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峰
淮河流域水量应急调度工作实践与思考
李开峰
1.开展“引江济沂”,实施江水北调
2002年,流域南四湖地区年平均降水量417mm,较常年偏少42%。南四湖主要入湖支流洙赵新河、万福河、东鱼河、复新河等全部断流,上级湖南阳站在死水位以下运行达285天,并于7月16日发生湖干。下级湖微山岛站在死水位以下运行达356天,8月25日降至29.85m,接近干枯。受其影响,济宁、徐州两市100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32万人吃水困难,130多千米主航道断航,湖区生态环境面临毁灭性破坏。
根据国家防总要求,淮河防总协调苏、鲁两省,通过江都、淮安、淮阴、泗阳、刘老涧、皂河、刘山、解台和沿湖等9级抽水泵站,从长江调水补充南四湖。此次补水历时约50天,共向下级湖补水1.1亿m3,其中进入上级湖0.5亿m3,水面面积增加110km2,最低程度地维持湖区鱼类、水生植物、鸟类等生态链用水需求,避免生态系统遭受毁灭性破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2014年南四湖地区再次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旱情,1月份以来,南四湖地区降水量偏少约3成,入汛以来降水偏少近50%。受其影响,上级湖于6月22日降至死水位,7月31日降至32.73m,低于死水位0.27m;下级湖于6月11日水位降至死水位,7月14日降至最低生态水位以下,7月28日,水位为30.77 m,低于最低生态水位0.28 m。南四湖上、下级湖水位均为2003年以来同期最低值,其中,下级湖蓄水量不足2亿m3,濒临干涸,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淮河防总和江苏、山东两省防指再次组织实施了南四湖生态应急调水。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经沿线各级泵站逐级抽水入南四湖。其中,骆马湖至下级湖河段利用中运河、不牢河输水,由刘山站、解台站、蔺家坝三级泵站提水入南四湖。蔺家坝泵站入湖流量50~70m3/s。此次应急调水历时19天,累计调入下级湖水量8069万m3,有效缓解了南四湖地区的旱情。
2.开展“引沂济淮”,实施北水南调
2011年淮河流域发生了严重的干旱,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秋冬春夏四季连旱。汛期(6~9月),淮河水系平均降雨量320mm,较常年同期偏少44%。受其影响,自8月下旬起,洪泽湖蓄水无来水补给,至9月30日,洪泽湖水位10.85m,低于死水位0.45m,接近干涸。7月下旬,沂沭泗地区连续出现降雨,骆马湖水位上升,入湖流量逐步加大。为充分利用沂沭泗洪水资源,淮河防总会商江苏省防指作出“引沂济淮”的决策,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抬高骆马湖蓄水位,调度骆马湖洪水通过中运河、徐洪河进入洪泽湖。7月30日~8月13日,从骆马湖调出约8.08亿m3洪水,进入洪泽湖约6.57亿m3。
“电声乐器和其他产品一样,也要经历一个从规模化到精工化的过程。鄌郚镇的乐器行业要想不被取代,必须下力气抓产品质量,打品牌,将产品做到极致,做出不可替代性,既要有形,也要有神。同时,我们还在研究旅游和电声产业的结合,搞吉他音乐节、电声产业论坛、音乐家村等,研发围绕电声产业的旅游商品,扩大鄌郚镇电声产业的影响力、提升旅游活力。”鄌郚镇镇长李克鹏说。目前,鄌郚镇已经规划建设了“昌乐县鄌郚乐器产业园”,按照国内一流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服务管理,统一配套设施,并形成了乐器制作产业链,同时音乐节和吉他大赛的举办也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
3.实施河湖闸坝蓄水互调,保障抗旱水源
2012年江苏省淮北地区冬春和初夏发生了严重气象干旱。江苏省防指针对严重的干旱和严峻的用水形势,提前控制洪泽湖出流,实施江淮水北调,利用江都站等抽引江淮水,满足江水北调沿线用水需求,同时适量补充骆马湖水源,为即将到来的水稻泡田及栽插用水储备水源。至入梅前,江都站累计翻水14.4亿m3,江水北调沿线泵站累计翻水35.9亿m3,泰州引江河和江都东闸累计向里下河地区补水38.7亿m3,使里下河兴化站水位一直稳定在1.1m左右的正常水位,保证了里下河和沿海地区用水及通榆河的通航水位要求。
1.防洪风险
水量调度的实现使得防洪调度将要承受更大的风险,水量调度与防洪调度恰如兴利与防洪一样是相互矛盾的,如何达到矛盾的统一,并把风险降到最小,是防洪调度要解决的新课题。水量调度要求防洪调度更细化、更灵活,要求预报更准确、更快捷。
2.工程问题
现有水利工程体系多是以防洪或供水为目标建设的,未考虑水量调度的需求。此外,部分工程本身还存在设计问题,如部分水库泄闸设计是为水库泄洪用的,闸门及上下游护坡都按泄洪设计的,是单向利用的,现在开展水量调度,要反向引水,就出现了工程结构不适应、安全有风险、引水能力有限等问题。
3.环境问题
长期干涸不过水的河道中,生产和生活所排放的污染物浓度累积高,过水会沿程洗携输送,即使有计划地放过高污染的调水前锋,引调水过程中的中间
或靠后部分进入田间、蓄滞洪区或湿地,也难免引入一定量的污染物,会对受水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水量调度也会减少入海水量,影响河口生态环境。
4.利益分配
水量调度也是量能转化过程,如果其他地区无偿使用其余部分水量的利益,对水量调度过程中的受损者而言是不公平的。如淮河洪泽湖后汛期水位的抬高,有利于调蓄洪水,主要为江苏利用,但不利于上游排洪、增加安徽淹没面积或延长淹没时间的影响。目前类似的问题,更多的是依靠行政手段组织协调,经济手段运用得少,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
5.政策问题
目前,淮河流域没有制订专门的水量调度方面的条例或规定,水量调度立法相对滞后,不适应当前淮河流域水量调度与管理工作需要。为规范水量调度行为,避免调度指令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切实保障各方利益,对调度程序的规范化和透明化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6.缺乏有效调控手段
淮河干流及跨省主要支流的骨干水利工程大都属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淮委作为流域管理机构缺少工程控制手段。流域干支流农业灌溉引水口门较多,大多数无计量设施,部分用水工程年久失修,无法发挥有效控制作用,引水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
1.统一认识,让水量调度名正言顺
水量调度必须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生态与经济共荣的理念,站在资源配置、水量和水质统一管理的高度上,拓宽水量调度业务范围,转变工作观念,从应急调度发展到常年调度,从单纯的水量调度到水量水质统筹考虑,从单纯服务于生产生活到生态环境调水。要统一认识,逐步规范,避免水量调度政出多门,多头管理。
2.制定政策,使水量调度有章可循
水量调度工作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必须制定相关制度。当前,应尽快建立完备的流域应急水量调度管理制度,明确调度权限和职责。树立水资源安全战略观念,建立应对特枯干旱和连续干旱应急调度制度。建立公正、高效、公开的调度工作程序,重视调度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3.加强规划编制和工程建设,使水量调度能够顺利实施
水量调度规划是为实施跨流域、流域或者区域洪水资源转化而制定的总体部署和具体措施安排,是开展水量调度工作的基本依据。水量调度规划应明确资源化对象、目标、途径,实现目标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及其投入,开展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评价,落实工作计划等。水量调度的主要工程包括水库、蓄滞洪区分区、引排洪设施、地下水回补设施、雨洪利用设施等。目前,除水库除险加固达标建设基本完成外,其他工程亟待实施。
4.制定应急方案,因地制宜地开展水量调度工作
我国洪涝、旱灾发生频繁,各地应根据洪水时空分布特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干旱缺水状况,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基础和调度措施,在安全、经济和技术可行的前提下,编制具体的水量调度方案。同时,要加强水量调度基础理论、调度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水量调度提供理论指导、技术支撑等■
(作者单位: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23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