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保证金有关问题的探讨

2016-02-05 23:41:56纪霞
治淮 2016年7期
关键词:招标人保证金投标人

纪霞

投标保证金有关问题的探讨

纪霞

一、投标保证金的概念引用

保证金是指用于核算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各种保证金性质的存款,目的是约束双方按照既定的规则作出承诺。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投标保证金是指投标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响应招标文件要求以一定形式、一定金额的投标责任担保。它是用来约束投标人随意撤回投标文件、中标后不签约合同;防止投标人为了中标弄虚作假、串标围标,以保障招投标市场的正常秩序。投标保证金管理历经了传统模式和电子招投标模式。两种模式下都共同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需进一步探索更适合现代招投标行业的投标保证金管理新模式。

二、传统模式下投标保证金执行存在的问题

传统模式下投标保证金管理形式包括由招标人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收退和通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集中收退投标保证金两种。存在的问题表现如下:

1.投标保证金基本账户很难识别

招标投标活动中,招标人为了促成招标工作的顺利完成,往往忽视投标保证金可以不受限制地从基本账户以外的账户转出,甚至有的投标人绕开总公司,以分公司、办事机构等这种无法人资格的名义转出,在一定程度为串标围标提供了可乘之机。

2.投标保证金资金存在安全隐患

投标保证金是按项目估算价的一定比例收取,有时一个项目的投标保证金总额就达上千万之多,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一些代理机构或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出现携款潜逃、挪用保证金的现象,给招标人或投标人造成巨大损失。

3.投标保证金的债务风险

招投标法规定投标保证金多种缴纳方式。当投标人持银行出具的投标保函、银行汇票、银行本票等此类票据来参加投标时,招标人只能从资金流转形式上检查票据是否符合要求,对其票据的真实性却无从验证。银行票据验证到账需1至3个工作日,对于已按规定时间和方式递交的投标保证金,可能招标活动已开始但保证金仍没到达招标人银行指定账户上,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给招标结果留下漏洞,导致招标人存在债务纠纷风险。

4.开标前投标单位的保密性不能保证

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总结出:将“小”与“少”误用的情况所占比例为一半以上,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其次是将动词“减少”与“少”误用,占到10%左右,剩下还有21种与“少”误用的情况,我们将分析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消失”、“多”与“不多”,同时也可以发现与“少”误用的词语大部分是表示“减少”的词语,仅有几例表示“增加”。

投标保证金由招标人或代理机构、交易平台收取,无法实现招投标法所要求的开标前对投标单位名单保密的规定。很容易造成招标人与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之间联合骗取中标,投标人与投标人联合起来进行串标。

5.投标保证金退还工作耗时耗力

投标保证金退还也是财务人员在工作中相当棘手的问题。一是投标人的账户及沟通信息不畅,账户冻结、私人汇款、莫名转账等原因使招标人无法正常退还,导致退还工作陷入停顿,积压的投标保证金处理困难。二是因招标中心集中收退的工作量较大,误退投标保证金的情况无法完全避免。三是投标人反映退款程序复杂,投诉的呼声渐大,引起的监管后续工作多。

三、电子招投标模式下投标保证金管理同样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传统模式下投标保证金管理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电子招投标交易系统平台为投标保证金的收退及管理提供了有效渠道。电子招投标模式下投标保证金管理是指通过银行与平台开发商联合开发一套与现行电子招投标平台对接的系统,自动识别入库投标人已审核通过的基本账户信息、投标保证金缴纳到账确认、项目归集,同时具备按法定的时间自动锁定、解锁以及自动处理后续相关工作等功能。

实现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后,投标保证金收退及管理全自动的“傻瓜型”构想将会逐步实现。投标保证金集中收退及管理过程中减少人为干预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投诉和工作程序,在一定程度和时间范围内防止了工程腐败以及不正当竞争等问题的出现。尽管如此,电子招投标模式下的投标保证金管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资金混乱

所有项目的电子投标保证金设置不同虚拟子账户交易汇集到电子交易平台,资金库里的资金不停库存、积压,容易导致系统不能识别,资金出现混乱,账目盘查难度增大。

2.资金安全

3.泄密风险仍然存在

目前投标环节还未实现网络自动化,保证金网上交付系统依托于银行,从银行到交易中心的汇总,也还需要人工核实,隐含信息泄露风险。

4.升级维护

电子交易系统软件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使用相当不稳定,所以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需要不断升级维护,造成社会成本增大。

四、创新投标保证金管理新模式

创新投标保证金管理新模式即是要建立起完善的规范化诚信保证信用平台,保证金制度转化为信用制度。即不以资金为载体相互交易,而是以信用担保来促进项目交易的完成。

促成新模式的形成具备的条件,应以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以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核心;以社会共同遵守的自觉行为为约束,以信用服务市场的培育和形成为动力;以信用服务行业主体为支撑;以强有力的监管体系作保障。投标保证金管理新模式下达到的理想作用为:

(1)投标人信息录入信用体系平台,无需开标前递交投标保证金,仅需递交投标保证金承诺书。评标结束并经公示后,中标人在签订合同前响应招标文件和相关规定,缴纳规定的保证金。在新模式下,减少投标人资金往来,保障资金安全,减少资金损失,减少收退投标保证金工作量。规避了以上两种模式共同存在的问题。

(2)投标保证金创新模式旨在建立一个适应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保证市场经济向信用经济方向转变,即从以原始支付手段为主流的市场交易方式向以信用交易为主流的市场交易方式的健康转变。

(3)投标保证金创新模式的核心作用在于,记录社会主体信用状况,揭示社会主体信用优劣,警示社会主体信用风险,并整合全社会力量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4)投标保证金创新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市场自身的力量净化环境,降低发展成本,降低发展风险,弘扬诚信文化■

(作者单位:安徽安兆工程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33000)

猜你喜欢
招标人保证金投标人
浅析招标人代表参加评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建筑施工(2020年6期)2020-02-16 08:36:05
招标人自主决策权的明确与保障
关于在物资采购中如何发挥好招标人代表作用的思考
中国市场(2017年6期)2017-03-15 18:04:00
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
科技视界(2016年23期)2016-11-04 11:39:58
博弈论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四川建筑(2016年4期)2016-09-14 08:43:20
安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可差异化缴存
美国保证金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市场(2016年13期)2016-05-17 05:10:59
五花八门的保证金到底能保证啥
当前招投标环境中投标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博弈论在工程招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