学好读。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勤学好读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功。勤学不仅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习惯。向书本学可以增进智慧,提升人生境界;向他人学可以拓宽视野,提振信心;读书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可谓是家常便饭,但是将好读的习惯转化为能力却需要勇气和耐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给孩子们教会教育部规定的课本知识,还有教会孩子们欣赏、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这些基本功,唯有通过反复的学习和积累,方能掌握并灵活运用。

3.多行善练。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目前新课改革在我省已经实施了7个年头了,回首这七年,既是收获的七年,也是值得反思的七年。从最初的迷惑、彷徨、不解,到认同、支持、拥护,这一过程是课程理念深入人心的过程,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未来的课改之路还很长,需要亲历亲行的耐力,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唯有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行善练,才能领悟到课改的真谛,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