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淮河流域水量分配

2016-02-05 07:12马天儒张慧刘长珩
治淮 2016年11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水量用水

马天儒 张慧 刘长珩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淮河流域水量分配

马天儒 张慧 刘长珩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水利中心工作之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水量分配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是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重大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观念,从生态文明视角下推进淮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是解决人水矛盾、实现人水和谐的重要举措。

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

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的思想,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不断优化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系统,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内容。

1.人水和谐是水生态文明的核心

淮河流域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人均占有量低,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严重。随着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对水资源的刚性需求呈高速增长趋势,使得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人与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盲目开发、无序开发、过度开发,造成了河道断流、水体污染、湿地退化、湖泊萎缩、土地沙化、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与此同时,自然环境的破坏也使得一些地区无水可饮、无水可灌、无水可用。因此,妥善处理人水矛盾,全面协调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用水,实现人水和谐、人水相容、人水互利是水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

2.环境保护是水生态文明的基础

水资源是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资源,水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生态系统的演变和发展。同时,人类的生产、生活也离不开水环境的支持,对水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危及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以淮河流域为例,2014年淮河流域入河排污总量超过60亿吨,水功能区达标率仅有61.8%。良好的水环境不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美化景观、丰富物种,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持续繁荣、带来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因此,水环境的保护与局部修复工作是水生态文明的基础。

3.永续发展是水生态文明的目标

“五位一体”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是科学的、符合自然规律的发展方式。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前迈进的一大步,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先进发展理念。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能“杀

鸡取卵、竭泽而渔”,走欧美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走出一条发展与生态相适应,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新路。生态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平衡好经济和生态的关系,最终实现良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二、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水量分配原则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国家大计,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因此,新时期下的水量分配工作要始终贯穿生态文明理念,要始终围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始终关心人民幸福和长远发展,树立大局观念和长远观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注重协调发展和永续发展的原则

水量分配工作要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人水和谐,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纳污能力以及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发展永久活力,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注重生活和生态用水优先保证的原则

水量分配工作要优先满足在各个典型年条件下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让居民有水可饮、饮水无忧、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优先保证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得以维持,防止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等生态破坏问题。

3.注重公平公正兼顾效率的原则

水量分配工作必须充分体现公平公正,保证方案制定过程中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和一致性,保证专家评审的公平性,保证多方参与、中央地方共同协商。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向高效用水地区适度倾斜,发挥指导性作用。

4.注重严控规模合理余留的原则

水量分配工作要在严守用水总量红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用水规模,努力避免低效用水模式,合理预留水量作为备用,规避气候变化带来的水资源风险以及突发性生态灾难带来的风险,为国家经济战略调整提供保障。

三、水量分配工作的若干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新阶段,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带来新挑战,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布局,水量分配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应对当前愈加严峻的水安全风险考验,新时期的水量分配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风险意识,警惕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通过影响水文循环过程,不断改变着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性,不仅会引发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可供水量的改变,还会影响区域发展的耗水量以及对水资源的需求量。现行的水量分配规划是基于平稳的水文时间序列,以历史数据中的多年平均水量为基准进行水量分配,缺乏对水文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也未考虑因趋势变化引起的均值、方差、变差系数以及偏差系数的改变。因此,在分析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过程中,需要提高风险意识,警惕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强对水文时间序列的分析,加强对不同气候情景模式的分析。

2.支持宏观政策,助力经济布局

水资源管理工作要不断适应和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快速变革的需求,不仅要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还要为国家的宏观政策以及经济布局的落实提供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淮河流域的水资源自然禀赋与社会生产力的分布并不匹配,区域用水结构与国家发展规划并不相适应。因此,水量分配工作必须在严守用水总量红线的基础上,从更高的高度、更宽的视野进行顶层设计,推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给贫困地区更好的条件来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要约束高耗水、低产能的企业来鼓励科技创新、鼓励绿色发展。

3.尊重客观实际,结合管理经验

淮河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现有水利工程无法完全满足“空间均衡”的水资源分配要求。因此,水量分配工作要因地制宜、因水制宜,要与当地水资源禀赋、水环境条件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区域功能定位相协调,与水生态需求相呼应,与水文化特色相融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当前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水文化发展工作都还处于探索与试验的过程当中,河流、湖泊生态需水量的计算以及景观用水需要实地考察和反复推敲,结合实际管理经验,统筹当前和长远,进行合理分配。

4.落实保障措施,注重指标考核

水量分配工作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经过反复演算、反复讨论、反复协调形成最终的水量分配方案。规划方案是水量分配工作的主要成果,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科学依据和重要准绳。但是,水量分配工作不是仅仅包含规划方案的制定,还包括水量分配方案的具体落实,落实方案的意义甚至要高于方案的制定。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指标完善、操作性强,既有约束性又有指导性的指标体系,对水量分配方案落实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水量分配工作的有效执行,另一方面可以从考核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优化水量分配方案的制定■

(作者单位: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233001蚌埠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233001蚌埠市第二中学233000)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水量用水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节约洗碗用水
微重力水电解槽两相热流动与水量分配数值模拟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基于水力压裂钻孔的注水量及压裂半径的应用研究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