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应梅
信息时代高校人物档案育人途径新探索
■罗应梅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量及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信息利用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增长。这对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机遇。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创造的乐园,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在新的时代下有新的思考,新的对策。高校人物档案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利用好校史档案、尤其是人物档案,发挥好育人功能,将对高校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高校档案馆充分挖掘校史档案育人因素,探索育人功能在新时代的实现途径,切实做好档案育人功能的发挥,将有助于高校档案工作的有力推进,适应时代的挑战。
高校人物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文献,是高校人物在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党政管理、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形成的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诸如人物自传、手稿、日记、著作、讲义、证书、照片等都是人物档案的范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兼具真实性、教育性、知识性、文化性和社会性,是大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历史的记忆,具有特殊的价值,其核心就是育人。人物档案通过档案中人物的人格魅力、学术造诣、精神追求、为人师表等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教育、形成习惯并内化为自身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追逐梦想而不懈努力。高校人物档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育人因素。
(一)校史文化因素。一个学校的历史,总是由一代一代人物所见证、所创造、所传承的,高校人物档案记载了这些创造的过程,传承了优良的传统,因此,校史档案编研,尤其是人物档案的编研,通过编写名人传记、编写专题教材、辑录名人演讲集、名人名言集锦等,让人物档案所承载的文化因素得以走出档案库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大学生的心理。广大师生得以了解学校发展历程,认识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忘艰苦创业的历程,铭记学校发展的辉煌成就,体会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从而增强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学术文化因素。高校人物档案中丰富的科研教育资源,是高校学术水平的真实记录,是一所学校实力的见证。可以充分挖掘人物档案中的学术文化因素,对学生进行学术教育。如各阶段教师教案、论文论著、实验成果、手稿讲义等。这些具有学术价值的档案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可以使学生洞察学科结论产生的轨迹,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是培育学生学术素养和精神的良好教材。
(三)精神传承因素。人物档案记录了高校杰出人物艰苦奋斗的成长历程,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攀高峰的崇高精神;淡泊名利、脚踏实地、献身教育的价值取向;诲人不倦、严谨治学的优秀品格,都是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足当前脚踏实地勤奋学习的不竭动力。并且这种精神将被一代一代的大学生传承下去,铸就一所学校的校魂。
(四)楷模榜样因素。高校立档的人物,总是那些有着杰出贡献,有着崇高精神境界、有着精湛学术造诣的活生生的具体人物形象。因此,在大学生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刻,人物档案中所展现出来的鲜活案例,必将成为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成才之路的良好榜样、导师和崇拜的楷模。
信息时代的来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发挥高校人物档案的育人功能,还需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充分利用资源,探索新的途径,结合传统和新方式的优势,适应新时代的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利用校史编研和教材编写成果,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知校、爱校、荣校”教育是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校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从目前的情况看,校史编研的主要内容大致有高校校史读本、高校大事记、组织沿革、人物传记、名教授演讲集等,这些校史编研成果,不仅能让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学校有深入的了解,还从很多方面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校史人物多为有识有为的优秀人物,他们的思想行为,学科知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们的奋斗历程,成功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刺激一批又一批学生奋发图强。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情况着手,有针对性,专业性地选择素材,将适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编写进校史教育读本,使其在最大范围内发挥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因此,校史教材编写人员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丰富的档案基础上,结合实际,编写适合当前情况的教育教材。
(二)开设校史选修课或校史网络课程,扩大影响范围。
如果校史编研和校史教材编写是一种被动让学生了解校史,增强责任感的做法,那么,开设校史选修课或者校史网络课程,则是校史工作人员积极主动走到学生当中,将校史档案中的育人因素充分地展示出来,为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大学精神提供一个平台,一个互动畅通的渠道。充分运用档案文件,照片、音像、荣誉、自传、感言等资料,使校史课程最大限度地达到生动活跃兼具较高吸引力的效果。以此便能够使学校的历史文化在校史教育中鲜活再现,使学生对于校史中的名人志士和先进事迹产生深刻的记忆,促使学生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与学校荣辱与共,潜移默化地接受校史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而在信息时代,网络课程的开设成为可能,也有必要,能够满足更广大的受众接受大学精神的熏陶,将这种校史档案的育人功能扩展到校外,扩展到大众当中。
(三)建设以校史馆为核心的爱校教育基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沉淀浓郁校园人文底蕴。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一所大学师生员工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等的体现,呈现的是一种文化氛围下的环境。它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包括文化景观,文化行为,大众媒体等多个维度。校史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是以史育人最具活力的窗口。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史馆,是校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校史档案育人功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建设以校史馆为核心的爱校教育基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在校园文化景观上体现其物质文化层面的作用,还在大学精神的展示上体现其精神文化层面的育人作用。档案馆或校史馆工作人员,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挖掘校史档案中最具教育意义的档案素材,建设特色鲜明、开放互动的校史馆,以人物档案为基础,建设各具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如高校杰出人物雕像、杰出校友走廊、“十佳教师”“十佳学子”等优秀人物展等等。四川大学,利用校史档案,建设了特色鲜明的校史馆,还有绵延一千米长的历史文化长廊,在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是在切实加强爱校教育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借助发达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覆盖率,网上校史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发挥了信息时代的优势,使校史馆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影响力深入到校外。
(四)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资源,营造立体互动育人环境。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纵深发展,“社交媒体凭借其互动性、时效性、开放性等诸多优势,在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备受关注。社交媒体的应用,必将给档案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美国国家档案馆应用了包含Facebook、Twiter、Youtube、Blog在内的19种社交媒体应用工具。在中国,目前传播速度最快,互动性最强,开放程度最大的莫过于QQ、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应用软件。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85.8%,但高校学生使用手机和利用手机上网更为普遍,加上多数高校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因此,在手机终端用户爆炸式增长的情况下,“公共档案馆开发手机档案服务APP有广泛的基础”。所以,高校档案馆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强大优势,如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开发APP应用等形式,将校史育人资源经过专题式,主题式编辑,借助社交媒体发布,迅速在学生当中传阅。从而营造一个立体的互动的育人环境。这种方式已经在许多档案局(馆)和高校当中得到实践。例如,2014年11月5日,“贵州档案方志”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社交媒体已经被档案工作者普遍使用;贵州大学在国际档案日当天,举办了校史专题展览,得到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和校报以及贵州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官方微信在国际档案日当天,以“档案:创新的印记——上海交通大学创新历程档案图片展”为主题推送了微信,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和转发;清华大学校史馆微信公众号于2014年开通,目前有近千名关注者,2015年6月2日推送的题为:“王国维纪念碑”的文章,阅读量达到3830人次,358人转发或收藏了该篇文章。这些案例证明,校史档案要发挥其育人功能,还需要适应信息时代社交媒体的优势,在新形势下,探索高效、便捷、迅速的途径,全方位地发挥校史档案的育人功能,营造立体互动的育人环境,以适应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人物档案中有诸多的育人因素,探索其育人途径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提升,对于加强档案育人功能的发挥,各高校档案馆和校史馆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高校人物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工作。
做好高校人物档案的收集、整理,进行全面的档案资源建设,是实现档案育人的前提和基础,各档案馆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收集渠道多,资源丰富的优势,认真甄别,收藏高校人物档案,尤其是具有重大贡献的杰出校友或老师的档案。利用这些档案,弘扬名人品质,传播名人精神,传递高校文化,铸就大学之魂。
(二)多形式多途径做好高校人物档案开放利用工作。
除了传统的校史编研、开设校史选修课程、建设校史馆、打造校史文化长廊、校园人物雕塑群,展览等形式外,在新时期,各学校还应通过互联网,通过社交媒体向大学生公布或展示档案,传递精神。如网上校史馆是对传统校史馆内容的拓展和升华,微信微博推送经过主题打造的档案资料,不仅拓宽了档案展示的途径,而且也使其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注重高校档案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各高校要针对当前的形式,合理配置档案工作人员数量,提高人员素质。针对目前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的现状,高校首先应满足管理人员数量的需求,并支持他们继续深造,学习相关的知识;其次,根据现有人员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有意识地引进一些如计算机、档案、文博、历史中文专业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再次,档案工作者也应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要想将档案育人功能发挥出来,必须兼具几方面的知识,一是要有档案管理知识。利用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将档案整理得井然有序、有章可循、检索利用得心应手;二是文史知识。用广博的文史知识敏锐地判断档案实物在校园文化中的价值所在,评估搜集实物的必要性,针对性地开展编研工作,形成特色校园文化产品。三是计算机知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优化管理程序,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以及从海量网络信息中提取甄别具有档案保存价值的材料,这些不开计算机知识的应用。四是管理学知识。根据需求策划项目、安排任务、掌控工作进展、制定工作策略、做出决策、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以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要求档案工作者兼具管理学知识。档案工作者必须秉持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淡泊名利的工作作风,才能将档案工作做好,实现档案育人之强大功能。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